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评价理论(即评价系统),它既是对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人际意义的拓展,也是一个用于研究语篇中评价资源的新兴理论框架。本文尝试运用一个研究语篇中评价资源的新兴理论框架--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政治演讲中的开场白语篇进行研究。本文将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政治演讲开场白中各种态度意义的表现特点以及其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基础中发展起来的,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属于阐释性研究。它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部分组成,关注的是语篇中的评价资源,包括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及这些态度评价的来源。评价理论为我们阐释语篇的人际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葛底斯堡演说》语篇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其评价资源及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就职演讲语篇建构的评价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上的新发展,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文章应用这一理论,对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2005年和奥巴马2008年就职演讲语篇中的评价资源进行标示分析,探寻此类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布态势和基调.结果表明,总统就职演讲语篇中,评价资源中的评判资源在语篇中前景化,以渗透性韵律建构语篇的人际意义,推动语篇主题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赵勋 《华章》2014,(27)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话语的人际意义的突破性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篇中表达态度的语言资源。本文试图运用评价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其核心子系统--态度系统的视角对政治新闻语篇进行分析,揭示政治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呼吁读者对政治新闻进行批判性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评价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贡献。评价理论重点研究语篇中的态度资源、态度来源及语篇姿态。它是语篇分析的有效工具。翻译理论历来重视对语篇中态度意义的研究,但缺乏可操作的工具。我们的研究表明,评价理论可以作为翻译中的态度分析工具。此外,评价理论对语篇中的对话性研究对于翻译研究也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发展,高校网络媒体上的英文语篇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高校英文网站上的教授英文简介是高校向世界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高校国际交流的主要平台。评价理论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探讨语篇中评价资源以揭示语篇人际意义实现手段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为了研究中美高校英文网站教授简介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布,作者自建语料库,并在评价理论框架下对评价资源在态度、判断、级差三个子系统中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结合评价理论和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本文将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特别节目视为一种特殊的多模态教育语篇类型,从宏观的角度,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此类语篇中由语言和非语言等多模态符号资源共同建构的评价态度意义,并发现:语篇组织者如果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多模态手段,就能更有效地将评价态度意义传递给读者/观众,达到预期的道德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鸽 《文教资料》2011,(23):8-10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表达各种态度的语言资源。诗歌《春夜喜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同其他语篇一样,也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的结合体。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春夜喜雨》及其英译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旨在论证该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解释力度,以及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转换原文中评价意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于涛 《海外英语》2012,(17):267-269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拟从一直以来被忽视的人际功能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语篇的连贯。评价理论是对于人际功能理论的发展,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该文将着重探讨语篇中态度韵律资源通过聚合效应产生"核心态度"并以此来实现语篇的连贯假设。藉此证明态度系统对于语篇连贯建构是有积极意义的,希望能够为连贯理论发现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和评价理论在对科技语篇、广告语篇和演讲语篇等各种不同语篇进行人际意义分析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揭示了不同语篇在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和评价资源分布方面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多模态语篇的研究一直是语篇分析的热点,但是从认知评价理论的角度研究多模态语篇还比较少。本文在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态度意义多模态建构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影语篇人物身份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新框架,并用新的分析框架对主体人物乔·金曼在电影《比赛计划》中所体现的人物多重身份进行了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研究发现,在电影多模态语篇中,主体人物的语言和表情、手势、姿势和动作等身体语言以及场景设置等非身体语言都是建构人物身份态度意义的重要资源,人物多重身份建构的态度意义不仅体现在话语中,而且还体现在多种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中,同时态度意义对电影语篇人物多重身份的建构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璐  陈炽 《文教资料》2010,(10):42-45
本文以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中的态度系统为基础.以傅莹和陈冲在西方媒体上的两篇撰文为语篇分析素材.分析作者运用的态度资源及其交际的效果。通过语篇分析。探讨了评论性语篇中各个语步所使用的评价资源。并初步总结出了评价者在社论语篇中所搭建的韵律模式。发现了评论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社会事件的态度评价上。通过情感、判断、鉴别三种手段来共同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88-89
本文尝试把评价理论应用于英语足球评论的阅读教学,借以找出评价资源在英语足球评论的阅读教学中的启示,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足球评论,掌握评价理论的阅读技巧。文章研究发现,态度资源能帮助推断出语篇的主题大意和各种情感态度,介入资源和级差资源皆可揭示出语篇所构建的态度立场,以及语篇主旨大意。  相似文献   

14.
应用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来研究英语政治社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旨在找出介入资源在政治社论中的分布规律以及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哪种介入资源来达到这类语篇的要求,如何通过这些介入资源在语篇中与其他声音建立协商空间.研究发现,介入资源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紧缩资源明显高于扩展资源,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否认和包容资源来实现其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慧娟 《海外英语》2011,(7):286-288
从评价系统下的三个子系统分析政治演讲中的委婉语。作为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评价体系不再拘泥于小句层面,而是通过对评价资源来分析语言使用者对经验世界的态度,以及如何构建人际意义。通过对政治委婉语的语篇分析,总结出政治家的演讲演讲技巧,即如何用语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如何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如何施展外交策略等。  相似文献   

16.
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分析框架,以外媒对华国庆报道为例,对新闻报道语篇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闻记者通过策略性地使用各种态度资源及其子类,在遵循新闻报道语旨、满足其语场需求的同时表达了丰富的人际意义。这些态度资源既有效地联盟了读者,又隐蔽地呈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立场,成功地操纵了读者。  相似文献   

17.
评价理论由J.R.Martin创立,关注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涉及情感的强度和价值溯源、说服读者的方法。评价作为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态度意义。要实现语篇中态度的传达,先要“自下而上”判断态度再现的“忠实”性;同时要通过“自上而下”审视评价基调的角度来看原文与译文文本类型是否一致,以及在语域层面上是否做到了“忠实”。  相似文献   

18.
梁慧 《宜春学院学报》2013,(10):114-116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以破记录的表现获得了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后,西方某些媒体和个人质疑的舆论便不断涌来.本文则是以国内外媒体 对此新闻热点的报道语篇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国内外研究大多注重新闻政治语篇,而体育报道语篇的研究尚且极少.因此本文借助于评价理论的次系统之一态度的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层面对体育报道中中西方媒体评论态度的意义进行分析,对比中西方媒体在观点和立场上的肯定和否定态度资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系统,对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进行介入资源分析,旨在研究政治演讲者如何通过介入资源实现与听众的协商,达到其政治目的,以此来探讨政治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评价理论认为语篇具备对话性,并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态度。演讲是特殊的对话现象,是演讲者与听众就观点和立场进行的协商。本文通过对卡梅伦辞职演讲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揭示其演讲语篇如何通过介入协商实现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