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向宇 《军事记者》2010,(11):69-70
从大西北农村一名青年到一名解放军士兵;从贺兰山深处一名战士报道员成长为一名新闻干事:从一名部队基层宣传干部成为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驻武警记者站的记者;从一名军事记者再到北京市林业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兼《绿化与生活》杂志副总编辑,他的成长足迹给人启迪。日前,当笔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的首都绿化委员会机关采访谷伟学时,他深情地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是新闻工作岗位锻炼、造就了我。”  相似文献   

2.
作者原稿:香烟拆零卖“肥”了黑老板“瘦”了学生娃本报武汉讯近日,武汉市汉阳区十里铺汽配市场附近报是热闹,每天都有成群的周围学校的学生放学后到这里抽烟。一名向记者“借火”的学生说,“已抽一年了,不抽不行!”记者问:“在学校怎么办呢?”他说:“每天上学时书中都夹一支烟,有时间就躲在厕所抽,遇到老师,就丢进厕所里。”记者来到学校厕所里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烟头,大多是红塔山、红金龙、万宝路等名牌香烟。据了解,学校附近的商店对买烟的学生大多采取“零卖”的方式:10元以内的香烟,每支卖5-6角。日前,记者先后对武…  相似文献   

3.
“你就是冯云霄?报纸上老见你的名字,我还以为是个年轻人哩,谁知道头发都白了!”青年记者一见他的面就惊讶、感叹。冯云霄已经58岁了,还勤奋地耕耘在新闻战线上。1974年开始担任辉县通讯组长,一直到现在。从中央到省市新闻单位的记者们,许多都是他的好朋友。大家都不愿意让他离开通讯组。我们和市里领导达成协议,让他挂个市文联副主席的头衔,实职仍是通讯组长。举几个他和记者关系的例子: 1985年1月27日,辉县为记者召开迎春茶话会。冯云霄一发通知,新华社、人民日  相似文献   

4.
从通讯员到记者──青年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成长道路陈力丹本栏责任编辑艾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了,无论他身后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始终被公认为19世纪的一位智慧伟人。马克思由衷地称赞地说:“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不...  相似文献   

5.
《长江日报》两年多来注重抓好青年记者成长关键期的培养工作,从思想、业务和机制上,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年成长的“生态环境”,使一批青年记者脱颖而出,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长江日报》采取的“抓关键”.就是抓住年轻记者参加新闻工作头两三年的重要时期,从政治思想和新闻业务两方面加强培养,着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敬业、爱业的热情,产生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内在动力;“压担子”,就是通过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采用“逼”和“压”的外力作用,并勇于放手让崭露头角的青年记者在重头报道中挑大梁,使他…  相似文献   

6.
追忆纪卓如     
蔡祥斌 《新闻前哨》2014,(10):86-86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名记者纪卓如同志,静静地走了。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丧事从简,连骨灰也没有留下,只给他的亲友、他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留下不尽的哀思与怀念。纪卓如同志是广播记者的楷模。1984年夏天,又一批年轻同志加入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行列。为使这批新鲜血液尽快成长,台里专门举办了青年记者学习班,邀请纪卓如同志给年轻同行讲课。  相似文献   

7.
穆卫东  王华锋 《青年记者》2008,(12):107-108
刚刚从事新闻事业的青年记者往往朝气有余,经验不足,他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一参加工作用上的这么少啊?社会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到底哪些是新闻啊?一旦碰到新闻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时遇到阻力怎么办?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记者?……一个个问号整天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8.
刚刚从事新闻事业的青年记者往往朝气有余,经验不足,他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一参加工作用上的这么少啊?社会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到底哪些是新闻啊?一旦碰到新闻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时遇到阻力怎么办?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记者?……一个个问号整天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9.
我怀着敬慕的心情去拜访我国著名新闻摄影家、浙江日报社高级记者徐永辉同志。总编室的同志引我到他的办公室,徐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乐呵呵地对我说:“欢迎,欢迎,您是采访我的第107位记者了。” 徐老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闻摄影家。他一直是浙江日报社的摄影记者,勤奋刻苦,富于创新精神,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青年时期就在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赛中获得了铜牌奖。徐老是获得我国新闻摄影特别贡献奖最高荣誉的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把治学作为记者的起点呢? 1、从记者工作的特性说起记者活动领域开阔,是不受条条块块的局限的。他今天在这个条条上看看,明天到那个块块上走走。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报刊记者的活动领域比一个部长、一个省长的活动领域都开阔。省报记者的活动领域比一个厅长、一个专员的活动领域都开阔。县报记者的活动领域,比一个科长、一个乡长的活动领域都开阔。记者到处看、走、说——用笔“说”,是记者工作的特性——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一切,特别是新出现的事物——决定的。一事当前,这个审  相似文献   

