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采用三维摄像、三维测力台和表面肌电仪对两组不同级别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仰身平衡和燕式平衡动作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方面的研究,从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仰身平衡和燕式平衡的技术特征和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11.单一燕式平衡动作的练习 持久性的燕式平衡动作要重点综,燕式平衡动作虽然简单,但它又是整个套路中必不可少的,如不将燕式平衡动作练习熟练、掌握牢固,在整套动作的练习中要想做的纹丝不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单一的平衡动作一定要狠抓苦练,如可在训练时采用在晃板上做平衡动作或在做平衡动作时支撑脚下放一根小木棍(或小木块),使身体能在不稳定的条件 下,克服不稳定因素,调节 身体重心,维持身体的平 衡,以提高运动员的平 衡能力。 2.复杂 平衡动作 的统习 所谓复 .杂平衡动作 是指几个 单个的 平衡动作的组合或各种套…  相似文献   

3.
安在峰 《武当》2001,(9):12-15
“绵拳”也称延手拳,是一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拳术。其内容丰富,整个套路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及虚步、丁步、马步、弓步、仆步、坐盘、歇步、叉步、独立步等步型。腿法有正踢腿、后踢腿、斜拍脚、里合腿、前点腿、后蹬腿等,以及燕式平衡、仰身平衡、举腿平衡、独立平衡、扣腿平衡等平衡动作和耍腰、旋子等。在动作方面讲究挺胸展臂、向前和向后尽量收缩与伸张的缓和弯腰、柔美的劈叉、连续快速旋转及双臂挥舞等。整套动作中有起有伏、有急有缓、有刚有柔、有转有折、有行势、有定势。动作时,要求手到眼到,两腿与身体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若干平衡动作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套路的平衡动作是运动员在新规则下获得高分的关键动作之一.研究以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冠军金兵兵为实验对象,采用Novel Pedar in-shoe system(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为实验仪器,选取侧踢抱腿直立平衡,十字平衡和仰身平衡三个典型平衡动作,分析运动员在达到规则要求(即保持2秒)和未达到规则要求(即不能保持2秒)情况下,足底压强、足底压力分布及足底受力面积的异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探讨提高动作质量提供有效数据,为武术套路向"高、难、美、新"方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超重肥胖老年人进行循环训练运动干预设计,探讨循环训练对超重肥胖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34名老年女性为受试者,分为超重组和对照组,均坚持12周循环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双侧下肢膝踝屈伸等速肌力、静动态平衡能力、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情况。结果:运动干预12周后,两组下肢膝踝屈伸肌标准化峰值力矩、屈伸肌肌力比值和双侧肌力比值、静态与动态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得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均有显著提高;且超重组的右膝伸肌标准化峰值力矩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环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且对提高超重肥胖老年人下肢伸肌肌力有更明显的改善效果,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运动方法。  相似文献   

6.
白冰 《冰雪运动》2015,(6):19-24
运用表面肌电和摄影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对我国不同运动等级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平衡训练及肌肉的肌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平衡训练中对身体姿态的有效调整与控制,有赖于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贡献率和协调有序的工作。虽然不同等级运动员在平衡动作控制模式和肌肉工作顺序上有所差异,但主要工作肌群趋于相同。健将级运动员之所以能对身体姿态实现高效调整与控制,不仅在于工作肌群的贡献度较高、能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肌肉控制中,还在于双侧肌肉群的协调发力。而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由于还缺乏更好地控制肌肉的能力,致使在运动中出现了肌肉有效电活动过高或不足的状况,不仅平衡感和稳定性差、对身体平衡姿态控制不足,而且也缺乏对失衡动作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散打运动中身体的平衡,不仅影响着进攻与防守转换的速度,而且影响着完成单个或者组合动作技术的质量。然而破坏平衡与恢复平衡应从运动力学原理出发,根据运动中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情形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破坏平衡与恢复平衡是对立而统一的,只有不断的破坏这一平衡又建立新平衡,才能达到不断提高散打运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平衡能力是确保人类保持稳定的站立、行走,以及完成复杂动作的基本能力。在国外无论是医学或者体育领域,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开展十分广泛。但国内研究多关注于老年人或有平衡障碍的特殊人群的平衡能力;相比之下,平衡能力与人体运动能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研究范围与应用的成熟性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电脑平衡仪等新的技术手段开始出现的今天,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对大众健身及竞技体育运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邱伯聪 《安徽体育科技》2015,36(1):82-84,92
采用实验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30名身体健康的高中成年学生,将其分成3组进行9周的三维椭圆运动、悬吊及常规活动训练,评价和对比以上3种不同训练方法对人体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悬吊训练组在多个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部分指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有着特殊运动方式的三维椭圆运动训练对改善人体平衡能力具有与悬吊训练相当甚至更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能量平衡、氧气供求平衡、水盐平衡、体热平衡、酸碱平衡几种生理平衡现象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及在运动中如何保持其平衡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幼儿平衡车俱乐部和幼儿园各15名3-6岁幼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平衡车运动干预,对比实验前后平衡能力相关指标,探讨了平衡车对3-6岁幼儿的平衡能力干预效果情况: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可看出:静态平衡指标和动态平衡