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一生困苦流离,四十一岁才中进士,终生未入仕途。所著《校雠通义》是一本关于图书目录编纂理论的专著。所谓“校雠”,其实是目录学。他认为三国以后的目录编纂形式太简单,没有叙录,失却“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同时,主张“理有互通,书可两用”,可列在不同分类中,不应嫌重复,以便查检。关于索引,他也提出独到的见解,认为各种书籍中的人名、地名、官阶、书目等“凡一切有名可治,有数可稽”的,都应大致仿照《佩文韵府》为例,遇有疑难就可以“即名而求其编韵,因韵而检其本书”。他还身体力行,主…  相似文献   

2.
边集 《出版科学》2004,(2):20-20
文集一类的书,难免流于杂,读阙先生的《编辑研究文集》却没有此感。这是一部研究编辑原理、编辑实务乃至研究编辑学的专著。《编辑学理论纲要》是全书的“纲”,其他相关文章是“目”。从其他相关文章中可以找到《编辑学理论纲要》中许多观点形成、发展的轨迹;《编辑学理论纲要》则是作者  相似文献   

3.
由于主观色彩太浓、忽视目录的本体因素、考证多有未周等原因,章学诚《校雠通义》一书的一些论说尚需检讨。文章对其中的五则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5.
且把金针度与人──《杂志编辑学》评介毛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著的《杂志编辑学》一书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本有关杂志编辑学的著作,是一本极有份量的著作,这就值得推荐给杂志编辑界同仁们过目了。编辑出版业是否有学以及如何建设学科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金属材料系统科学>既是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红花绿叶"工程①重点图书,又是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全书记载了中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谢佑卿②教授在金属材料设计领域,由传统的经验理论向科学的系统理论转变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书共为5篇,它们彼此相互关联,记录了作者探索建立金属材料系统科学③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出版界,有不少编辑,不仅在本行为人作嫁、做“杂家”方面成绩卓然,成了名编,而且在其他领域术业有专攻,修成正果,成为名家。2003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策划了一套颇有新意的丛书《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请出他们中的几位,进行“名家”与“名编”的对话,借以反映名编的“业余”研究成果。雷群明——上海出版界一位备受同人推崇的资深出版人,得以将他从事编辑工作几十年潜心研究编辑学的所得、所悟付诸文字,撰成一本《编辑修养十日谈》。  相似文献   

8.
用激情铸造编辑大义--评任火专著《编辑独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这个月份算起,我辞去主编工作正好一年.就是说,我与23年的编辑生涯告别得干净彻底.好像没有多少感慨,也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尽管23年的光阴,占据了我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过去了,也就那么过去了,既没有激动也没有沮丧,更不想提笔去写什么关于编辑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编辑部计算机普及率的提升,磁盘投稿、网上投稿的实行,校对软件、专业词库的开发成功,给古老的校对方法带来了一场新技术革命--计算机辅助校对.  相似文献   

14.
15.
徐柏容先生新作《编辑创意论》,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没有像许多编辑学著作那样论述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过程,而是以做好编辑工作的一个关键——编辑创意作为主线,论述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编辑工作:从总体编辑构思到选题创意,从创意基础到思维方法,从创意的主体到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17.
于鸣镝 《图书馆》2002,(1):89-90
深圳南山图书馆馆长程亚男研究馆员主编的《图书馆工作概论》一书是知行结合、超越创新的好教材 ,它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图书馆岗位培训教材”中的第一种。同以往出版的多种培训教材相比 ,它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并在理论上有突破、有超越 ,在实践上有发展、有创新。1 实一个“实”字不能完全概括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但却可以把它同以往出版的学院式教材区别开来。正如作者所说 ,它没有为了所谓的求新而生造一些新概念、新理论 ,而是在“是什么”和“怎样做”这样的关键问题上下工夫 ,确保所定内容…  相似文献   

18.
韬奋同志当年接办《生活》周刊时,曾公开提出要把这份刊物办得“没有一个错字”。他知道这是非常难的,但还是决心以此为“鹄的”,为此,“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每期校样要三次,有的时候,简直不仅是校,竟是重新修订了一次”。这里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种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9.
<编辑修养十日谈>的编者雷群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说过:"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没有相当的热爱,是说不出这么充满自信和自豪的话的,即使是20年后的我辈听来都不禁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20.
张国宁 《新闻知识》2000,(10):42-42
十载呕心沥血,他在报刊审读这块处女地上开垦了一条绿阴走廊。正如作者在一篇文章所说的,他以笔名“叶子”写作,缘于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作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这一绿阴走廊是通道,也是驿站,它专供报人和审读人员小憩、“充电”后,继续沿着它探明的通道前进。这条通道的开垦者就是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的薛耀晗及其周围的竭诚支持者。怎样沿着通道继续走下去?你读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薛耀晗的这部十万言的处女作《报刊审读初探》,必能悟到一道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