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背离中的尴尬“生活”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揭示:①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②进行各种活动;③生存;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⑤〈方〉活儿(主要指工业、农业、手工业方面的)。这5个义项,都与人生存的物质所需关系密切,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虽然比较全面,其中两项也涉及了“各种活动”,但不够清晰,因为儿童的生活“还应当从精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物质与精神完整统一的生活,对于儿童成长和作为成长方式之一的作文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马克思在《1844年…  相似文献   

2.
一、背离中的尴尬 “生活”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揭示:①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②进行各种活动;③生存;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⑤(方)活儿(主要指工业、农业、手工业方面的)。这5个义项,都与人生存的物质所需关系密切,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虽然比较全面,其中两项也涉及了“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3.
刘山珍 《教育现代化》2005,(12):114-115
一、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图景 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是人类有了一个新的虚拟的数字化活动空间。数字化生存的本质是生存、活动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人.借助于“数字化”构造一个“真实”虚拟的而非想象虚假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人们在“虚拟空间”(或者说“虚拟平台”)中的信息传播、交流与交谈的行为。便是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数字化生存从更为广义的视野去解释.是主体生存与客体对象之间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或虚或实在生存的意义上与数字化的关联。这就是说。数字化生存所表述的就是数字技术革命同人的生存方式变革的内在的联系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命(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一是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与之相应,中国古典哲学可被分为“人事论”和“人心论”两大部分:先秦两汉哲学以“人事论”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探讨天道(命)与人事的关系问题;宋元明清哲学以“人心论”为主,着重从主观方面探讨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魏晋隋唐哲学则显示出“人事论”与“人心论”并重的特点。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的天人关系论,本质上是探讨人的物质活动(“事”)和精神活动(“心”)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以追求理想的自制生活为基本精神,它与以追求理想的外制生活为基本精神的西方哲学应可相互融合,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生活观,即理想的生活之道是自制与外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是美国人,却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她热爱中国,发表过不少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解读她的中国情结:(1)双重教育下的“偏爱”;(2)身心的“合二为一”;(3)“我的世界”;(4)“两个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陈晶 《成人教育》2011,31(7):78-79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相当丰厚文化意蕴的古典文学名著。其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有启迪引领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挖掘其教育理念:(1)对人的社会价值理论的教育学思想的揭示,即主体的人的创价活动对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2)对人的自我价值理论的教育思想的揭示,即人的生存、生活价值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的所在;(3)对人生价值异化理论的教育思想的揭示,即人的创价活动应是人的主体的发展,而非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闲暇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人在闲暇时间即人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内各种活动的总和。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构成闲暇生活的基本条件。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指在所有教育教学计划所安排的活动(如上课、实验、实习等)、为完成教学培养计划(如做作业、复习)的活动及满足基本生存的活动(如睡觉、吃饭)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所谓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是指在闲暇时间内大学生自主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① 。人通过活动既创造了自身 ,又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象世界。“做人—作文”教学课题 ,特别强调“活动性” ,就是因为做人与作文都与“活动”密切相关。从做人的角度看 ,“人”需要活动来塑造 ;从作文方面看 ,文章内容既是活动所建构起来的主观世界的显现 ,也是对活动构筑的对象世界的摹写。因此 ,我们在“做人—作文”教材整体框架上设计了“常规活动”和“专题活动”两个大项。在常规活动方面 ,强调关爱生活、热身时代、亲近自然 ,做现实生活人 ;在专题活动方面 ,则用“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应如何界说,目前学术界意见纷纭。笔者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分析生活方式的构成因素着手,弄清楚各因素的特质和诸因素的层次结构,然后再从总体上综合概括,才能对此范畴作出科学规定。其实,这也就是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哲学思考行程罢了。构成生活方式的第一个因素是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人们为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行为的总和。主要的活动领域有如下方面: 首先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的“出生证”,是把人的生命活动和动物的本能区别开来的标志;劳动是人能动地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劳动还是其它一切生活活动籍以发展的基础,例如,由于劳动的演进,分化出专门的脑力  相似文献   

