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新的里程碑,也预示着我国体育传媒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传媒自身发展的生态规律,以及我国目前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政府、媒介和大众这三者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对我国体育传媒的生存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其方便灵活、快捷高效、实时互动、聚合人气、传播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舆论焦点等独特优势,影响力、知名度、使用量与日俱增,不仅赢得了社会公众的青睐,更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微博成为新闻传播"主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假微博新闻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微博新闻传播的公信力。本文从微博及微博新闻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假微博新闻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唐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
微博自2006年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成为web2.0时代最热门的网络信息平台之一,其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博客具有信息发布门槛低,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内容关联性大、连续性强,传播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来源,以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成为新闻传播中又一新媒介,势必对新闻传播业产生重大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贺晓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82-82,84
微博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媒介平台出现在受众面前,民生新闻依赖这一平台进行平民化传播。本文以微博中的民生新闻为例,简述微博中民生新闻失实,透析微博民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提出避免微博民生新闻失实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5):113-115
微博是互联网媒介时代启点,其信息传播形式较为灵活、新颖,不仅新闻类型较为丰富,而且传播渠道也较为方便,更容易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本文将以微博及其优缺点介绍为切入点,就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产生的影响与应对方式展开全面论述,旨在优化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保证我国新闻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博的网络营销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景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随着微博这一社交平台的产生和发展,利用这一平台的网络营销也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将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营销的特点,弊端,以及如何利用新浪微博成功进行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8.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8):62-64
微博问政是主要以微博为载体的网络政治发展的新形式,它激发了群众的参政热情、创新了政府的工作方式,开创了民主政治实践新形式。从要求提高政务微博的知晓度和覆盖率、要求提高政务微博的管理水平、要求提高政务微博的舆情控制力等方面对政务微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宽领域、多渠道的发展政务微博,加强政务微博的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舆情控制机制,确保话语传播渠道的畅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乐天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6):31-33
介绍了微博营销的一般化流程,包括:微博营销前的准备活动、微博注册的注意事项、微博营销的磨合阶段、微博营销的日常任务以及微博营销的管理与监督等内容。力图帮助企业在尝试微博营销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作为报人小说家,其新闻观念与艺术追求之结合、其作品与新闻传媒的结缘,丰富了我国文学史与新闻史的研究;其作品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契合和嫁接,确立了张恨水作品在新闻传媒中的身份;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1.
摘要: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将媒介生态学理论系统地运用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的分析。基于当代人“媒介化生存”的社会现实以及传媒的文化影响,对媒介生态学介入相关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进而阐释了媒介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与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范,归根到底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媒介体育的信息偏向与符号权利表达与体育文化传媒化、同质化现象互构同生,而媒介体育符号消费的市场逻辑导致的体育文化娱乐化和碎片化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现实表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兼顾市场性与公益性,通过实施审慎的自由与文化保护策略,打造多样的文化传播形态与多元的媒介生态位,推动媒介文化传播的本土性与国际性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2.
媒介权力作为第四种权力,影响着媒介形象的塑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媒介权力对女性形象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体育媒体有必要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受媒介权力的正面影响,体育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途径多样化和传播受众理性化等特征。然而,以媒介缺位、媒介错位和媒介越位为表征的媒介权力异化,塑造了有偏差的女性形象,引发了受众对女性的不合理认知。未来受媒介权力的影响,体育媒体应在全媒介时代背景下丰富女性体育传播媒介,机会均等观念下均衡配备传播主体,性别平等理念下合理发布传播内容,培养理论视域下积极引导传媒受众,以促进体育领域性别平等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赖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2):85-86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新闻媒体的职业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新闻媒体业的一大问题,新闻媒体的职业伦理只是一种宽泛的概念,不能有效地规范记者和媒体的行为。本文围绕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简析新闻人的职业操守问题,围绕新闻的舆论导向问题,浅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的自身素养。 相似文献
14.
王敏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71-176
中国当代都市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大众文化代言到主流化转型再到目前不断分化流变,表现出一个普遍的危机,即都市报媒介身份和新闻意识形态选择的自我冲突与矛盾。这种身份与意识的冲突贯穿于中国都市报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造成报纸存在样态的"精神分裂"和"身份游移"。当代都市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统一的、现代的媒介意识,不断强化和坚守媒介的公共性和人本责任。 相似文献
15.
牛丽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4(6):100-102
网络新闻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媒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网络新闻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们在竞争的同时可以结成战略同盟,相互支持,使传统媒体成为网络媒体取之不尽的源泉,而网络新闻则有可能成为传统媒体新的强大武器和工具。通过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媒介的后现代嬗变中看体育报道的策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主流媒介转变中彰显着后现代品质,这种品质思维映射到体育传媒中,引起了体育报道内容和形式上的多元化格局。本结合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受众需求阐述了体育报道后现代特性的策略转变,旨在借浅薄的观点引出对体育新闻化深层次探讨的玉石。 相似文献
17.
吴璟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7):25-30
以博客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的核心问题,采用对新浪网、法制早报、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和湖北省十堰市电视台五家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及对博客网站进行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博客与专业网站之间的关系,论证“博客威胁论”现实可能性,为博客的发展前景和博客与传统媒体之间关系的平衡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8.
田大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4):123-128
媒介决策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拓展与深化,是当前新闻媒介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搞好媒介决策监督,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政治文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转型期矛盾交织,媒介决策监督难度很大。要解决媒介决策监督中信息梗塞、行政干预、监督缺位等问题,必须实行政务公开,改革新闻体制,加强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预测方法是采用单任务分类或回归的机器学习方法,这类方法忽略多个任务之间的潜在关联信息,并且在小规模训练数据条件下很难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提出基于鲁棒多任务学习模型对微博用户进行大五人格的预测,既共享多个任务之间的关联信息,又能够识别出不相关任务。参数矩阵也相应地被分解为结构项和异常项,采用核范数和L1/L2范数进行正则项约束,将问题转化为求解优化问题。通过真实的新浪微博用户数据进行方法有效性的验证,5个维度的平均正确率、平均精确率和平均召回率分别达到67.3%、71.5%和74.6%,同时与在相同数据集上采取传统的单任务学习方法和多任务学习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鲁棒多任务学习方法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媒体已经将竞技体育媒介化、奇观化。分析了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指出:体育媒体奇观只是现代体育的"拟态图景",对竞技体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违背了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律;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助长了精英竞技体育的盛行;消解了竞技体育的精神本质;助推了竞技体育的不可承受之重。这些不仅严重地削弱了竞技体育的自主性,也直接导致对社会大众对体育精神误读和对体育责任的漠视。认为媒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归体育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