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R&D投入对其员工规模及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企业R&D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单位研发人员的R&D资金投入变化率与其员工规模的变化率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说明中国企业的R&D投入与其员工规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企业R&D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单位研发人员的R&D资金投入变化率与其员工规模的变化率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说明中国企业的R&D投入与其员工规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规模与R&D投入强度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以西安市近八百家企业为研究对象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 ,对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 ,与企业R&D投入强度正相关 ;当企业规模较大时 ,与企业R&D投入强度负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对R&D投入强度有正面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才能有助于增加企业进入高新技术行列的可能性 ,并进而促进R&D投入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4.
企业规模对企业RD投入的绝对额度和相对额度有着不同的影响机理。根据创业板上市企业的RD投入的影响因素及指标变量的选取特点设立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企业规模与RD投入绝对额度存在正向关系,而与RD投入强度之间为显著性水平较低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创业板上市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上要提高RD投入强度,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新经济社会,R&D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以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10年连续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R&D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每年R&D经费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存在滞后效应;R&D经费投入的滞后期为两期,且滞后两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经理自主权是经理的自主行为空间,它反映经理与董事会权力关系的制度安排。理论分析与上市公司实证数据表明:以职位权、薪酬权与经营权测度的经理自主权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降低,呈现凹函数形态。理论分析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R&D投入强度的外生变量,其机理在于改变经理自主权的安排,从而对R&D投入强度产生正向影响,但实证数据表明,经理自主权作为中间变量,仅对企业规模与R&D经费投入强度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而对企业规模与R&D人员投入强度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经理自主权是经理的自主行为空间,它反映经理与董事会权力关系的制度安排.理论分析与上市公司实证数据表明:以职位权、薪酬权与经营权测度的经理自主权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降低,呈现凹函数形态.理论分析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R&D投入强度的外生变量,其机理在于改变经理自主权的安排,从而对R&D投入强度产生正向影响,但实证数据表明,经理自主权作为中间变量,仅对企业规模与R&D经费投入强度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而对企业规模与R&D人员投入强度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企业规模与R&D投入关系研究——基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Lowess修匀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较低,抑制了其R&D投入的频度,使企业R&D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就存在R&D投资的企业而言,小企业R&D投入强度并不低,R&D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倾斜的“V”型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9.
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及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68-1374
运用我国28个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及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在RD决定方程的静态模型还是动态模型中,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都是显著存在的。然而,在专利决定方程中政府RD补贴的激励效应却是不显著的,RD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正面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政策启示在于:政府除了继续加大对企业RD补贴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RD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资助方式。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其创新水平提高对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探讨了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确实存在着企业规模的门槛效应,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不同作用及影响力度.具体来说,当企业规模较大或较小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应依据企业规模,合理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优化政府的资金支持与信息服务、加强企业创新理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为例,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与C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研发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最后对研发城市构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研发产业的作用大于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说明上海的经济功能已高度非农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功能的完善更有助于研发产业的发展;(2)通过协...  相似文献   

12.
以132家全球顶尖研发企业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研发经费投入与专利产出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的建立结合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分布滞后方程。通过对12个行业的研究发现,对几乎所有行业来说,研发经费投入与专利产出的相关性较高。不同行业对不同期的研发经费投入的依赖程度不同,但是平均为滞后2年左右最强。研发效率在不同行业间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同一行业在"量的效率"和"时间的效率"是大致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现有关于研发活动绩效的文章大多以总量指标来衡量研发投入。本文认为,总量指标会掩盖研发投入结构与特征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利用最新的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本文探讨了我国现有的研发经费结构、研发人员特征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用途、来源的研发经费,以及不同性别、学历和工作性质的研发人员,对科研成果产出的作用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这是总量指标研究所不能反映的,其作用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论之。  相似文献   

14.
以全球研发顶尖企业和中国大中型企业为对比样本组,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计量模型,分行业检测全球研发顶尖企业和中国大中型企业的R&D投资与销售业绩的贡献。同时比较其他资本投资、人力投资的贡献;结果表明,全球研发顶尖企业的R&D投资对销售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对销售业绩的贡献明显大于其他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中国企业的R&D投资对销售业绩的贡献明显小于劳动力投入;R&D对销售业绩的贡献在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高科技行业显著高于低科技行业。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结构、R&D投入及构成与R&D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方法,以中国31个省级地区1998-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地区之间R&D空间溢出效应。根据R&D溢出特点,重新对空间加权矩阵进行了定义,得到了一个经济距离与地理空间距离综合的最优空间加权矩阵。同时,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得出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最大贡献滞后期为2期。研究发现,无论是间接途径还是直接途径,R&D空间溢出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出M-A-R外部性。在对R&D经费投入按照来源构成分为私人投入和公共投入后,发现模型估计的精度有明显提高,前者对专利产出的贡献明显高于后者,而且直接途径下的前者的R&D空间溢出效应也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两个新药创新案例剖析了医药创新系统中政府、科研、大学、企业等要素的联动关系,其本质上也即"R&D-大服务"的联动.在"R&D-大服务"联动中,当创新要素完备且充分联动时,创新系统发挥较好的功能,创新绩效较高;反之,亦反之.上述联动也存在于企业创新系统中,联动作用的发挥决定了企业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尽管许多管理顾问建议企业可以将部分技术开发活动进行外包,但是对于企业内部RD与外部技术获取之间的作用性质及其条件却知之甚少。本文构建了一个超越对数创新产出函数,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检验了企业内部RD投入、外部RD投入以及外部技术引进(直接技术利用)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大的经济规模和具备以往技术转让经验时,内部RD与外部RD之间的互补性较强;而企业的RD投入(技术开发)与外部技术引进(直接技术利用)之间一般呈现出替代性。可见企业在不同的技术活动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活动形式时,外部技术的替代性与互补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运行中,实际上存在一个“企业-用户-政府”系统。其中,研究开发和服务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激励创新的一种途径。本文首先以4个实例对此展开论述,对主体、环境和功能要素给以界定,然后运用“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加以分析。这里,联动(linkage)是指系统要素间持续的交叉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企业研发体制的演化与研发的综合协调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企业R&D体制演化轨迹的基础上,揭示了企业R&D体制演变的规律是由外部协调发展到内外部共同协调,再发展到内部、外部、网络三者共同作用的综合协调模式.在讨论了网络协调特征与存在基础之后,指出了根据企业的R&D的特点,适当地组合三种协调的比例是综合协调体制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