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概念课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淄博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主体参与型”课题实验,对概念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为概念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分化各种属性——概括形成概念——巩固运用推广”四个环节,突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概念的巩固深化。本文将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分析,谈谈我们对概念课教学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2.使学生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  相似文献   

2.
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在 2 0 0 0年第 7期刊登了我和胡成奎、澹台全鹏、张春强三位老师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 ,并在2 0 0 0年第 1 1、1 2期以较大篇幅发表了各地老师的评析文章 .读了这些“点评” ,再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课例 ,虽谈不上“千疮百孔” ,但错误和不妥之处确实不少 .下面谈谈参与这一活动的感悟和收获 .一、由课例的教学过程可以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学习的结构图示  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课堂设计 ,凸现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三个层面一个中心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教和学 .两个基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一般形…  相似文献   

3.
“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应掌握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本节需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第二 ,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 ,并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常数项各是什么 .通过对四个课例的认真学习 ,结合大纲和教材谈谈个人的体会 .1.四堂课共有的特点注重课堂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了一半” .引入的重要性 ,在这四堂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四堂课都采用了问题引入法 ,恰当地为学生提供了一元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4.
读完“一元二次方程”的四个课例 ,感触很多 .四位老师在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 ,做了积极的努力 ,特别是在新知识导入的情境创设方面 ,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无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如课例 1中学生 12 ,课例 3中学生 2 ,课例 4  相似文献   

5.
一元二次方程是概念课 ,是本章的起始课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是判断、选择、推理的重要依据 ,概念也是数学知识的中心 .学生在掌握了整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 ,学习这节课 .教师可用类比的方法 ,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 ,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篇课例都从实例出发 ,引出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 ,然后得出定义、一般形式 ,利用题组、巩固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这是很好的 .我觉得在得出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后 ,不要急于给出定义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  相似文献   

6.
刊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7期“课例点评”栏目中的《课例 2》 ,笔者非常佩服澹台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做法 ,读后收获颇丰 ;然而 ,亦有两点想法 ,在此提出向澹台老师求教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例2》中 ,虽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强 ,但是学生一直是受老师问题的牵引 ,被动地解决问题 ,能否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呢 ?比如 ,澹台老师问学生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 ?这为学生思考问题定出了框框 ,限制了其思维的广度 ,能否改成“哪些条件 ?”…  相似文献   

7.
非常高兴能和澹台全鹏、徐洪殿、张春强三位老师一起在本刊发表“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 ,感谢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课例大家评” ,尤其感谢安徽省的徐晓兵、范宏业老师 ,江苏省的张启兆老师 ,河南的李海军、裴利霞、孙立涛老师 ,河北的吕丽英老师等 ,以及广大读者对我们四位的课例进行中肯的评析 .拜读了这些老师的评析 ,使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一、一首《自嘲》诗有位教师曾在自己的教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首诗 :“台上一人讲 ,台下众耳听 ;一池死水 ,微波不兴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题为《自嘲》的诗 ,所“嘲…  相似文献   

8.
1 一个真实的课案有机会听了一位青年老师的课 ,课题是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bx +c =0 (a≠ 0 )入手 ,用配方法得到求根公式 ,老师讲解得很严谨 ,注意到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判别式要大于或等于零 .讲完一般形式 ,老师讲了两个例题 ,概括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步骤 :( 1 )将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 2 )指出各项系数的值 ,计算b2 -4ac;( 3 )若b2 -4ac≥ 0 ,将各项系数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b2 -4ac2a 中 .紧接着 ,老师又分别分析了当判别式大于零和等于零时解的情况 ,强调判别式小于零时方程无解 .然…  相似文献   

9.
课例2-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0.
课例3-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1.
课例2-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2.
课例3-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3.
课例1-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4.
课例1-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5.
徐洪殿老师的《课例 3》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进了现代气息 ,教者能积极准备教具 (长方形盒盖和长方形纸板 ) ,能以学生为本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们明确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化简 ,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对于这节课 ,笔者有几个问题想与徐洪殿老师商讨 :问题 1 在引入新课时 ,教者手拿教具提出两个问题 :“( 1)这个纸盒可以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呢 ?( 2 )怎样将其展开在平面上 ?”笔者认为顺着教者的思路应该把…  相似文献   

16.
《“一元二次方程”课例 1》 ,用的教法可以说比较先进 ,既注意了让学生愉快地去学 ,又注意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练习得也比较多 ,师生、生生交流也不少 ,可以说这节课的教法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是 ,最后学生的反映“只看课本 ,没有多少问题 ,经过老师提问题、指导、点拨 ,又觉得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这句话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说明了这节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这与这节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无关系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磋商 .一、教师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17.
在“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的课例 1— 2中 ,成雪华老师用了四个问题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但在这四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似乎总流露出不相信学生 ,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个性和思考能力的个体的观念痕迹 .在此愿与成老师和其他同仁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 .老师的“问导”显得过于繁多 ,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次数几乎为零所谓“问导” ,就是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读罢课例 1— 2 ,心中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受 :教师的“满堂灌”成了“满堂问” ,而学生是在不断地…  相似文献   

18.
读了山东省平邑县一中胡成奎老师的《课例 1》感受颇深 ,略加整理 ,一吐为快 .1.课堂结构科学 ,安排合理 ,符合学生认知结构课例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 ,即教学目标为“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这历来是一个难点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常规教法是干脆写出定义 ,举出一批例题  相似文献   

19.
喜读郝、康两位老师的课例,只觉一股新课改气息、一股教学研改之风扑面而来.课例中,两位老师突破常规的教学设计,变“由特殊到一般”为“由一般到特殊”,进行了一次“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大胆理论尝试和具体教学实践掩卷沉思,脑海中只留下一个印象:“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可以培养理性思维,不由产生一个念头:经由其他数学思维方法能不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20.
一节初中代数课,讲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后,老师布置了两道课堂练习题。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1)~2-4(x+1)+4=0; 2.(x-2)~2-4(x-2)+3=0. 老师强调要先把(x+1)、(x-2)看成是一个整体,求出这个整体,然后再求方程的根。可学生都是先将括号展开,合并同类项,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