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闻讲究以事实说话,也讲究以情感人,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真情就是新闻的灵魂,在新闻作品中注入记者的情感,可以有效提高新闻的张力,激起广大读者的心灵波澜,从而大幅度提升新闻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情者,文之经也.情感是新闻写作的推动力量,而任何优秀的新闻作品总是情感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建设为全党工作的中心,党报必以经济新闻报道为重中之重。然而,在跨越改革开放20年后,却发现经济新闻越来越难写了。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任何一个微观经济组织都好比算盘上的一粒珠子,由一只巨大的手在统一摆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往哪里、有无效益,全然不用操心,你只管如何完成任务就行了。与此相对应的经济新闻报道,只写完成任务、完成计划就是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新闻报道不仅要报微观经济,而且要分析宏观经济;不仅要报生产,而且要报经营;不仅要报管理,而且要报改革;不仅要…  相似文献   

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从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和感染力角度来看,在新闻报道中仅仅“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要善于用“情”,才能写出好新闻,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真正打动听众。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新闻作品要达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宣传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人们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某种态度,包括认知、行为、情感三个部分。直截了当、充满宣传味的大众传播方式能够影响受众的认知程度,对新闻事件有认识和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对它形成积极的态度。新闻节目和个体发生联系,要经历一个接受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纯粹由理性因素支配的,它还要受存在于内心世界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只有把情感和意志渗透到理智的思索中去,才能达到理智、情感、意志等的心理结构平衡,产生一种活动意向,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行为。事实上,缺乏情感剖析会影响受众的接受程度,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8.
9.
胡海林 《新闻窗》2007,(1):21-22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剑 《视听纵横》2004,(6):106-107
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是播音员正确的再创作道路。如何使新闻播音达到和谐统一,使之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并感染受众,是每一个播音再创作人员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应该具有观点 马克思在1849年2月7日谈到《新莱茵报》时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恩格斯在同年1月的《瑞士报刊》一文中阐明:“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列宁在1918年4月讲道:“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毛泽东1942年10月28日作过这样的指示:“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  相似文献   

12.
王洁 《青年记者》2002,(5):27-28
在采访中,谈话是采访的主要形式,而在谈话采访中,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则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异为同法。在人际交往中,一致性往往成为双方倾谈的重要因素。双方初次接触,刚开始,也许因生疏不好交流,但若一方说出双方意见一致的话题,彼此就有可能谈得很投机很融洽,对方就会感到你与他有共同语言,然后你再问想了解的事就容易多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名片效应”,即以提出对方赞同的意见作为引出随后观点的“名片”。在采访中,记者应充分利用这种“名片效应”,增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一致性,化异为同。  相似文献   

13.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情感与情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对两者在新闻传播中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新闻传播活动中人类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反应的过程为观察对象,系统考察作为新闻事实的情感、新闻报道者及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新闻用户即信息接收者的情感。只有在尊重事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前提下的理性而恰适的情感,才能够促进社会各方的沟通和达成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5.
所有规范的新闻训练都告诉我们:新闻中要只陈述事实,避免直接评论,规避记者个人的情感倾向。而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却具有掩饰不住的情感倾向。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黎 《新闻爱好者》2012,(15):92-93
至少在20年前,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问题,当时的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策划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在新闻实践中进行运用,新闻事实是毫无争议的新闻之魂。而在今天,各种各样的新闻策划大行其道,甚嚣尘上,就连对新闻策划不甚了解的普通市民都能对新闻策划指指点点,于是这才有了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之争。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有全面的认识。说到新闻事实,就要弄清什么是新闻。所谓新闻,公认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决定新闻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格调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一本《格调》,正在我国书界蹿红,辗转传看,评论蜂起,无他,皆因其道出了一个“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大家十分关心但至今又没有讲得透彻的话题。格调考级,取向,与其说是‘热门话题”,深析之,不如说它是一个“咏恒话题”。男士穿的西服领口合适么,像不像是借来的;女士穿短裙端坐时能架二郎腿么,会不会“露怯”?如此等等,我想,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同样触及了一些十分敏感的部位。“格调”二字,重若千钧呵!以此视角况报观台现新闻,我们说,同样如此,新闻,…  相似文献   

18.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19.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中的情感美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上的。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应该是不矫情、能表达真情实感、对国家对民族有大情大爱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