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平衡车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幼儿四肢的灵活性和肌肉的韧性,能够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和下肢肌肉之间的联系,提升幼儿的静、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肌力平衡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梳理肌力平衡相关研究,归纳肌力平衡的概念和内涵,从动作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在运动损伤检测及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结论:1)肌力平衡是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神经肌肉系统高效维持静态姿势和以最佳模式完成动态动作的能力,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是维持肌力平衡的内在机制;2)肌力平衡是高效完成动作控制的关键,肌力失衡是动作模式受损的诱因;3)运用等速肌力、力量及跳跃动作测试评估肌力平衡可以预测损伤风险;4)通过单侧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及核心区训练可有效改善运动中的肌力平衡。亟待探究不同项目运动员肌力平衡与运动损伤、动作模式及不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基于肌力平衡探究特定运动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挖掘肌力平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太极拳蹬腿动作支撑腿和动作腿的协调活动,揭示中枢双重命令下的下肢运动控制的特征.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各10人,分两组.记录太极蹬腿动作时下肢肌肌电图、双下肢关节的角运动、足底中心压力的移位.每次试验8 s完成,重复5次.统计处理后,做肌电、运动和平衡分析.鲒果:两组间支撑腿的EMG、关节活动和COP位移出现了在形态上和幅度上的差别,但是在动作腿多表现在幅度上的差别.运动员支撑腿的平均EMG都高于初学者,只有股直肌有显著差异;运动员膝和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小于初学者,踝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稍稍比初学者大,只有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较为显著.运动员动作腿的平均EMG只有股直肌和胫骨前肌显著地高于初学者,而臀中肌显著地低于初学者;所有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平均足底中心压力的侧方和前后方位移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运动员动作腿的起始运动约250~350ms,滞后于支撑腿起始运动的延迟时间.结论:运动员和初学者都可以用踝-髋策略来调节单腿直立的姿势平衡,但是运动员能够启动一个根据任务需要的前馈控制技术,通过下肢肌的积极活动,预先形成一个对抗蹬腿反作用力干扰的姿势稳定.因此,训练太极拳可以获得这个前馈控制技术.持续降低重心时,初学者的蹬腿和支撑两任务间出现了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14.
生命在于平衡运动,是指运动均衡或平衡的作用于身体各部位。这种和谐的运动,多为不奇轻奇重的“对称运动”,大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代大学生身体平衡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以太极拳训练为例,对该运动在提升大学生身体平衡控制能力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身体平衡的重要性,随后从提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以及促进身心整合和意识集中等方面阐述了太极拳训练对身体平衡控制产生的积极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太极拳训练策略,希望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的太极拳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提升他们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以及整体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平衡能力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平衡能力的好坏关系到技术和体能能否得到最大的发挥与体现,是速滑运动训练不能忽视的重要训练内容。身体的平衡能力由神经、肌肉、运动三大系统协调运作,其好坏取决于身体对来自前庭分析器、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对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与人的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关系密切。长时间规律系统的平衡能力训练,会提高速滑运动员对平衡能力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冰上运动的特点和对人体平衡的浅析,探讨普通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的平衡和训练问题,提出了陆地平衡能力训练、冰上适应性和辅助性平衡能力训练以及速度滑冰专门性平衡能力训练,为冰上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三级跳远的运动技术、训练方法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三级跳远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多偏向于助跑技术、起跳技术、落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缺乏三级跳远摆臂技术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三级跳远的摆臂技术对运动员身体平衡的控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三级跳远摆臂技术对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三级跳远运动中,运动员对于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空间的感知以及控制平衡的感觉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分析三级跳远运动过程中摆臂技术对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作用,以引起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为提高三级跳远科学化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提升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彭昊 《精武》2012,(20):28-29
中医学上,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概念,而运动训练,就是打破这种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而提高人体的机能,这里就需要用到运动训练学中的超量恢复规律,从而在科学的指导下,完成从旧平衡到新平衡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体支撑平衡练习练习目的:使初学者初步尝试单脚支撑平衡,解决燕式平衡练习时站立不稳、身体摇晃等问题。练习方法:以右腿支撑为例,练习者叉腰站立,挺胸抬头,右腿支撑,左腿做提膝动作(图1-1);练习者叉腰站立,挺胸抬头,右腿支撑,左腿做侧举腿动作的同时将双臂向身体两侧打开,与身体成90°角(图1-2);练习者叉腰站立,挺胸抬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