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吉尔·培根 :“一切都必须被经验来证实。”罗吉尔·培根 (RogerBacon ,12 14~ 12 92年 )是英国中世纪经院哲学家 ,实验科学的先驱。他是一个不幸的天才。他的不幸在于其思想的超前 ,他比同时代人更早地认识到实验和数学的重要性与科学应有的实用价值 ,要以实用科学的精神全盘改造经院哲学。他是第一个使用“实验科学”概念的人 ,并提出了“一切事物都必须被经验证实”的命题。罗吉尔·培根在《大著作》中将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归结为四大障碍 ,这就是 :(1)靠不住的、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 ;(2 )习俗的长期性 ;(3 )无知民众的意见 ;(4 )以…  相似文献   

2.
孟德斯鸠 :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的权利。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1689-175 5年 )是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法哲学的奠基人。1748年 ,孟德斯鸠发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该书风靡欧洲 ,两年内重印 2 2次 ,狄尔泰称该书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但它遭到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攻击 ,甚至将它列为禁书。 175 2年 ,作者匿名发表《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与解释》 ,以回击无理的责难。“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的权利”这一命题出自于《论法的精神》一书。“法”是孟德斯鸠的全部学说。孟德斯鸠对“法”的论述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3.
伊曼努尔·康德:人为自然立法。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 72 4—1 80 4年)是德国启蒙思想家的最后一个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鼻祖。在康德的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三部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阐述的是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实践理性批判》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判断力批判》是美学著作。康德通过这三部大作建立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他自称是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如果要用一个命题来表述这场哲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的话,似乎可以首选“人为自然立法”这一命题。康德在《纯粹理性…  相似文献   

4.
勒内·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尔 (Descartes ,15 96~165 0年 )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 ,也是近代理性主义乃至近代西方哲学创始人、法国启蒙运动先驱者之一。 193 7年 ,恰值勒内·笛卡尔《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一书发表 3 0 0周年 ,全世界都隆重纪念了这部哲学著作的出版。该书是笛卡尔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著作 ,流传甚广 ,影响极大 ,有人甚至认为它对现代哲学的基本倾向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在该书中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是一个以“普遍怀疑”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5.
茹利安·拉美特利·人是机器。茹利安·拉美特利 (JulienLaMetterie ,170 9~ 175 1年 )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医师。他虽没有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 ,但按其思想特征可列入百科全书派。 1747年 ,他在流亡荷兰时匿名出版了《人是机器》一书。在这本书中 ,他明确指出 :“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的机器 :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体温推动它 ,食料支持它。没有食料 ,心灵就渐渐瘫痪下去 ,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 ,终于倒下 ,死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相似文献   

6.
弗兰西斯·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 (FrancisBacon ,156 2~ 16 2 6年 )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语 )。他在《论说文集》中有一段隽永的箴言 :“历史使人明智 ;诗歌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精明 ;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在《伟大的复兴》第二部分《新工具》中 ,他更鲜明地指出 :“人的知识与人的力量是合二为一的。”这一命题被后人简化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千古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意为 :一旦人们认识了自然 ,也就获得了知识 ,获得了力量———…  相似文献   

7.
德尔图良 :“正因为荒谬 ,所以我才信仰。”罗马帝国后期 ,基督教开始向国教演变 ,在教会内部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基督教信条系统化和理论化工作、并为教会制定基本教义和建立神学理论的人 ,这些人被称为教父 ,其学说被称为教父学或教父哲学。德尔图良 (Tertullian ,公元 1 4 5~ 2 2 0年 )就是中世纪最有名气的拉丁教父 ,是一个反理性、反哲学的极端信仰主义者。早期教父的工作是护教 ,因而护教便成为早期教父哲学的主要内容 ,其中关于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便成为了教父哲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德尔图良以激烈的…  相似文献   

8.
在世人的心目中 ,哲学家也许是专心思考的“思想者” ,也许是口出狂言的“神经紊乱者”。无论怎样评说 ,这些圣哲已远离尘世 ,步入其“理想王国”。然而 ,他们深邃的思想和富有哲理的命题 ,却历经千古而不衰。虽说众多哲学问题至今仍无定论 ,但我们领略一下先哲们的思想与风姿 ,肯定是有价值的。他们在您的心中或许会产生阵阵涟漪 ,或许只像水过鸭背一样不留下任何记忆 ,这都无关紧要 ,权当您观看了一部电影 ,或欣赏了一场交响音乐会 ,或浏览了他人精彩的网页 ,或在“QQ”中与“E网情深”者进行了一场心的碰撞。如果真是这样 ,我们要说 :…  相似文献   

9.
三、哲学研究新视点———发展问题、文化问题、交往问题(一 )发展问题。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我国学术界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其讨论的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1 关于发展的概念及发展观的演化。一般而言 ,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 ,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发展观是人们对世界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目前哲学界研究发展观是狭义的发展观 ,即社会发展观。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 ,发展观是不断演进的。有人认为发展观主要经历了“单纯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捕蝉者说一天 ,孔子带着他的学生走进一片茂密荫郁的树林歇凉。正逢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 ,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 ,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于是 ,孔子问老汉 :“你捉蝉这般巧妙 ,其中有规律吗 ?”老汉回答 :“当然有。蝉很机灵 ,一有风吹草动 ,它就逃了。因此 ,首先要练得手拿竹竿不晃动。放两颗弹丸在竹竿顶端不掉 ,捉蝉就有了一定把握 ;放三颗弹丸不掉 ,捉十只才会逃走一只 ;放五颗弹丸不掉 ,捉蝉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光这样还不够 ,还要善于隐蔽自己。我站在树下 ,就像半截树桩 ,伸出手臂 ,就像枯木朽枝。”老汉…  相似文献   

