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真实性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虚构文学是伴随着"真实"这样有争议性的问题而诞生的,但这个"真实"应不单是以量化的方法来判定,而是更多的依靠接受者、创作者去还原非虚构的本真。非虚构意义上的"真实"更多表现为理性的真实,这也是区别于虚构文学的感性真实的。  相似文献   

2.
理解非虚构文学应该从新闻、文学和方法这三个维度出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们也把非虚构小说归入新新闻写作,或者称新新闻写作为非虚构小说。同时,非虚构文学还是一种方法,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虚构文学研究中的理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虚构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并不是词源学意义上虚构的否定概念,而是一种符码,是人类对世界进行艺术表达的一种被迫策略,肇始于摹仿阶段。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人类的表达话语出现转型,虚构的出现弥补了人类对自身精神的突破,实现了向未知世界的跨越。作为文本意义上的非虚构手段因为固守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要求,使得认知局限在经验世界,相比虚构而言诗学性亟待研究,而当下关于非虚构文学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4.
自从1966年,杜鲁门.卡波特用非虚构小说一词描绘他的小说《冷血》以来,非虚构小说就从美国流行开来。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不如它在国外发展迅速,成绩骄人。但自2010年第2期开始,《人民文学》开辟"非虚构"新栏目,陆续刊发十几篇作品,在文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非虚构小说的新一轮讨论。笔者拟从非虚构小说产生的背景、非虚构小说的定义、非虚构小说与其他纪实小说的关系、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关于非虚构小说的理论研究、非虚构小说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力图为非虚构小说研究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图像,理清其新时期以来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现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大众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大众文化品格王晖关键词现.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大众文化品格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大众文化的出现、成长乃至壮大成为可能①。而近代中国报业的兴起,又为生于兹,脱胎于此的中国非虚构文学(以本世纪初至九十年代初为其上下限)②注入...  相似文献   

6.
反思是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内核。是区别五四文学、十七年文学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意识是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反思的内容包括社会性的反思、文化的反思、人的反思和对文学自身的反思。反思活动中,伴随着作家不同的主体思想状况。 *  相似文献   

7.
反思是新时期学的精神内核。是区别五四学、十七年学的一个最显的标志。新时期学的反思意识是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反思的内容包括社会性的反思、化的反思、人的反思和对学自身的反思。反思活动中,伴随着作家不同的主体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8.
广西新时期文学成就斐然,世所共鉴,但仍然落后于中国当代文学.其中作家知识结构刻板,视野狭窄,文学观念、审美观念陈旧,缺乏胆识和勇气、思维僵化,是导致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之后登上华美文坛的新人新作基本上没有受到华美文学研究者的注意.对这些新作中的非虚构作品(包括纪实文学)概略地加以述评,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些新人新作的关注,使华美文学的研究领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0.
《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陆续刊发了许多作品,其中有十几篇"非虚构"作品在文坛备受瞩目。有必要从"非虚构"文学产生的原因、内涵、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便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关于"非虚构"写作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非虚构文学的兴起不仅有其文本特质的原因,更是现代性持续显现的时代表征。在中国式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中,以《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为代表的新世纪非虚构文学,呈现出个体复杂深刻却鲜为人知的现代性体验,在个体命运的互证中显示了现代性“变”与“不变”的矛盾,并以对现实的记录和对历史的重写,彰显了文学的现代性反思品格。总之,新世纪非虚构文学既以对现实的真实记录而展现了现代性图景的繁杂,同时又在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性中建构着独特的中国式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虚构作为文学创作的手段,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同时也规定了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非认知的;文学的真实是主观愿望的真实,是关于人的存在的真理;文学的世界不仅是一个虚构和想象的世界,也是一个价值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学与宗教面对同一个世界之谜、人生之谜。所以文学并不向人们提供科学真理,文学只是人类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3.
虚构作品的文学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学虚构作品具有一定的道德内容。作家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文学虚构会冲击压制本能的现实道德,走向真正的自由自觉的生命伦理。虚构作品创造了一个可能性世界,对人类突’破现实道德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可能性的非现实世界,能使我们加深对内在自我的看法,从而对自我的认识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根据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根据,是因为它与人类的本质属性紧密相关。文学虚构不但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交流需要,还能满足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和扩展自我的需要。虚构通过表演与文本游戏,把难以表现的可能性世界表现出来。现实限制着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文学虚构却能够让我们发现存在的秘密,体验生命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周霞 《林区教学》2011,(4):28-30
我国新时期纪实文学在新的中国语境下,以全新面貌崛起,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美国战后非虚构小说对促进我国纪实文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从介绍美国战后非虚构小说入手,并从译介、内容、创作、命名、写作手法上的影响分析非虚构小说对我国新时期纪实文学的影响,希望进一步发掘出这一文学新生态的文体建构原则、创作原则和独特价值,以期为纪实性作品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学术转型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理论争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背景。30年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三环结构”文学活动说、“三R结构”文学活动说、文学的“交流对话”说、“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说等。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突破了本质论取向,蕴含着文学存在研究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同时也存有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虚构,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其中最具实践启发意义的是文学的虚构方式——即文学创作的各个阶段、作品的各个层面是如何进行虚构的.本文拟从文本创作实践出发,对文学虚构的方式作一个初步的归纳,以期有助于形成对文学虚构方式的系统性认知.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10,(19):157-158
《人民文学》杂志日前宣布了一项名为“人民大地·行动者”的写作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非虚构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项,奖金各1万元。  相似文献   

19.
阿来新作《瞻对》刻画了一个土司部落两百年的传奇历史,再现了川属藏民命运的跌宕起伏。作品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利用非虚构的文学表现形式,通过历史上实有其事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深刻理解。作者用反思的眼光重审历史,追溯了一段复杂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今天之所以有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我以为我会对这个人或者那个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结果剩下的反而只是那段与高中有关的日子,那段盛夏的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