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搞活,我国经济在世纪之交开始进入规范、稳定、持续的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也进入了攻坚阶段。199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再次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12月 17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与北京市经济学会联合主办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年度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求是》杂志社、《中国财政报》、首都钢铁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专家就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理论创新、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机制转换与外部环境建设、中国股市发展、国有经济在布局上的有进有退、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的跨世纪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部分与会代表的口头与书面发言,按照发言顺序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的战略性思考。这一决定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提出,体现了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的宗旨,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也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决议。《决定》总结了中共长期执政的六条基本经验,提出了新世纪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系统阐述了加强五种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改革措施。这些新论断、新举措归结到一点,为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指明了方向。思想理论界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回顾执政历程,总结执政经验,研究执政规律,深化执政理论,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清醒、深厚、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丰富执政能力的内涵,在执政理念、政治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们党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肩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执政走出了一条新路,执政也走上了一条新路。这“新”体现在很多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方面,但至少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胡锦涛总书记对执政能力内容加以细化的7个范畴中,“执政理念”位居其首。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执政理念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深化了一系列概念,其中“执政资源”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20世纪末期苏共正是在执政资源枯竭的背景下政权被倾覆的,其教训应该为我党深刻汲取。自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经过三代领导人的不断努力,我党在拓展执政资源和强化执政基础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正因如此,我党才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刚举行不久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深化了对执政资源的认识,明确了党对执政资源的观念意识。相信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党的执政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加上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会使中国社会在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而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高素质的执政主体、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紧紧抓住这三个重要环节,并把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十六大报告关于“战略机遇期”的思想;六条执政经验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十六大报告关于基本经验的思想;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十六大报告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思想。《决定》还提出了许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判断、新思想、新举措,都是对十六大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开放环境下执政,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必须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潮流和规律,其执政方式既要符合现代政党的要求,也要符合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普遍规律,其执政能力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报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搞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也是搞好民族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采取五项措施 ,进一步搞好民族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时代转折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精神可解构为会议文本精神、会议主体精神和会议时代精神,这既深化了其精神的内涵,又拓展了其精神的外延,为我们解读中共党史上重大会议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 ,做好农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农民群众一方面深刻体会到党的富民政策好 ,从心底里信任党、拥护党 ;另一方面对个别党员干部的某些做法有一些意见。在新的形势下要正确认识农民问题 ,切实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 ,改进农民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宪政实践的创新发展时期。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回归“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地位和建设“权威体制”,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承认私营经济,把“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写入宪法。正是经过这四个阶段对宪政实践路径的探索,才使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自由,才使中国政府一步步成为民主法治的政府,才使中国政治一步步成为以法理为合法性基础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肯定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具体体现在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党的建设和对外关系等六个方面。这些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新的有力的理论指导。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代表的理论创新,都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为我们党取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历史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必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否定政府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19.
遵义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是党史上的两次关键的会议,从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所经历的不到四年的时间,正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毛泽东思想趋向成熟,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党已能独立自主地作出正确的政治决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自觉、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共产国际领导方式的改变、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累、抗日战争的紧迫形势及王明的右倾错误等几个方面来考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必然性,可以加深人们对当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