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你究竟是谁     
我们常常是容易认识别人,而对自己却缺乏正确的判断。对于自己,要么自命不凡终生追寻不切合实际的奢望,到头来处处碰壁惨不忍睹,要么低贱卑微无所追求,到头来虚度光阴一无所成。那么,你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3.
曾读到这么一则案例:一个语文教师在上<坐井观天>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相似文献   

4.
他究竟是谁     
星期天,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电话铃突然响了…… 如果同学找我,肯定是打我手机;如果是有人找父母,接了也没有用,因为他们正在回家的飞机上.既然又不找我,也不能代替父母处理这个事情,我就不愿意跑到楼下去折腾.  相似文献   

5.
他究竟是谁     
他背着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慢步踱上讲台。从这时起,三十多双眼睛就象着魔似的,滴溜溜跟着他转。他开始讲话了,伴着抑扬顿挫的句句妙语,他就这样在讲台上踱着,上半身随着语调而有节奏地前后摇摆着,手也在胸前自然而有力地挥动着。说像是指挥指挥他那特有的语调,倒不如说像是阿拉伯式的巫师手舞足蹈地对我们施咒,让我们的目光无一不满足万有引力,都被吸引到他身上。此人魔法极高,法宝之一:眼睛。一双锐利而机警的探照灯,看透了各种各样书籍的意蕴,一台音域不大却吐字清晰的扬声器,报道着一篇篇动人的报告文学一则则引人发笑的奇闻趣事,每到…  相似文献   

6.
曾读到这么一则案例:一个语文教师在上《坐井观天》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一位同学说:青蛙出了井口后看到花儿、蝴蝶和蜜蜂,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白活了。一位说:青蛙坐飞机环球旅行,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一位说:青蛙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吓得向小鸟求救。可一位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师马上打断了该同学的话,并随口说:“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后来这位教师在批改写话作业的时候,发现他批评的那…  相似文献   

7.
有一家公司的钱物被盗,侦探知道当时只有甲、乙、丙、丁四人在公司,便把他们找来询问。四个人这样回答:甲:(1)这不是我偷的;(2)我离被盗的钱物很远;(3)丁知道是谁偷的。乙:(4)东西不是我偷的;(5)上班来我不认识丁,(6)这一定是丙偷的。丙:(7)这难道是我打碎的吗?(8)这是丁偷的!(9)乙说我偷了东西。丁:(10)这不是我干的;(11)甲偷了东西;(12)乙可以给我作证,因为他从小就了解我。侦探推理后,知道每一个人的三句话中有两句是真的,一句是假话,但他很快便找出了偷东西的人。这到底是谁呢?C小偷究竟…  相似文献   

8.
9.
近500年来,《蒙娜丽莎》,这个编号为779的卢浮宫镇山之宝,是人类艺术品中名头最响亮的杰作,它每年吸引了550万游客的造访。“任何一个想起列奥纳多油画的人都会想到一个独特的、令人沉醉而又神秘的微笑,他将这一微笑魔术般地附在了他画中的女性形象的嘴唇上。这个微笑停留在了那既长又弯的嘴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是我百读不厌的名篇。一直以来,读者们都认为是格里高尔变了形,认为文章是借此反映现代人的苦闷。然而我从不觉得格里高尔变了形。相反,变了形的是格里高尔的家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不同的思考造就了不同的人。格里高尔虽然身体变成了甲虫,但他的思考方式没有变。他依然深爱着他的家人。他还是那个一心为家,兢兢业业的格里高尔。改变的只是他的外貌而已。随着格里高尔外观的变化拉开了真正“变形”的序幕。正如滤光镜滤去了笼罩在他家人身上虚伪的光芒。眨眼之间,慈祥的母亲忘记了勤劳的儿子,往昔活泼可爱的妹妹毒…  相似文献   

11.
有资料说《一件小事》中的“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中的“人”是指“反动统治者”。对此,我认为不妥。首先,从“增长坏脾气”亦即“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的原因来看,我认为小说中提到的那个“看不起人”中的“人”不是单指“反动统治者”,而应当是指“所有的人”。这只要细读一下小说开头的那段文字便可明白。小说的开头写到“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正因为“我”在从乡下跑到京城里的六年时间里,目睹了许多所谓国家大事,例如: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等,使我“感到渺茫、怀疑,乃至更悲观失望,于是更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这个增长了的“坏脾气”就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由于“我”脾气很坏,看不起人,而且这种势头“一天比一天的大起来”,所以“我”便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不顺眼。因此,当“一件小事”发生之后,“我”便自然而然地有“看不  相似文献   

12.
13.
张帆  奕琦 《小火炬》2010,(4):16-17,31
  相似文献   

14.
光明小学某班学了去括号变符号知识后,对一道题目:“120/(5×18)=?”出现了以下四种算法和四种结果:(1)120/(5×18)=120/90=1……30(2)120/(5×18)=120/5/18=24/18=1……6(3)120/(5×18)=120/5/3/6=24/3/6=8/6=1……2(4)120/(5×18)=120/5/2/3/3=24/2/3/3=12/3/3=4/3=1……1  相似文献   

15.
有次,某动物园新修一座猴山,想逮一群猴子放到猴山去供人们观赏,便跑到四川的南山去捕捉。 要捉一群猴子是不容易的,因为每群猴子中有个猴王,它们成群活动或寻觅食物的时候,总是派一只哨猴爬在最高处的树梢上放哨。  相似文献   

16.
教师究竟是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社会舞台上,今日我国的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从实然状态来看,教师既不是国家干部或国家公务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或研究者;从应然状态来看,公立学校的教师应该成为国家的教育公务人员,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成为专业人员与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一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写一篇名为《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的文章,目的就是希望鲁迅能够真实地活在21世纪青年人的心中,让他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更能促进中国社会朝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不仅会固化我们的情感,而且也会加深我们对人与事的认识。对于已成往事的20世纪,作为鲁迅的家属,我的感慨不仅深刻,而且复杂:鲁迅在20世纪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他以毕生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文化鲁迅”,这是我作为鲁迅家属的骄傲。从更广的视野来看,鲁迅作为作家的意义可能还表现在中国社会由传统…  相似文献   

18.
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人们对“风雪夜归人”的“夜归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作者,有的认为是主人,有的认为是主人家的出门人,究竟应怎样理解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20.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小语第九册)关于诗中的“夜归人”究竟是谁,有的说是诗人,有的说是房东主人,也有的则认为是房东家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全诗,除了一个明显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从远到近的顺序。首句写时间、天色和远景,突出了“宿”的必要性,特别不能忽略诗人求宿的迫切性。次句写了天气和诗人走近“白屋”,越近心情越高兴。第三句“闻犬吠”应是临近主人家柴门时的情景。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