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明天 《小读者》2012,(5):3-3
母爱是一种天性,孩子对母亲的爱也是与生俱来的。母子关系的土壤是优良的,但是,优良的土壤是否一定能长出优良的禾苗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母子关系是劣质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有“优秀的女人培养优秀的孩子”、“虎父无犬子”、“名师出高徒”等诸多因果论。但事实并非如此。仅以母亲和孩子为例,我们看到很多优秀女人的孩子并不出色,甚至问题多多,而有的并不优秀甚至平凡的女人的孩子却很卓越。  相似文献   

4.
魏文帝曹丕确立了军事上分区统治的军区制,其军区的设置,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二是以自然地理区域为单位。魏晋军区设置虽为常制,但也有其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魏晋六朝时期小说中的判断句仍以无系词判断句为主,与此同时上古汉语中通常被用作指示代词的“是”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中已经被广泛地用作系词。但种种迹象表明,“是”的系词用法在此时还没有发展成熟,只是为“是”最终演变为系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的诗歌创作论,核心内容由物感情发、神与物游、立象尽意三大支柱构成。从共时性的角度看,三大支柱是一个完备的系统整体;从历时性的角度看,它们是创作过程展开的三个重要阶段;这一理论,既触及了诗歌的深层根源,也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性,并揭示了诗歌的创作心理与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8.
忠与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两个由来以久并矛盾统一的问题。它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轻重地位和表现形式。魏晋时的褚氏家族弃忠扬孝,除了当时朝政更迭频繁,皆以篡立国外,更为了保持其家族利益的经久不衰及政治生命的延续有继。  相似文献   

9.
丧葬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丧葬又有厚葬与薄葬之分,在各种原因之下,魏晋时期形成了一股薄葬之风。其薄葬有不封不树、陵寝建筑规模小、短丧和明器减少等特点。此外,魏晋时期的薄葬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重要影响,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是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统治者和上层社会的人与普通百姓之间在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消除的等级隔阂,丧葬上亦是如此,所以此时的薄葬是相对于厚葬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魏晋时期政治动乱,人民生活痛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一种非宗教形态的民间信仰,巫术①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在民间社会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魏晋时期的巫术出现了巫术民俗化、礼仪化和宗教化的趋势,成为魏晋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上计制度在魏晋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考课地方官员的作用。从上计吏之选派、上计之内容、上计与考课之关系以及上计之主管部门等方面来考察,可看出魏晋时期的上计制度与两汉有相承关系。马端临所云魏晋“州郡无上计事”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魏晋士人追求超越名教、回归自我,也就必然越礼而任情,因而成为一个多情的人群。魏晋士人丰富的感情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形成了以“重情”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3.
"羽毛"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在斯瓦迪士(M.Swadesh)的《百词表》中居第36位(feather),考查魏晋传世文献,研究魏晋时期"羽毛"语义场的构成、使用及演变情况。魏晋"羽毛"语义场共有5个成员:羽、毛、翮、翰、翎,代表词为"羽"。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朝时期 ,社会上盛行“重孝”之风。大量文献记载足以说明此时“重孝”之风的普遍性和社会性。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 ,既有社会的因素 ,又有政治、思想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集市贸易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市贸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可谓是在动荡中发展。总的特点 ,一是南方集市贸易发展步伐加快 ;二是新型集市———草市的出现 ,使集市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是边地互市多样化 ;四是都城集市呈畸形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活动不仅是审美自觉的结果与体现,也是整个社会关系变化与重建的结果,并成为重建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资源。在整个文学场中,文体建构活动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文体分类、文体特征分析、文体适用范围的规定等,从而赋予文学明确规定性特征,这就为一些社会存在领域进入文学场、获得话语权提供了合法性辩护,也为各种表达活动以及相应的交往活动确定了规范性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经济发展引人注目,在北方的地位迅速提升,成为“天下腹心”。其发展的过程主要有魏晋和北朝两个阶段,根本原因在于劳动人手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朝文学自觉性成因繁复,不可枚举,然挈其主者,则有社会动荡,思想解放,文人学士弃道缘情;庄园、南方经济的发展培育士人清客并为其从文提供物质保障;曹魏等任人准则与各朝君王崇文助推文的自觉;玄佛思想的兴盛则为文学自觉性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虽然稍弱,但仍是此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总体气候偏凉,尤其是冬季偏冷,连续性蝗灾发生率较低。但蝗灾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扩大。幽、冀及江南的蝗灾发生年显著增加。因《春秋》灾异观的影响,此期对蝗灾的治理仍依靠人力捕杀。但也出现了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新方法。魏晋南北朝是一乱世,战争与包括蝗灾在内的灾害链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