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民法领域里,一直存在着生效的法律判决难以得到实际执行的严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漏洞和人为因素造成。针对“执行难”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及时弥补法律漏洞,并杜绝造成执行难的人为因素,使民事判决得以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执行难”现象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推行素质教育政策十多年来,农村地区一直受困于“素质教育执行难”。本文从教育政策过程运行的角度,归纳了农村地区执行素质教育之难的基本现象,认为素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呈现的种种特殊问题是造成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执行难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越来越多,而“执行难”成为民事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执行难”使得法院的判决成为一纸空文,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法院的形象,使人民群众对法律失去信心,因此“执行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力求为我国民事执行工作提出一点可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执行难”向人们提出了执行立法和构建执行法院紧迫性问题。通过分析中外历史经验,提出按“审执分立”的原则,加快执行立法,构建独立的执行机构,对解决“执行难”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一直面临重重困难,以至于“执行难”成为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人民法院的审判瑕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审判瑕疵进行了总结,就其对执行工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法学界对“执行难”的表现、原因、对策等的分析不尽一致。本文结合法学基本理论和我国法院的执行实践,系统地探讨了“执行难”的概念、特点、表现以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裁判执行难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行难”的痼疾已成为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块“绊脚石”,从司法体制的内部环节和外部环境探讨其成因,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标本兼治,方能从根本上清除这一障碍,以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作为私权实现的重要途径,不仅决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更关乎国家裁判的权威性与威慑力以及人们对国家的司法乃至法制的信任程度。大量涌现的“执行难”案件不断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故对“民事执行”进行了定义后,总结其特点,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归纳了解决“执行难”的对策,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为更好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执行制度提供可行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民事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执行难”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也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本文试图从剖析“执行难”的原因入手,兼析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出笔者对执行程序价值的理解,最后提出完善执行工作所应的树立的新理念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7,(5):27-3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建立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作为一种法律监督的新制度,学界与实务界首先讨论的便是制度目的,其争议核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应否包括"执行难"。从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历史的重述,"执行乱"与"执行难"类型区分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解决执行难的实际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不同于民事执行的目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应该聚焦"执行乱"。  相似文献   

11.
执行异议制度是为保护执行案件案外人不受强制执行行为不当或违法侵害而设立的一项救济制度。我国现行执行异议制度存在着诸多欠缺。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从明确赋予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执行异议权、允许提出第三人异议之诉、允许提出债务人异议之诉等方面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是目前困扰着人民法院的正常工作、影响司法权威的一个顽疾,《强制执行法》呼之欲出,而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问题是完善强制执行立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探讨强制执行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优先清偿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以财产执行为主、以人身执行为辅原则。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我国民事执行理论的研究,对推进立法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而民事执行救济的研究对整个民事执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对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可能来自程序上的,也可能来自实体上的。因此,执行救济的种类与方式也就有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的不同。我国此次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救济的修改仍未到住,还应在现有的执行救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为权利人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难题。执行难的产生有法院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其内部原因就是执行活动中的三要素(执行机关、执行名义、执行措施)不完善,其外部原因就是社会环境不佳,主要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残缺、法律意识淡薄、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等。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先予执行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应对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先予执行制度在时间、适用条件和是否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代位执行作为财产执行制度之一,对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及稳定民事法律关系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一制度源远流长,在我国也已确立了十年,但对代位执行的性质学界大都附带提出,很少充分探讨,以致于对该问题的理解仍然模糊不清,故导致其在立法体例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影响了代位执行有效地实施。本文从学界的几种相关观点入手,层层深入,得出代位执行应有的性质,以期在立法体例上对代位执行有一个正确的定价。  相似文献   

17.
民事案件“执行难”已是司法进程的一大困扰。对此,司法实践将民事执行调解作为执行形式之一。然该执行手段仍未得到立法上的承认。从理论原理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存在其可能性;从其确立意义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备必要性;从司法实践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有可行性。故将民事执行调解纳入立法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立法法》是规范立法活动的一部宪法性法律 ,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收立法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两者既有统一的一面 ,也有不相协调的一面 ,要全面贯彻税收法定主义 ,必须首先完善税收立法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代位执行,是基于民法中债权人代位权的原理而形成的一种执行法律制度.研究目前代位执行程序和实体上存在的诸如代位执行程序中第三人异议的处理问题,代位执行中到期债权的范围延伸问题等有助于代位执行权更好地行使.  相似文献   

20.
行刑权配置应与预防犯罪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同行刑权运作规律相协调,并遵循公正与效益的法则予以科学配置。多元分散的行刑权配置模式不符合科学配置的精神,存有诸多弊端,应改变行刑权配置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法律措施,使之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