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南园最后一位百岁大师侯仁之先生终于停下了脚步,他差不多跑了整整一个世纪,于2013年10月22日安然离去。我们深深地怀念他老人家。可以说,我们今天开这个三山五园专题论坛,研讨西郊园林和北京文化,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关于京西诸园林的研究以及北京学的开创,都是与燕京大学的洪业先生和侯仁之先生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在考辨《禹贡》时,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他因此意识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古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倡导学界开展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承载了唤醒民族意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他对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兴起有开创之功,贡献巨大,其炽热的爱国情感、开阔的学术视野,堪称学术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吴良镛提出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建议对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除有现实考虑外,也具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在元、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畿辅区域体系,在文化上也形成了京城、京郊、京畿三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圈。在这些文化圈中,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与民俗文化形成多向互动,成为京畿地区的文化特色。无论建设“大北京”,还是研究北京文化,都不应脱离对京畿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新年伊始,今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专题第一辑向读者奉献4篇文章。前两篇,是有关20世纪学术名家的治学风范和学术成就的论述。后两篇,则是有关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两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的论述。2013年10月22日,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先生,以102岁高龄在北京溘然长逝。侯先生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后因参加禹贡学会,本科毕业后留校作顾颉刚  相似文献   

5.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分析北京文化的历史内蕴、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北京文化的魅力在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现实内涵。北京文化的特征在于独特性和代表性、凝聚力和同化力、稳定性和发展性。当前北京文化的重点在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北京文化未来的腾飞取决于:一、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二、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三、提高文化安全意识,四、大力发展北京的旅游文化,五、抓住奥运契机,提升北京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地域历史文化在突出城市特色、展示城市个性、树立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经营、加厚城市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主要有金源文化、京旗文化、犹太文化和冰雪文化等.这些哈尔滨的地域历史文化,虽已广为人知,但是在研究、保护和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意识理念的更新、发展战略的转变、研究力量的整合、保护和宣传的加大、开发利用的合理化等等措施,必将使哈尔滨的地域历史文化成为文化产业的亮点、经济发展的支柱.  相似文献   

8.
南宁中山路历史文化研究对南宁城市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目前对其研究不够深入;为了充分挖掘南宁中山路的人文底蕴,可通过整理现有资料、口述历史等方法进行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9.
毕节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根据毕节彝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可以大体分为先秦、秦至西汉、东汉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等几个时期。关于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格局,因此,应进一步拓宽视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继续深入探究其中的重要问题,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于述胜 《教育学报》2012,(5):98-106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在"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规律—原则—方法"这一技术化进路,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之,我们将会发现:对于孔子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学",并非服于任何外在目的、对象化、工具性的知识活动,而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命和生活历程,其间充满了精神张力和乐感韵律。学与不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进入此境;而教,不过是通过在境中言并引人入境,有效介入学者的精神世界,让学者进入居间引发、欲罢不能的状态。"入境"意味着进入时间(历史的时间而非物理的时间),感受并顺应"生命—生活"的节拍,在自我兴发中不断超越既成状态。这其实也是"学习"和"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古都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都广州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应该在积极保护这些古都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合理而充分地进行开发,使之成为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关于广州城市发展史和广州的古都文化,仍有许多问题并未研究清楚,留下不少空白点,有些重大的问题甚至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而有些论断则明显证据不足,难以服众,应该深化研究古都广州历史文化相关问题。在系统开发广州古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目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编辑出版《古都广州》大型丛书,扩大宣传力度;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形成拳头旅游产品;实施多元开发战略,完善旅游线路;美化城市环境,加强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的文化意象和象征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作为整体的中国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民族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创新不可分割.在表演中折射出来的长城的隐喻意义,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者对历史的正面想象和对现时的期待:和平、繁荣、昌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下两篇文艺演出的文化符号表征是对民族的想象以及民族身份的演变和审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全景式再现,中国不再被想象为一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帝国,更推翻了近代以来被塑造的愚昧落后的形象.这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留给当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1.概念界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数学特有的内容、语言、思想、思考和活动等文化内涵;大量的数学智慧、数学应用等优秀数学成果;数学对于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世界观等方面的重要影响以及数学家为主导的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观念、行为、态度和精神等。小学数学文化的渗透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平台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精神;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中国书法,其发展必须从宏观文化角度进行考虑,需要一个宏观跨领域的战略规划指导。本文提出了一个建立于书法文化链基础上的发展战略构想。在总结了中国书法的书法文化链是书法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起到链接、枢纽、节点功能并形成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和底蕴深厚的文化体系和集群;在此基础上的“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对书法文化的全面弘扬和可持续发展、乃至对促进带动我国视觉艺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同时提出了基于“大书法文化”理念的书法文化发展纲要的研究内容构想,并探讨和展望了书法文化的价值体系、书法文化目前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书法文化在国民经济地位测算、未来学术研究等相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载体。研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应尽可能把讲闽南语的族群纳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及纳入该经济区的邻省有关地区看来,在属于闽南语系的族群中,有开展本区域学科研究且与闽南文化有关的地方学,主要是闽南的泉州学、粤东的潮州学和浙南的温州学。加强泉州学、潮州学、温州学协作研究,有助于拓展闽南文化生态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6.
对于徽州艺术的研究,应当以格尔兹所倡导的"文化深描"理论为指引,村落叙事为主线,个体叙事为适当补充,更为丰富立体地呈现徽州艺术的复杂样态、阐释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弥补传统研究路径中宏大叙事的空疏化以及宗族叙事的窄狭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襄阳三国文化是三国时期襄阳境内发生及流传与演绎的历史文化。本文通过对《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三国演义》、《襄阳府志》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力求较为详尽地概括襄阳三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总结襄阳三国文化的鲜明特点和独特地位,并针对襄阳三国文化应用开发的实际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杰出的文化大家,其一生著作等身,横跨文学、艺术等领域,成就涵盖翻译、古文、诗词、书画等诸多门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林纾与福建工程学院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为进一步挖掘、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更好地把握林纾文化研究方向,推动林纾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于述胜:此前刘海峰教授关于"为己之学"的评论,与我的话题"境"密切相关。提倡"为己之学",确为中国文化教育重要特点之一。学未"入境",自不切己,何以"为己"?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连续不断的"教育史学危机",甚至"全面危机"的呼喊声中,中国教育史学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何种学术,均以"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