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福利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4,(8):88-93
基于稳态经济理论,从碳排放空间对经济社会发展刚性约束的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构建全要素福利绩效(TFWP)的分析框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考察了20002010年中国省域TFWP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对各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并探讨了TFWP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大部分省市区的TFWP逐渐下降,区域差距较大,且未出现高绩、效高福利的优质发展类型,城市化率、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文化程度以及政府规模等因素对TFWP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国平  朱远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04-1510
 构建了一个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福利绩效总效应分解为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在此基础上对G20国家1990-2007年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阿根廷和法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均值较高,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绩效增长较快;(2)巴西的技术效应为负,但服务效应在G20中最高,印度的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同时为负;(3)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较低,虽然技术效应最高,但服务效应最低,导致总效应为负值。最后,对中国的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碳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碳生产率增长率度量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的观点,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可持续、人类福利以及两者间关系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生态福利绩效概念的提出与相关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生态福利绩效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碳规制加强的背景下,引导企业事先察觉碳风险并通过低碳创新提高碳绩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本文以2011—2015年连续出具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探析了碳风险意识影响碳绩效的传导机制以及低碳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碳风险意识与企业低碳创新呈正相关;碳风险意识强的企业更愿意进行低碳创新,因而低碳创新成果也越多。研究还发现,低碳创新在碳风险意识与碳绩效两者关系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即碳风险意识不仅仅只通过低碳创新对碳绩效产生影响。上述发现对我国企业加强碳风险意识、提高低碳创新水平及有效提升碳绩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构建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面板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对G20国家1990—2018年的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了国别比较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为:(1)2018年英国、法国、阿根廷、巴西、德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较高,1990—2018年间英国、土耳其、德国、意大利以及巴西等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增速较快;中国2018年碳排放福利绩效和历年均值在G20国家中都排名靠后,且增速较慢,表明中国低碳竞争力缺乏静态和动态优势。(2)城市化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外贸依存度以及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对碳排放福利绩效有正向影响;政府规模与碳排放福利绩效呈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政府规模存在治理门槛。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Laspeyres分解技术对我国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进行解析,以2000-2012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生产率增长主导因素是低碳技术进步,而碳排放空间流动的结构红利还不明显;就变动趋势而言,技术进步的贡献值在逐步降低,而结构优化贡献值逐渐上升。考虑到这一趋势,假设在技术出现饱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产业系统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倩  高翠云 《资源科学》2018,40(10):2118-2131
当各地区减排成本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时,单一碳排放效率指标已无法完整刻画减排情况。本文基于全局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Global NDDF)及其对偶原理测算得出2010—2015年中国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效率最高,而东北与西部地区效率最低;全国各地区总的碳减排成本增长率与经济增速比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大部分地区总减排成本增速大于经济增速。这表明碳排放效率提升是以高于经济增速的减排成本投入实现的。数理推导结论表明,解决减排成本增速远超GDP增速的困境,需满足碳影子价格增速小于碳生产率增速。计量模型进一步证明,中国碳影子价格增长速度高于碳生产率增速导致了减排成本增速快于经济增速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以多元指标体系替代单一的碳排放效率指标,全面衡量减排能力;构建全国碳交易市场以缓解各地区碳影子价格异质性现象;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泰尔指数法,采用世界银行公布的相关数据分析1992—2009年金砖国家和七国集团地区碳生产率差异,包括整体碳生产率总差异,金砖国家、七国集团各自的碳生产率差异,并对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两个国际组织的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最后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国家的碳生产率影响很大,中国只有加快发展经济,尽快完成本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积极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才可能在碳生产率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水平和碳生产率两方面问题并不冲突,两者可以同步发展。最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的基础上,测算2000—2010年间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影响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短期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呈逐年下降趋势;(2)驱动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排放比率,所有年份的可持续发展效应小于0,表现出抑制作用;(3)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预测值为0.062,减排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福利相关理论出发,将绩效评估理解为社会福利的要素投入——产出效益之间的对比,侧重于评估其社会效益的实现度,通过建立社会福利绩效评估体系,运用DEA方法评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福利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社会全员感知的社会福利状态,并分析影响社会福利产出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的社会福利投入——产出的敏感度处于较高水平,在维持现有福利投入水平的条件下适当调整结构和规模,将有利于我国社会福利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运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评价2009-2016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基于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并结合GML指数的分解指数探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结果 表明,研究期间中部与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  相似文献   

13.
运用Laspeyres分解技术对我国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进行解析,以2000—2012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生产率增长主导因素是低碳技术进步,而碳排放空间流动的结构红利还不明显;就变动趋势而言,技术进步的贡献值在逐步降低,而结构优化贡献值逐渐上升。考虑到这一趋势,假设在技术出现饱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产业系统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200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技术边界"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7年~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了技术边界 “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