11.
经济日报记者部主任庹震同志,从新闻界脱颖而出,为全国青年所推崇,荣膺“十杰”称号。看了他的事迹,觉得这位青年记者精神世界中的可贵之处是: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这个时代,因而要满腔热忱地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这个时代。庹震是幸运的。他走上工作岗位,就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神州大地千帆  相似文献   

12.
不少新闻单位都以各种形式安排青年同志下基层锻炼。上海法制报记者凌云锻炼的地方有些独特:到劳改农场当管教队长。本期发表他的体会文章,记述了记者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社会中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3.
他并不姓犟,他姓安,叫安升先。人们之所以称他为“犟记者”,是因为他始终如一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二十多年没换过岗,没离过位,为新闻事业献了青年献中年,如今白发满头,还干着老行道,在县站记者中是不多见的。“犟记者”半辈子写了多少稿,说不清。人们只知道仅近年来,在全国和省、市区新闻好稿评选中,他就有36篇获奖。先后编著过3本书,40多万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许多较有影响的理论文章,被咸阳市秦都区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犟记者”,就因为一个“犟”字引出一连串的轶闻趣事。60年代初,他从学校回到自己的穷乡僻壤。冬天,  相似文献   

14.
让稿子说话     
董强 《军事记者》2006,(8):62-62
从事报纸新闻的人,总希望赢得编辑和读者的欣赏、褒奖和支持。不管以什么方式,这种“赢得”最终要靠稿子说话。说到这个话题,我常常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段存章,他从农民通讯员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一个是江永红,他从部队炊事员成长为解放军报将军记者。从农民通讯员到高级记者,段存章的路走得并不容易。1938年12月,出生在山西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的段存章,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售货员、会计、县委机关干部、山西广播电台记者。他靠自学走出大山,走进京城,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谁也不会想到,段存章当农民时,第一次壮着胆子给《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为探索未知世界,揭开自然科学之谜所进行的野外科学活动,称之为科学探险.近年来,国家与民间有关部门,诸如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等单位,先后组织实施了南极、北极、海洋、喀斯特地貌、热带雨林、峡谷等科学探险项目,到处都留下了野外科学工作者的身影.如果说,有科学家的地方就应该有记者,实践已经一再证明,集京险、新知、鲜活于一体的科学探险报道,正吸引着众多记者、特别是青年记者投身于此.  相似文献   

16.
彭昭之 《中国记者》2020,(1):126-127
2019年11月22日傍晚,宋振平老师走了,有新华社总社的同事在朋友圈里怆然写到:这个冬天有点冷!又一位新华社记者走了……宋老师离世的消息确实来得比较突然,从2019年春季他确诊患病后,分社同事们曾多次探望他。宋老师一直是一个非常乐观勇敢的人,多次的化疗让我们每一次见面都感觉他消瘦了一圈,但他却总是很高兴,总是说再过几个月就可以继续下乡采访发稿了,每当说到要返回工作岗位时,他双眼中总是闪烁着亮光。这种神采我很熟悉,在我见过的很多新华社记者的眼中都能看到这份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信念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我这个人当记者,喜欢一个人背上包到处乱跑,经常一个人混在大众之中。这样,人家就不知道你是一个记者,或不相信你是一个记者。中国到处都讲等级,一个人到处跑,人家也就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等级的记者。或因为看见你是一个人,就认定你是一个等级很低的“小”记者。这就让我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有趣的事,这些事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记者队伍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地从高等院校补充。 先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再进入政治性很强的新闻工作领域;先在校园这个微观层面学习社会,然后再到广阔的社会投身实践。青年记者在这条成长道路,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是很不相同的。战争年代的记者,有不少是来自于战争一线的军人;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记者从工、农等各条战线抽调。 新老两代记者从不同的道路走向新闻单位这个职业的交汇点。阅历的不同,带来了处世特点的差异。一位青年记者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坦率地讲,老一辈记者不一定比我们的思路开阔,文…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圈里,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有个流传甚广的绰号——“唐老鸭”。《我从战场上归来》和《我钻进了金字塔》两本书详细记述了他的传奇经历。和许许多多读过这两本书的人一样,我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英雄记者。 踏着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如约到了“唐老鸭”的家。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背稍稍有些驼,架副眼镜,乐呵呵的,很是憨厚。我与他相距如此地近—— 这就是“唐老鸭”? 记者哲学——忘了卡帕是谁 进入“唐老鸭”的家,我就开始在能看见的空间里到处寻找卡帕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报记者部主任庹震同志,从新闻界脱颖而出,为全国青年所推崇,荣膺“十杰”称号。看了他的事迹,觉得这位青年记者精神世界中的可贵之处是: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这个时代,因而要满腔热忱地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这个时代。庹震是幸运的。他走上工作岗位,就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神州大地千帆竞发,它为每个有志者提供了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良好机遇和舞台。这才能使像庹震这样的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