10.
生活     
一次偶然翻字典,发现字典里对“生活”的解释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我感到茫然,我开始思考;生活像一首歌,一首普写人生旋律的激昂歌曲;生活像一首诗,一首咏叹人生百味的优秀诗篇;生活像一幅画,一幅描绘人生历程的精彩画卷……  相似文献   

11.
生活作为人生命的动态展开过程,幸福是人生活的意义、目的和动力。诚如荷尔德林所吟咏的那样:“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而所谓生活,是指生物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除空气、水外,必须有充足的食物。人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人离开了食物将无法生存和进行各种活动。但科学家们发现,有少数人只喝开水、不吃食物或很少吃物仍能很好地生活和进行各种活动。如非洲  相似文献   

13.
知识论哲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昌盛,但是,功利化、标准化等各种流弊的滋生使幼儿教育失去了对幼儿精神世界的呵护和生存意义的关照.鉴于此,现代生存论哲学转向人的生活世界,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通过重新理解和阐释“存在”,为走向本真的生存提供新的思想范式.从生存论哲学的体验、关怀、交往三个方面阐释幼儿园课程,强调幼儿园课程不仅要指向科学世界,更需要通达幼儿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4.
辽代契丹人既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同时也敬拜佛被和道教,而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带有浓郁的时代和民族、地区特点的“祈禳”活动;(一)与“祭祀”形式有关的各种祈禳活动,(二)与占卜、禁忌有关的各种祈禳活动;(三)其它形式的祈禳活动,他们的祈禳活动特点是:走向制度化,趋向习俗化;构成多元化,他们的祈禳活动对辽当世和后世皆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甚至直到近现代还对我国东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习俗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将数学生活化、应用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增进了对数学现象的体验。如:一年级加法含义的掌握,教师安排了如下活动:学具操作:(1)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操作。(2)操作“并”在一起的含义。(3)两堆“圈”在一起的操作。经过学具操作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人体接触:(1)两只手握在一起或两个人亲密地拥抱在一起。(2)三只手握在一起或三个人拥抱在一起。(3)几只手握在一起或几个人围抱在一起,让学生体验“众”、“多”的含义。为理解“加法”的含义增加许多体验。探索规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存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具有实质内容与深远意义的变革,可持续发展观不仅是人类社会运作模式的自主性的和整体性的变革,而且必然还包含着并要求具体体现为人类社会诸主体的生存观念的重大变革,这就是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生存1”)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 生存观念(“生存2”)。传统的唯经济发展观之所以只能从“生存1”法理解人的生存,在于其人的假设是“经济人”与“动物人”,而可持续发展之对应于“生存2”,就在于相应的人的假设是“全面发展的人”,也只有从“全面发展的人”所蕴含的“生态人”去理解,“生存1”才能得到积极的和建设性的理解。所谓“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中的“生存”也需要从“生存2”去理解,发展只是实现生存的手段,“生存2”才是发展的目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振兴道路所指向的目标绝不只是“生存1”,而是“生存2”。  相似文献   

17.
“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是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三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它的实践特色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多样性、科学性和合目的性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学习”的各种界定我们可以对“学习”做出各种不同的界定。例如,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行为、过程或经历”;又如,学习指“一种协同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促进个人、团体、组织或社会获得并有效应用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与意愿,使之走向成熟,并成功地适应变革,应对挑战……学习是可持续的;对于人以及服务于人的机构来说,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可更新的过程”(Wills,2008)。  相似文献   

19.
并列式议论文是指从2~3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共同论证同一个话题或中心观点的结构形式。有些并列式议论文往往在段首或段尾用一个句子高度概括本段的观点或中心事件。这种表观点或表事件的总括句的表述形式一般有“……是……”(退一步是大度的退让,退一步是生存的智慧)“……有……才有……”(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