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指培养学生无论在构思立意、选材、语言等方面,能不受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敢于大胆尝试新的内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不至于落入俗套,才会别具一格,取得优异成绩。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指培养学生无论在构思立意、选材、语言等方面.能不受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敢于大胆尝试新的内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不至于落入俗套,才会别具一格,取得优异成绩。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据此制定的作文评分标准,以鼓励创新为原则,对内容深刻独到、表达有创意、富有文采的作文给以较高评价。本文试图从主题、内容、形式和语言几个方面对话题作文的创新问题进行探索。一、主题的创新主题的创新亦即立意新,它要求立意不落俗套,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表现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意味。譬如:以“雪”为话题的作文,绝大部分学生的立意是赞美雪的纯洁无瑕,或赞美瑞雪泽被万物,“大公无私”为人类造福。这类立…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给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作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创新作文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实施创新作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又道是:“文若春华贵出新”。由此说明古人为文,力求推陈出新,也为今天作文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入了诸多全新而又实用的理念,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作文要注重创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也有创新这一项,目的都是鼓励学生作文能有个性,有创意。  相似文献   

6.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有创新意识的写作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本文提出从标题新、立意新、材料新、体裁新四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的创新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有创新意识的写作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本文提出从标题新、立意新、材料新、体裁新四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的创新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说话如此,作文亦如此。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的高下是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标尺。中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源自于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但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进行提炼并富有创意的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构思立意上推陈出新。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对作文也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有创意地表达。要做到有创意,就必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并能捕捉事物的特征;就要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世纪话题,创新就是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在要求的范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当前中考作文尤为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中考时,考生怎样使作文走出陈腐,有所创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立意。“文以意为先”,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在立意深刻、新颖上闪烁它那迷人的光辉。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得好:“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之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要求新,就必须在选取独特的角度,在表现事物、人物的个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考作文题都遵从“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原则,这给学生展现个性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宽泛的自由空间;作文分等级评分标准的确定,为学生指明了获取发展等级分的方向。创新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的一个方面,创新能力的高低可以反应考生的思维灵活程度,也是考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价值的重要指标。作文创新这一发展等级的内容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在这几方面的创新中我们又要注意原则性。一、形式创新不忽视规范近年来学生作文形式花样翻新,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造成小学生在作文上有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作文指导过程中的表现最明显。我们既要研究这些原因,又要采取相应对策。一、来自立意指导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师在指导立意时常人为地提高标准,不论写什么总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深刻,总希望学生能写出“含金量高”的点睛之笔。如写一件事一定要写出这件事给你什么有益的启发和教育,写一个人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的高尚品质等等。在这样的立意标准面前,不少小学生感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目前,中考作文的要求分为两个等级,即“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立意新、构思新、选材新的文章应多给些鼓励,告诉学生要善于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才能够打动别人。让他们写别人少写的事,多写“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其评分标准中都会有一个重要的点——“有创新”。语文老师都会教导我们,“创新是作文的生命”,“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众多“满分作文”也以一个个“创新点”来吸引考生的目光。“创新”其实是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对于写作文而言,有选材出新、立意出新、形式创新、语言出新等,最重要的是其内容上的新颖、独到。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与内容相契合的创新形式是可以的,但仅仅止步于在文章结构、形式上玩花哨,最终只能归之末流。  相似文献   

15.
李建红 《教师》2010,(23):80-80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作文要“鼓励自主写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教学要注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期是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潜能的最佳时期,作文教学是一个主要的渠道。如何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鼓励学生想象创新,引导学生多思、巧练,让学生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至关重要。对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现在颁布试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写创新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7.
范雪晴 《文教资料》2006,(14):202-20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突破传统作文指导的框架,探索、改革、创新。一、体裁多样化记叙文是各种文体中最基本、最常见、实用性最强的一种文体,当然是小学生要训练的主要文体。但应注意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按一个模式照葫芦画瓢,“复制范文”,如果用一个“模子”套住学生的思路,必然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完全背离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小学生刚刚学习写作,关于文章体裁方面的训练肯定少不了,但不能因此扼杀学生的创造思…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翻一翻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也不难发现阅卷老师们总是偏好于有创新特色的作文。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出新呢?  相似文献   

19.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创新。这是作文的评价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有创意地表达”,意即要独特、有新意的表达,也就是有创新精神。作文的创新,构思创新是作好文的前提、先行。如何使学生在作文中构思创新呢?特冒昧地将我的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商。一、观念创新大家知道,文章是由形象、观念、技巧三个要素构成。观念创新,是作文的指导思想的创新,要求学生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引导学生独辟蹊径,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如作文…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点 :1.思想深刻 ;2 .语言要有文采。比之于 2 0 0 1年 ,对文章思想的要求删去了“透彻” ,“有文采”这一要求中新增了“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细点。那么 ,怎么理解和应对这样一种变化呢 ?新的《考试说明》颁布后 ,我看了一些反应作文考点变化的论文。有些文章认为删去“透彻”二字意味着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我不太赞成这种看法。我认为 ,开放性的话题作文确实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但学生作文表现出的思想之于材料必须是正确的、准确的乃至于深刻的 ,“深刻”是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