11.
●与我无关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书房里思考问题 ,仆人忽然闯进来 ,大声嚷着 :“家里起火了 ,家里起火了 !”黑格尔不耐烦地回过头对仆人说 :“家里的事应该告诉太太 ,难道你不知道我不过问家务事吗 ?”●水火之争在近代地质学史上 ,曾有一场长期的争论———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水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水的作用 ,所有的岩石都是水成岩。火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火山的作用 ,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岩。讲水的就排斥火 ,讲火的就排斥水 ,水火之争 ,愈演愈烈。有一次 ,两派在英国爱丁堡召开学术会议。先是唇枪舌战 ,继而便拳打脚踢 ,真是…  相似文献   

12.
早在 2 0 0 0多年前的古希腊 ,人们就发现了这样的矛盾 :用公认的正确推理方法 ,证明了两个“定理” ,承认其中任何一个正确 ,都将推出另一个是错误的。对于某一个命题 ,承认它正确 ,又可推出它是错误的 ;承认它不正确 ,又可推出它是正确的。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人们都难以判断。这种现象就是“悖论”。悖论 ( paradox ,又译作“佯谬”)一词由希腊文“para”和“doxs”两词而合成 ,“para”意味着超越 ,“doxs”意为相信。悖论自出现以来 ,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相传古希腊学者柯斯的菲利塔斯就因解“说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13.
海森堡曾说 :科学扎根于交流 ,起源于讨论。这是非常有见地的。人们常说 :“哲学无定论。”一方面 ,聚焦在同一理论信念与同一目标下的众多哲学思想的碰撞 ,必将产生大量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 ,讨论、交流是使潜科学变为显科学的助产婆。任何科学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某个理论观点的确认都有一个由潜到显、从孕育到诞生的阶段。一种新生的科学思想和理论 ,没有不经过顽强斗争就能被确认、被人们所接受的。我们完全可以说 ,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各种哲学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斗争史。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使尧舜牧羊杨朱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一次 ,他去拜见魏王 ,自称治理国家可以像运转手掌上的东西一样自如。魏王哼着鼻子说 :“你自己家里的妻妾都管不好 ,种的三亩莱地也锄不过来 ,有何妙策能治理好国家呢 ?”杨朱不慌不忙地答道 :“我当然有办法。大王见过放羊吗 ?几百头羊一群 ,叫一个牧童拿着鞭子去放牧 ,要东就东 ,要西就西 ,因为他会牧羊 ;相反 ,如果叫尧牵一头羊在前面走 ,又让舜挥着鞭子在后面赶 ,他俩再贤明 ,连一头羊也未必管得好。” 人尽其才公孙龙在赵国时 ,常对学生们说 :“一个没有本领的人 ,我是不收他做学生的。”一天 …  相似文献   

15.
漫步哲学王国 ,我们会遇到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哲学大师。今天 ,这些大师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然而 ,他们的奇思妙想 ,他们的轶闻趣事 ,尤其是他们的人格意义 ,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反而会更加光彩夺目。诚然 ,一味崇拜先哲固然可笑 ,而全然不知先哲、数典忘祖也实在可悲可叹。下列哲学大师的故事 ,或许能给我们众多有益的教诲和启示 ,或许在这些先哲臂膀的托举下会诞生一代新的哲学大师。  ▲知识就是金钱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 ,生活过得相当窘迫 ,而米利都是一个商业城市 ,许多人过着优越的生活 ,享用着来自世界各…  相似文献   

16.
●“谷堆”与“秃头”的诡辩古希腊麦加拉派的代表米利都人欧布利德曾提出过两个著名的诡辩 ,使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前后苦苦思索了两千多年。这两个诡辩是 :多少粒谷子能组成谷堆 ?一粒谷子不能组成一堆 ,两粒谷子不能组成一堆 ,再加上一粒也不能组成一堆……同样 :“如果 1不多 ,2不多…… 1 0也不多 ,那么何时才达到多 ?”“秃头”诡辩和“谷堆”诡辩相类似 :“如果掉一根头发、两根头发、三根头发等等都不会使人变成秃头 ,那么要脱掉多少根头发才会变成秃头 ?”在传统逻辑中 ,通常把这两个诡辩所包含的错误归结为集合使用的错误。如果分…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知道中国刚恢复高考那几年,最最热门的文科专业是什么吗?告诉你,不是国贸、不是外语、不是新闻、不是法律,而是哲学专业!"毕业于北大,专业现外(现代外国哲学)"一度是社交圈里最引人刮目相看的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18.
作文(之五)     
“学习方法指导”系列 六、作文修改法 作文修改法是对写成的作文的初稿进行修饰、改动、加工、提炼、润色的方法。修改是从初稿到定稿的加工、润色过程,它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使文章逐步完善的过程。任何人写文章,都不会锦心绣口,马到成功,一字不可更易。好文章、好作品往往部是经过反复加工修改、锤炼而成的。文章之所以要反复修改,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毛泽东语)这里说的“反复研究”,就包括写作前的细心观察与深入调查,也包括写作中的反复修改。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就是这个道理。鲁  相似文献   

19.
沿着前面的思路,这个公式的证明,其实是很自然也很容易的事: 我们在等式(n+1)2=n2+2n+1中,让n依次取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1,2,3,4,…,n,就得到n个相应的等式: 22=12+2×1+1, 32=22+2×2+1, 42=32+2×3+1, 52=42+2×4+1, …(n+1)2=n2+2n+1将这n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式子分别相加,相加时,注意消去等号左边与等号右边第一列中相同的数,就得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