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趣课堂是由小学科学课堂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科学课堂的主体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科学课程追求理性思维的发展,而实现科学探究的“理”与学生活动的“趣”融合,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教学中,应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支架的搭建、教学评价的应用3个方面来构建低段理趣课堂。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应当趣味性与学术性并重,做到“以趣促学”、“以理强学”、“理趣结合”,这样才能用古代文学课程本身的魅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相似文献   

3.
"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长度单位,学好本课对今后的长度单位认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努力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关注以下几点:1.以生为本激发兴趣关注需要;2.核心问题点燃思维发展能力;3.精心预设随机应变灵活生成,就一定能做到以"趣"明"理",让课堂成为理趣共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王芳 《成才之路》2011,(32):84-84
“高效课堂”是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而提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高效强调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踏实研究教学内容,找准学生新知的生长点。抓实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想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顾名思义,理趣是既说理而又有趣。一般说来,说理与诗歌,尤其与“有趣”,就像油与水,是互不融合的。诗中要讲道理,就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可是在琳琅满目的古代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就是以理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这些理趣诗,不像玄学家和道  相似文献   

6.
为思维而教,科学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喜欢科学、趣玩科学,在玩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立足“双减”,提质增效,从“巧设情境,寓理于趣”“自主探究,趣中悟理”“交流碰撞,理趣相生”“拓展延伸,理趣共长”等方面展现“理趣”科学课堂样态,着眼于整个人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邮 《小学教学研究》2023,(6):92-93+96
“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学科素养不能减,核心素养的落实、数学能力的培养依然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数学课堂实现理趣相融,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好的情境为学生理解和探究知识提供了支持。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借助数学绘本营造有趣、智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绘本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智趣和情趣。  相似文献   

8.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思维能力,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课堂生成教育,应该摒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代之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作用的核心应该是“引”而非“控”,其关键在于教育者要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牵”。然而,教师的“引而不发”“导而不牵”必须得法,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的“引而不发”“导而不行”,导致生成教育的失败。如何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牵”,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实现知识的自然生成?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我们觉得以下几个方法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学生说理文写作中说理思维固化、说理路径僵化、说理语言泛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因此,为学生注入追求“理趣”表达之美的写作意识十分重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说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追求诚挚的情感抒发,鲜活的举例说理意识,独立的思想表达品质。所写文章力争做到自然生动、意蕴丰厚、内涵深刻、情思高远,令人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0.
所谓理趣,就是说理的意趣、妙趣。散文的理趣,是指散文阐释事理的生动形象和新颖有趣。有的学者这样解释“理趣”:所谓“理趣”,就是艺术作品包涵了道与理的精妙意味……说理散文的理趣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描写和叙述、精彩的分析和概括、不拘一格的行文结构和活泼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来的。那么,如何品味说理散文的理趣呢? 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理”即字理,指的是汉字的理据性;“趣”是说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汉字特点,理趣交融,让识字写字教学更有味儿。  相似文献   

12.
“理”即字理,指的是汉字的理据性;“趣”是说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汉字特点,理趣交融,让识字写字教学更有味儿。  相似文献   

13.
携手高中一线优秀教师,近距离触摸高中教材,答疑指津,营造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课堂。"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一般说来,说理与诗歌,尤其与"有趣",就像油与水,是互不融合的。诗中要讲道理,就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可是在琳琅满目的古代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就是以"理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理趣"诗,不像玄学家和道学家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像  相似文献   

14.
“大气”指具有大家气概,从容自若,谈笑风生,或纵或收,张弛有度,童趣与理趣共生,才情与思维同飞,形成大境界、大气象。把语文课上得如此“大气”,学生自然是如鱼得水,身心俱佳。即使不能完全做到,那么“大气”一点,也是功德无量,这需要在三个“关注”上下工夫。一、关注整体比关注细节更重要 在教学中过于关注细节,就会小心翼翼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显得拘谨而“小气”,缺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的气概。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关注整体目标、整体结构、整体训练主线,教学环节不宜太多,课堂提问不宜太碎。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讲《圆明园的毁灭》课时,就显得很“大气”。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悟理”,而不是让学生感觉是在“雾里”。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教师除了需要其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当善于运用幽默。  相似文献   

16.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让学生真正地做到享受课堂。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理趣课堂追求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和最后归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蕴藉哲理之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在品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悟理。  相似文献   

18.
一、捕捉课堂上的写作灵感 作文即“生活”。要想让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就必须还作文以活生生的生活,回归作文以生活的自然本真。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课堂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殿堂、酝酿情感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课堂中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就是学生写作的灵感。而转瞬即逝的写作灵感如何去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是教师始终如一的鼓励、保护、关爱,“两山”是教师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克服“重理轻文”?需要开具全方,进行综合医疗。如领导者的重视,文科教师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文科学生出路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正确对待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这里,想着重谈一下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要克服“重理轻文”的思想。语文教师轻文,说来奇怪,实则有之。例如,有的老师自己教语文,偏偏不愿儿子学文科。他们说:“老子吃亏,还要儿子倒霉吗?”有的老师主张:“语文要主动向数理化让路。”他们说,三个月不上语文课,学生照样听得懂,写得出,三天不上数理化,学生就跟不上了。有的说,学习语文靠社会实践,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的增加,语文水平会自然提高,而数理化则要靠课堂讲、课后练,要善于在“题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