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就是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总和。认为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总和的观点有违马克思的原意,与逻辑相悖,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相去甚远。这一观点的历史根源,是极“左”思潮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3.
"单一经济基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理解为只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就离开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要求,不适当地排斥、限制了非公有经济成分,实践证明是一种超越了历史阶段的理论.而"综合经济基础论”符合实际,具有合理性.党的十五大已规定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成为"综合经济基础.我们的哲学理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认识经济基础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哲学教科书说: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这一定义既与马克思的原意的不同,又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矛盾。它是我们以往对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认识的产物。现在应该把它改正过来,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并分析了:应当细化研究生产关系具体环节对上层建筑所起的决定作用,以及,上层建筑对这些具体环节的反作用;应当深入生产力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应当深入研究决定生产力的因素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最后,又指出:要辨析上层建筑若干领域和经济基础的“混同”现象。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又深刻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再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个人社会本质异化状态的概括,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体系异化性质之批判,并不是从人与万物相区别、从个人与个人相区别的维度规定人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8.
9.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客观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0.
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实现和巩固了大团结等方面成为改革开放的政治前提;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成为改革开放的制度基础;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等方面成为改革开放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交往形式范畴和生产关系范畴都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的基础性范畴。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交往形式范畴是生产关系范畴的不成熟形态,而用生产关系范畴取代交往形式范畴。有学者则以马克思曾并列使用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范畴为由,驳斥学界将二者等同的一贯说法。鉴于对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关系范畴二者关系的矛盾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把生产关系范畴和交往关系范畴的关系予以澄清。通过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以及生产关系范畴和交往关系范畴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生产关系是交往关系的基础,而交往关系则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即表现出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对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需要认真领会和把握其要义,需要始终坚持。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必然也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博大而精深的思想体系,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深邃的哲学命题时刻给青年学生以真理的启迪与思考。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有四对哲学范畴制约着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甚至产生了思想认识混乱。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马克思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人的本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地位。在批判地继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并以此为基础,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提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这既是对"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超越,也是"人的需要即是人的特性"观点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一观点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一般本质的正确理解。所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以这一观点为前提对真理标准所作的论证存有严重的理论问题:其一,从逻辑上必然否定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观点;其二,难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说明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观点。要解决上述理论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一般本质重新理解,把认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把实践的本质理解为客观物质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地论证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朱德同志以多次广泛扎实的调研为基础,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对人民公社制度内的农业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生产经营及其方式、农民和农村富裕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反思,并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看法。这些反思及其见解和看法对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相当的借鉴作用,为我们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明确社会技术在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可以对社会技术与生产关系作以分析,以求在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中,理清社会技术存在的价值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变革》为例,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包含三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文化和生态内涵;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及其双危机;从危机看社会主义的希望。奥康纳的思想有启发价值,但他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他对文化的强调淡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色彩;他对所谓的决定论的排斥实际上解构了唯物史观;他没有认识到造成生态危机的普遍与特殊的原因;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离科学社会主义很远而离民主社会主义很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以生产关系与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回顾资本主义发展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系统考察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包括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来分析认识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坚持国有控股才能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