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刚 《新闻传播》2013,(12):314
近年来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报考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也在逐年的增多,许多高校及高职学院都相继都开设了影视表演专业。但是高职影视表演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是与市场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距,我认为,这和高职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以及专业建设思路有着直接的关系。一、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首先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理念,这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  相似文献   

2.
在多媒体融合背景下,影视类图书选题方向和质量不仅是影视专业教学和从业人员是否接受该图书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引导社会影视文化走向的重要体现。影视类图书的作者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在影视类图书选题甄选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调查影视产业、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影视类图书市场产业人群的关注点,而且要有效借鉴社会实事新闻热点,及时转变传统选题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融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对影视产业与专业学者和读者的兴趣点予以深度挖掘。本文针对影视类图书的特点,立足融媒体时代图书出版趋势,从图书策划编辑的角度,阐述提升影视类图书选题质量的方法和原则,最后提出影视类图书选题优化和创新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专业的影视评论是对影视作品能够产生直接或重大影响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非专业人士即大众所不熟悉的。本文以影片《赵氏孤儿》的影评为例,就影视评论的专业和非专业、影视评论的专业性要求、影视评论的依据和角度,以及影视评论写作方法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影评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楠 《传媒》2021,(17):81-83
师范院校影视表演专业,在经历由小到大再到饱和发展之后,隐藏着的一些深层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优势不突出及专业发展不明朗的问题,都对师范院校影视表演专业的品质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在师范院校影视表演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特点,明确差异化发展定位,丰富专业教学体系,开拓更多元的上升通路,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具多样性的教育支持,凸显师范院校影视专业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2007中国影视传媒教育高峰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  申生 《现代传播》2007,(3):128-129
近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针对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纷纷开设影视及相关专业,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与传媒行业“对流”中较为明显的梗阻现象日益引人关注。在现实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影视教育应该自我定位于怎样的位置?影视专业学生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有  相似文献   

6.
前  言2000年2月,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影视艺术学院立项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美大学影视专业在校生同步在读教材比较研究”,并承担了“双系列教材丛书”的出版任务。首先启动的是23本中国大学生影视专业教材“21 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工程的写作和出版工作,之后又翻译出版了“美国大学影视专业教材系列丛书”,这套教材共包括:《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电视制作手册》、《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摄像基础》、《电子媒体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段祎 《传媒》2022,(3):83-85
随着影视人才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许多地方高校先后开办了影视类相关专业,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却趋于同质化,导致学生就业率低、师资配置不合理、人才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地方影视专业办学现状提出改革路径,通过将地域特色融入高校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使地方影视类高校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被很多人所向往的专业.我们在进行戏剧专业学习中,与普通的文化课程有所不同的是,需要经历一段专业培养的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累的,但是我们都愉快地度过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在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更为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后都成为了"杂家".所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毕业之后就成为专业人士,而仅仅是处于起点,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本文针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对影视配音这一职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配音专业越来越受到众多配音爱好者的关注。对于影视配音的审美,很多人觉得声音好、配得像就行,甚至只要是播音专业出身的人都可以配得好,这是对影视配音认知的审美误区,有必要厘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帮助配音爱好者快速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0.
红色故事融入高校影视传媒类课程教学符合课程思政要求,但其融入路径和方法亟待深化和细化。影视传媒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影像语言讲故事,红色故事融入影视传媒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影像语言或故事思维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红色故事融入影视传媒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发展迅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切实提高影视传媒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当下高校专业教学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立足影视传媒专业文学写作教学实践,通过明确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性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尝试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改变专业考核形式等途径,力求探索出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龙念 《新闻前哨》2022,(20):69-70
媒介融合发展对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要求,又要契合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还应紧跟国家宏观政策与技术发展趋势、强化落实学科实践体系短板、完善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学科与媒介融合、积极引进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进一步探索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受众的切入点, 是沟通经济社会和受众的桥梁。专业设置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招生、人才的培养以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影响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山东广播影视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工作中,如何发挥广播影视的行业优势,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覃秋  吴丹 《大观周刊》2012,(38):36-36
化妆造型,是影视艺术构成与表现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妆造型可以更加生动有效的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烘托渲染艺术形象。同时它也是化妆师依据影视化妆造型的审美特性将演员形象与角色特征有机融合的创作艺术,是运用专业的技法和素材塑造出的有鲜明角色特征并与剧情深情切合的可视影视形象。本文就影视化妆造型的审美特性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影像传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影视创新思维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北京地区影视类传媒专业的案例分析,提出微时代影视创新思维与传媒人才素质培养路径,希望能对正快速发展的影视传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肖雪梅 《新闻界》2012,(6):77-79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影视欣赏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其审美能力.我国在20世纪末期,很多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影视专业,以培养专业的影视人才.但我国对影视鉴赏这门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本文就影视鉴赏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苗卉 《出版参考》2018,(4):70-71
行业的新需求和空白是专业类图书出版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影视法律实务与商务宝典》的编辑出版,为影视行业奉献了一部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实用性指南,并由此拉开了中国影视法律商务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帷幕.  相似文献   

18.
杜世友 《新闻传播》2013,(5):145-146
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近年在国内外兴起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和促进团队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影视专业教师、专家也开始关注这种模式,电影《曾经》的制作是PBL在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的一次积极探索。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在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的PBL运用策略,并得出了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应推广PBL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在叙事、造景、抒情等方面蕴含着诸多现代影像因素,这是当今影视艺术创作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故此,在影视艺术专业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影像的特点,贯穿学科综合交叉思维,将具有现代影像意义的诗词作品借助情境教学、影视文本改编等方式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张楠  王少锋 《今传媒》2024,(1):147-150
视频录制是精品课程建设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视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精品课程评选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精品课程建设水平与应用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笔者参与录制太极拳精品课程实践经验,从影视专业角度出发,对精品课程的录制技术,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影视专业资源与设备条件进行精品课程的视频录制进行分析,指出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影视专业师生拍摄的太极拳精品课程,对校内跨专业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技能和宣传学校形象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旨在为现场实操式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