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蝗虫营养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蝗虫的脂肪含量不明确,故此采用索氏提取器循环抽提法测定了赤峰地区五种蝗虫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蝗虫的脂肪含量不同.这五种蝗虫脂肪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中华稻蝗的脂肪含量为4.83%,无齿稻蝗的脂肪含量为5.68%,东亚飞蝗的脂肪含量为5.95%,短星翅蝗的脂肪含量为7.56%,黄胫小车蝗的脂肪含量为9.00%.五种蝗虫脂肪含量普遍很低,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台州市常见蝗虫种类、区系组成和物种组成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州市的蝗虫共计5科30属40种,蝗虫种类非常丰富。从物种组成看,该地区广布种类的蝗虫有18种,东洋区种类有22种,说明该地区暖湿的沿海气候环境、多样的地貌和植被类型适宜不同种类的蝗虫生存。从蝗虫物种的种属成分看,该地区斑腿蝗科蝗虫物种数量最多,为19种;斑翅蝗科和网翅蝗科的物种数分别为8种和5种。该地区的蝗虫物种成分符合中国南方地区斑腿蝗科蝗虫数量较多的特点,文中结果对于认识台州市蝗虫物种构成,以及蝗虫的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脊竹蝗对灭幼脲Ⅲ号的中毒死亡症状有6 种, 以大腿畸形, 背弓和体色变黑为主。林间喷施2000mg. kgˉ1灭幼脲Ⅲ号约20 天后, 1 - 3 龄黄脊竹蝗跳蝻死亡率为98 % - 99 % , 说明该药可有效防治该害虫.  相似文献   

4.
短角外斑腿蝗(stenocotantops mistschendoi nillemse)。隶属蝗科,斑腿蝗亚科,外斑腿蝗属。短角外斑腿蝗分布广,主要分布于云贵川陕甘等省。 其形态特征:体长:17~21mm;25~29mm前翅长:15~18mm;19.5~22.5mm后股节长:10~10mm;12~15mm 体渴包,中型。颜面略倾斜,头顶在复眼间部分的侧缘明显隆起,具中纵沟;后头具明显的中隆线,独角粗短,不到达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在中部稍收缩,背面较平,前缘平直,后缘呈钝角形突出。后胸前侧片具淡黄色纵条前翅褐色,密具黑褐色细碎班点,后翅透明。 有关短角外斑腿蝗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报道,就我们掌握的资料,目前尚未见到。故拟定该题目,以弄清其染色体数目及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为蝗虫的遗传防治和蝗虫种群进化路线和机制的探求等提供细胞学依据,现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将捕捉来的短角外斑腿蝗,用眼剪剪开其背部,取出淡黄色的精巢,固定在卡诺(Larnoy)固定液(3份无水乙醇:1份冰醋酸)中固定保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凯氏定氮法对赤峰地区八种蝗虫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八种蝗虫体内蛋白质含量都很高,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含量有些差别,其中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蛋白质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为78.13%;依次是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蛋白质含量为78.05%;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蛋白质含量为77.87%;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蛋白质含量为77.43%;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蛋白质含量为75.51%;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Saussure)蛋白质含量为72.88%;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蛋白质含量为72.62%;含量最低的为中华剑角蝗(Acrida cinerea),蛋白质含量为68.33%.  相似文献   

6.
由于天气持续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在河南、山东、河北、天津、新疆、安徽等地均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高密度蝗群.其中在河南,罕见夏蝗袭击了该省黄河滩区及内涝蝗区,面积之大、蝗虫密度之高,是该省25年来所罕见.在新疆北部,蝗虫发生总面积3050万亩.其中,重度灾害面积近1600万亩.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苍山地区两种短翅蝗虫染色体,结果表明: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ginis Zheng et Mao)2n(♂)=22+XO,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2L+8M+S+X,红胫缺背蝗(Anaptygus rufitibialusZheng et Mao)染色体数目为2n(♂)=16+XO,常染色体类型为两类,中央着丝点染色体(m,6条)和端着丝点染色体(T,10条);性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3L+3M+2S+X;两种短翅蝗虫的减数分裂染色体交叉频率以1位点和2位点的交叉居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第一次报道山蹦蝗Sinopo-dismalofaoshana(Tinkham)和武陵山蹦蝗Sinopodis-mawulingshanensisPengetFu的染色体C一带核型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蝗虫的染色体组型相似,且结构异染色质在两者的染色体组中有相似的分布,这反映了同一属中两个物种在亲统进化上的亲缘关系.两者的差别主要反映在:(1)武陵山蹦蝗第1号染色体有强端带发生而山蹦蝗1号染色体没有端带发生;(2)山蹦蝗第3号染色体端部C─带杂合而武陵山蹦蝗3号染色体没有端部C─带发生;(3)山蹦蝗9号染色体发生明显的居间带而武陵山蹦蝗9号染色体无居间带(见图1和图3).  相似文献   

