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血乳酸检测是中长跑项目进行科学训练的有效手段,血乳酸检测在训练中可以起到判定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预测成绩、设置合理的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速度、协助教练员根据预期成绩安排训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长跑项目中利用血乳酸检测指导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乳酸检测是中长跑项目进行科学训练的有效手段,血乳酸检测在训练中可以起到判定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预测成绩、设置合理的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速度、协助教练员根据预期成绩安排训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乳酸测定在摔跤训练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运用血乳酸这一生理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况,训练强度及预测运动成绩,但运用血乳酸来评定摔跤训练的强度报道甚少。为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运动量及选择恰当的训练手段有效地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能力,我们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测定了西藏自治区男子摔跤队运动员九运会比赛及训练课中乳酸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备战第28届奥运会女子500 m计时赛综合攻关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中国国家自行车队8名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备战第28届奥运会进行了小周期训练结合生理生化监测。通过公路无氧阈强度训练,使国家队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有氧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血液与氧结合能力的代偿性增大,血液运氧能力提高。在训练期间,运动员着重进行了原地500m×4组耐乳酸训练,经过耐乳酸训练后,运动员血乳酸峰值明显提高。结论1)冬训中通过无氧阈训练可以提高自行车场地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有氧能力;2)耐乳酸能力的提高是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关键,良好的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是场地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必需具备的专项生理机能;3)在同样负荷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冬训周期的训练,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的血清CK值明显下降;4)由于耐乳酸训练强度大,冬训持续时间长,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疲劳有一定程度积累;5)应用无氧阈、耐乳酸训练、血乳酸、血清CK、UREA等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评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法,对参加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14名大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准备期进行4周以无氧阈强度和有氧无氧混合性负荷为主的有氧训练。结果表明:有氧训练显著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后同级负荷血乳酸降低,曲线右移,有氧能力提高。同时,绝对力量、速度耐力和耐力力量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7.
范宏文 《冰雪运动》2011,33(2):8-10
血乳酸是评价训练负荷强度和专项训练要求最行之有效的指标,训练时测定乳酸值的变化,可以掌握运动强度和训练过程中代谢能力的变化。通过对黑龙江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训练中血乳酸的监控,发现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某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未达到训练效果;在无氧耐力的训练手段中,某些手段处于混氧训练阶段,未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整体看短道速滑冰期训练的乳酸值趋势偏低,在今后训练中应进行严格的血乳酸监控,随时调整训练负荷,以使训练达到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血乳酸测定是现代游泳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利用血乳酸值可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进行有氧和无氧训练、安排不同能量代谢系统训练的比例和安排不同强度训练的比例,在基层训练中可以采用乳酸心率协助实施训练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轮滑训练的能量代谢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参加1995年“净月杯”全国轮滑赛的国家滑雪队12名男女队员进行赛后血乳酸、血尿素值的测定,提出滑雪运动员机体糖酵解能力、速度耐力、肌糖元、脂肪酸贮备和运动成绩成正相关(P<0.05)。增加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可提高运动罚越野滑雪自由式短距离项目的成绩;而增加有氧训练可提高越野滑雪传统式短距离项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李骁君 《体育科研》2004,25(6):64-65
为建立陆地摇帆训练模式,对16名男子帆板运动员分组进行训练,并以血乳酸作为监控指标,结果表明:帆板运动属于起航和冲刺阶段无氧代谢为主的项目;大负荷陆上摇帆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运动员比赛中起航和冲刺能力的训练手段;血乳酸可作为大负荷陆上摇帆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针对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500m项目比赛规程变化的新情况,为提高我国奥运选手有氧代谢能力与血乳酸清除的效率,以适应比赛规则的变化,探索适合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个人特点的有氧训练新途径。研究方法:采用血乳酸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对2名参加冬奥会选手改进后的有氧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不同赛季的比较对有氧训练改进的效果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有氧训练改进后,2005~2006赛季与2004~2005赛季相比,王曼利500m成绩提高0.75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2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0.6mmol/L;于凤桐500m成绩提高了0.51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8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4mmol/L。研究结论:有氧训练的改进,提高了运动员机体血乳酸清除效率,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将血乳酸降至较低水平,达到了适应冬奥会比赛日程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速度滑冰项目冰路结合期自行车训练进行训练负荷监控,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科学化训练的水平.在冰路结合期为速度滑冰运动员设计三种不同坡路与训练强度,测试三种坡路情况下运动员训练后的血乳酸数值,通过自行车爬坡训练中血乳酸变化情况与速度滑冰项目1 500 m比赛血乳酸指标进行对比,测算出与速度滑冰项目特点相符合的骑行强度.以运动员血乳酸变化与比较情况为依据,在冰路结合期训练中制定骑行强度,达到保持运动员机体对血乳酸水平的适应,同时保持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并提高运动员机体的缓冲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多年来困扰教练员的一个难题,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水平落后的根本症结是速度耐力水平低。要想提高这一项目的成绩,必须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了我国速滑短距离专项负荷训练特点和影响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基础、训练负荷比例、弯道技术、力量训练、肌群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速度滑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强的体能类的竞技项目,认为正确理解速度滑冰项目的特点规律,解决好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混养训练三者的关系,准确掌握生化指标与3种训练比例的关系,是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的关键,并给出了3种训练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4.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项目的技术与训练进行相互借鉴,取其精华探索共同成功之路。通过采取对项目运动技术结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比赛形式、运动供能方式、同异性的比较研究,认为二者运动技术结构与做功原理、训练周期性的耐力、有氧训练基础、供氧方式的共性要素相同及借鉴的可行性,提出速度滑冰技术与训练应借鉴速度轮滑在运动过程动态支撑与蹬动速度、出轮方向、利用肩与腰部杠杆扭动的动力、超长距离有氧耐力能力训练以及轻器械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速滑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速滑队2003、200404级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年在高校系统的速滑训练,使速滑运动成绩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的训练实践,阐述了高校速滑训练应根据大学生特点,结合高校具体情况,选择与冰上技术动作结构及肌肉工作性质相近似的专门训练手段。指出采取突出速滑技术重点的针对性训练和系统训练,可以取得显著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短道速度滑冰是由速度滑冰衍生出来的,与速度滑冰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冰上训练阶段不间断地穿插一定的陆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进一步加强冰上训练的专项能力和技术的稳定性,不但可以弥补冰上训练的不足,也可以作为一种调节训练强度的手段,在促进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同时,也可以由于训练项目的变换增加训练的兴趣。科学合理地运用速度轮滑这一辅助训练手段对促进短道速滑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家速度滑冰集训队和解放军冰上基地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肺活量、气体代谢、能量代谢、酶活性、血乳酸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旨在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体代谢水平的影响及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为高原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后能量代谢活跃,高原训练前后测值显示差异较大,酶活性指标改变不明显。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应激作用较大,可以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受试者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8.
李兆鹏  刘尧 《冰雪运动》2007,29(3):66-68,76
从训练角度出发,针对速滑项目特点,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速滑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旨在帮助速滑教练员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运动员心理疲劳问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王鹏  李延涛 《冰雪运动》2010,32(3):5-7,21
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针对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和恢复期生理生化变化的特点,结合速度滑冰比赛特点,阐述了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和在速滑比赛中对发挥良好体能的重要作用,从滑跑形式、速度、幅度、距离、姿势等方面提出肌肉放松训练的技术性要求和教学方法,把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恢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训练后体疗、积极性休息、食补等恢复手段,为速度滑冰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观察15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武术大负荷训练前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变化,分析血乳酸和血尿素氮与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训练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能够客观评定训练强度,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大运动负荷训练对学生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