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籍今文《尚书》中的《吕刑》,集中反映了西周时的法律制度,其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到现代司法特别是刑法中很多原则。本文通过它论述了西周如下的主要奴隶制法制:①五刑、五罚、五过、疑罪从赦等刑罚制度;②定罪重证据、合并论罪、比附论罪、诅盟等诉讼制度;③对司法官吏的特殊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尚书·吕刑>集中反映了3000多年前周代的法制思想刑法有度,贤人执法,法治与德治应相铺相成,主张用刑合理适度等,同时也反映了浓郁的天命神权观.  相似文献   

3.
“天德”一词首现于西周中期的法律文献《吕刑》中,它的出现是随着西周政权的日趋巩固而进一步神化王权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统治者借助于“天德”的神圣性以论证王权至上的政治企图。“天德”具有哲学内涵,相当于“天道”,它直接引发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规律、社会伦常以及人道性命的深刻思考,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吕刑》,中国西周时期至关重要的刑事规范,由吕侯于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前后,受王之命起草并以周穆王的名义颁布天下的,史记又称"甫刑"。此篇载于《尚书》(我国现存最早史书)中,是其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为西周王朝治理国家的思想理论来源,《吕刑》就刑论刑,并非是具有刑律意义的成文法典,而只是单纯阐述了运用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要求,为古代司法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用刑之道",规范了司法活动中的行为,确定用刑的基本标准。《吕刑》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详细论述其性质,内容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法律意义,主要在于:它为奴隶制法制模式提供了刑罚与规范对接的一般标准,确立相对统一的量刑原则,从而使司法公正成为可能,成为以后数千年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律,为研究秦史,尤其是研治秦代法制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依据秦简律及有关史料,从赎刑的种类,取赎的方式,取赎的方式。取赎的范围,取赎刑徒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秦代的赎刑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尚书·吕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文献.其“篇文在先秦时被称引过十六次.为称引次数的第四位”足见其重要性。秦始皇焚书之后,《尚书》多残缺。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近作《檀香刑》被认为是体现其努力转向民间立场的一次重大尝试,但是其民间立场因为带有鲜明的个性而引起了关于小说中历史、刑罚和爱欲的争论。本文认为《檀香刑》实际上体现的是莫言带有强烈知识分子批判眼光的民间立场,是莫言一贯的民族悲剧、民族根性和民族生命力主题的重申,是一种莫言式的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8.
面对陌生的外国文学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大学生思考的力度始终是个难题,而加强本土视角下的学习接受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文借((檀香刑》对《喧哗与骚动》叙事技巧的化用,引导学生阅读、讨论,通过讲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多角度叙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叶健锋 《文教资料》2008,(19):73-74
历史上对于商纣的功过是非一直都评价不同,但是总是恶评多于好评.如今对于这么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这里我们从<尚书·牧誓>一文的一些歧义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盐铁论》看桑弘羊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桓宽的《盐铁论》中较详细地记录了桑弘羊的法律思想。桑弘羊的自然定命论、因时变革的法律发展观、力主“力”与“刑”的法治观点、法应严密的立法主张以及专任刑罚的重刑主义思想等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珍妮 《英语广场》2022,(33):27-30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莫言的《檀香刑》是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作品,其中文化负载词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译者葛浩文采用高度“归依”式的翻译策略,通过恰当的“选择”和“适应”,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实现原文和译文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易·讼》反映西周初年有争财的官司。讼属民事,有民事才有完全意义的诉讼观念,这是法律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法的发展与完备。西周的法制建立在礼与刑的基础上,礼强调秩序与道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又强调等级与安分,实质上是人治。  相似文献   

13.
审刑院作为北宋前期中央最高司法机构之一,其法官选任一直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自建院之初,就形成了一整套法官选拔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审刑院长官与属官遵循着不同的选任原则,长官的选任多强调入选者的资格,属官则更注重其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不同的选任标准体现了统治者赋予审刑院制度"集权"与"慎刑"的双层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制礼作乐"的过程,周人的修辞技能和文体意识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周代重要政治制度之一策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书面形式的"策命"代替了口头形式的"命",促成了具有清晰文体特征的策命文书的形成。这种专门应用于特定策命典礼场合的政治性文书使灵活易变的口头文体固定化,由于经常性地撰制和发布,逐渐形成了形式严谨、体制固定、内容明确、词语古奥、语言高度雅化和程式化、风格庄严肃穆的文体特征,《周书》诸诰便是在这种策命文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形成的。这种"命体"的策命文书体现了原初形态"书"篇的文体模式,决定了《尚书》诰命篇章的文体特征,对后世众多散文文体,尤其是官方应用性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楠 《文学教育(上)》2008,(19):136-137
莫言经常选择一种边缘的方式叙述历史,对那些被经典化了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巨大传统进行反驳,在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熏陶和浸染之下,从自己生长的乡村世界起笔,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超地理“高密东北乡”,从而为历史话语洞开出一个“民间”的巨大门户。在莫言那里,民间的原始暴力、野性、自然的性爱才是历史的本质,他热情地描写一个充满活力和张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首非常著名的弃妇诗。这首春秋时代卫国的民歌,以自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男青年“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后受尽虐待直至被遗弃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对负心汉愤恨和决绝的态度。本文拟通过诗中描述的情景透视当时人们的婚恋观念及社会状况。首先,从该诗描述的情景看,西周春秋时期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生活是相当自由的。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可看出女主人公与“氓”小时候就很熟识,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青春期互生爱慕之情,于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两人海誓山盟、互表忠心,可谓感…  相似文献   

17.
马云霞  龚婧 《天中学刊》2010,25(1):87-90
《他们携带的物品》基于美国越战作家奥布莱恩的自身经历,讲述了越南战争中一个排的美国士兵的故事。本质上,战争只是弱肉强食的游戏,那些被卷入战争的普通人往往成了战争中无辜的牺牲品,人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身体上的摧残、长期的精神伤害及纯真的丧失,即战争的罪;同时战争也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摆脱的负罪感与困惑以及现实中对希望的幻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尚书·盘庚》篇内容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天命”思想在商代中后期已经形成,并成为盘庚迁殷的思想渊源.目前学术界考证洹北商城即盘庚所迁之殷,结合有关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本文探讨了殷都的布局与宗庙建制,并提出洹北商城1号宫殿为盘庚时期祭祀“上甲十示”的集合宗庙.  相似文献   

19.
从《诗经·小雅》看西周至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作是辅礼而行、施行教化的工具。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西周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种社会现象在《诗经.小雅》中多有反映。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结合《诗经.小雅》的文本,分别从宗法制度的衰亡,祭祀乐器和祭祀规模的变化,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等角度探究西周至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衰落。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然而哈代在书中对宗教和社会所持的复杂而尖锐的态度让它出版时大受冷遇。本文旨在探究其宗教方面的原因。除了简要介绍托马斯.哈代和《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书中人物的详细分析发掘哈代身上深刻的基督教烙印和明显的反基督教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