9.
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大多具有两对翅,其前翅革质、稍厚、狭长、平时覆盖于身体背侧和后翅上,所以又被称为覆翅。并认为其作用就是保护,而不具有飞行的功能。如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的《昆虫学》(1980年人教版)中说“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有翅脉,已不用来飞行,平时完全盖在体背侧面和后翅上。”许多相关的教材中也都讲蝗虫前翅的功能是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蝗灾,是中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灾害之一,人们往往谈蝗色变。可是,唐朝有个叫杨知至的家伙,偏偏以蝗求赏,着实把唐僖宗忽悠了一把。公元875年秋,大批蝗虫向京畿之地飞袭而来,遮天蔽日,所过之处,一切绿色植物瞬间被啃光。然而,当时的京兆尹杨知至害怕承担责任,便硬着头皮上奏朝廷说:"这次蝗灾,波及全国,托皇上的恩庇,独京畿一带,蝗虫虽然也飞来了,但一只只都抱着荆  相似文献   

11.
蝗灾是清代农业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次高,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清代人们的心目中,蝗虫乃"神虫",不能随便捕杀,只能禳弭。但当蝗虫泛滥时,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捕杀蝗虫的行为还是比较积极的,且逐渐建立起了皇帝监控下的总督、巡抚负责的捕蝗体制。在总结历代捕蝗经验的基础上,清代捕除蝗虫的办法和措施也进一步增多,如器具捕打法、开沟陷杀法、篝火诱杀法等。政府捕蝗体制的建立和捕蝗方法的改进,使得清代治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的个体较大,易采并便于进行观察和实验。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蝗虫的呼吸知识,笔者用人工溺水的方法来进行对呼吸现象的观察,并测定特定温度条件下,蝗虫溺水窒息死亡时间,及窒息多长时间后还能通过人工呼吸使其复活。通过测定,蝗虫在18℃条件下,溺水约20min窒息死亡,窒息18min以内能通过人工呼吸使其复活。  相似文献   

13.
教《昆虫》一课我在引导儿童们利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脚时,发现放大镜下的蝗虫脚末端是由五个圆盘构成的爪垫和一对利爪组成,呈“(?)”状,并不像有些图画中画的那样只有利爪,我觉得学生的这种发现很宝贵,第一是有了观察细部的能力,第二是他们能把看到实际情况同有些图画上画的进行对照,我称赞了学生的这种科学求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人类的天敌——蝗虫,至今都远未在地球上灭绝。特别是在非洲,蝗虫尤为猖獗。上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下的食物数以万吨计!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教学中,用投影仪投影实物,演示教具,都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讲《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一课时,把捉来的蜈蚣、蜘蛛,放进透明度好的塑料盒中投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们各有几条腿?是怎样爬行的?把蝗虫或甲虫的脚放在投影仪上,经放大后,可看清昆虫脚的特点,了解它们为什么不但能抓爬树,还能在植物叶子的边缘上爬行的原因——有爪。讲《动物怎样在空中飞行》一课时,把蜻蜓、蝗虫的翅进行投影,能清楚地看到昆虫的翅的特点和结构:膜质的、透明的,以及支持翅的翅脉。  相似文献   

16.
蝗灾至今仍肆虐。上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一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了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食的食物数以万吨计!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们的集体行动。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蝗虫”是采用CAI课件和实物相结合 ,进行兴趣教学效果较佳的一节课。1 教学分析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 ,在动物界中也是最大的一纲 ,在中学动物学无脊动物部分占重要地位。蝗虫的外形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 ,个体大 ,由于是害虫 ,容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和实验 ,因此本节课具有示范性。1.1 教学目标 注重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方面开展教学。(1)知识方面 ①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理解蝗虫的发育。②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2代褐飞虱为例,探究不同波长对不同虫态不同性别的褐飞虱趋光性的影响,并确定2代长翅型成虫(♀♂)、2代短翅型成虫(♀♂)的趋光性和2代5龄若虫(♀♂)趋光性的最佳波长。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340、345、350、355、360、365、370、375、380 nm等9个波长处理来模拟测定大田自然散射光,分别对长、短翅型雌雄成虫(♀♂)和雌雄若虫(♀♂)的影响。结果:2代5龄褐飞虱雌雄若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以及2代长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的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均为360~365 nm;2代5龄褐飞虱雄若虫、2代长翅型褐飞虱雄成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雄成虫均比其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具有较强的趋光性;2代褐飞虱趋光性强弱依次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结论:不同虫态和性别间的2代褐飞虱趋光性略有差异,不同虫态的雄性褐飞虱均比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较强的趋光性;其趋光性强弱依次均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但其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集中在360~365 nm。  相似文献   

19.
根据市农牧局植保在九0年——九一年,对全市进行蝗虫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市蝗虫己记载12种,分别属于6个科、9个属,见下表,但未见相应的鉴定蝗虫种的检索表。本人就我市蝗虫的有关记录进行整理编制出检索表,对我市实蝗的预测预报工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似乎已有许久没听说过蝗灾了,然而事实上,人类的天敌——蝗虫远未在地球上灾绝,特别是在‘饥饿人陆’——非洲,这些年来蝗虫尤为猖獗,这使饥民们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 本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一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吃掉的食物数以万吨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