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关于二语习得,产生了诸多理论,其中包括环境教学论。研究环境教学论的内涵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二语教学外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以及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因素,此研究将促进我们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二语学习。  相似文献   

2.
王健 《海外英语》2020,(6):117-118
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关键词频繁地出现,人们主要从心理、社会以及语言学习等角度对二语习得做更加深入的解读.二语习得语境论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氛围中,人掌握语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无意识的掌握,也有自主意识下的识记,在这种语境环境下的习得过程,符合语言学习中的规律,不仅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第二语言的教学和掌握,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习方法是语言学习的全新趋势和发展方向.该文从二语习得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二语习得环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并通过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种理论的简单探讨,简要分析在大学英语外语教学过程中,这三种理论对于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二语习得理论是语言教育的重要指导性理论,环境论是其一个分支,强调外在环境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研究和使用二语习得环境论来指导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诸多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环境论、注意论和监控论都突出了有意学得与无意习得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有意学得与无意习得具体的在二语习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就此问题以三种主要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应用大量的实际语言学习事实,展开对二语习得的有意学得和无意习得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环境论、注意论和监控论都突出了有意学得与无意习得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有意学得与无意习得具体的在二语习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就此问题以三种主要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应用大量的实际语言学习事实,展开对二语习得的有意学得和无意习得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行为主义、认知性学习、人本主义和语言先天论均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提出的语言学习理论,在现代心理学意义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揭示人类学习的普遍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尽管其理论本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但纵观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当今语言学习研究的认知科学定位,正是对这些理论的批判性继承.近十年来的国内外语言学习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语言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终归是个体内部心智状态的某种变化,基于此认识产生了一些新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型,使得二语习得研究呈现出语言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等跨学科特点,一些关键的问题从而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总的来说,把语言学习定位在认知科学领域,不仅提升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学术地位,同时也使二语习得研究为认知科学作出了贡献,扩大了该学科的用途.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理论是一个极为综合性的学术体系,其包含了诸多与语言教育相关的教研典范,并逐渐演变成各种理论性的教育思想,指导着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环境论"是二语习得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了外在环境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影响,倡导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注重主客观环境的创造,提供优越的英语学习条件。文章分析了二语习得环境论的核心内容,详细地提出了基于环境论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语言既是模因,又是模因的载体;基于模因论视域的儿童第二语言习得探微路式,视儿童二语习得与二语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语知识的传授、二语环境的创设、二语的交流和运用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而母语迁移、良好二语习得环境的缺乏及儿童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是二语模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认知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为二语习得提供坚实的心理学理论依据。该文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从发酵理论、顿悟论和认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简要述评,探索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认知发展的儿童汉语句法习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论、环境论和相互作用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解释了儿童语言发展的现象。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特有的机能,它是在儿童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通过选择性模仿、内隐学习等手段获得的。就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而言,最初句法习得是基于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模因的特性和生命周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观点。模因的特性尤其是模仿传染性将它和二语习得者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联系起来,因为语言正是在不断的复制、模仿、移植、重组、创新中不断的传播和发展起来。本文在模因论指导下,探讨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学习论等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国学生在非目标语交际环境中对某些词素习得序列的研究成果,探讨词素习得在目标语与非目标语交际环境中的异同特点。作者提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一个互为依托的认知过程,只要在语言课堂里能给学生提供有效而丰富的语言理解输入,语言习得是一种渐进而有序的必然现象。比较研究证明,学习与习得过程要受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国内外词素习得序列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和教材编写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核心术语是"模因"。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通过分析模因复制的周期性,兼与二语习得ACT模式对比,揭示模因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模因论角度分析母语迁移现象对学者研究二语习得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之间是否存在兼容对语言迁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本章中,Jackendoff从具体的语言实例以及大家对Chomsky普遍语法语言假说的不同观点和相关分歧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推理、论证和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语言习得观。他认为影响语言的习得的关键因素是大脑的起始状态、基本语言素材和信息的输入,二者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笔者同意Jackendoff的观点,同时认为我们在语言是如何习得的问题上应该寻求一种认知平衡,即语言先天论与刺激-反应论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否起作用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试从比较普遍语法与连接论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入手,讨论了普遍语法在解释二语习得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连接论的解释优势。认为在二语习得领域我们不应局限于普遍语法,可尝试从其它角度(连接论)对二语习得进行阐释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法获得理论是语言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语法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语法获得理论主要有三个:后天论、先天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三个理论之间虽然存在很大分歧,甚至针锋相对,但是也有某些共识.用这些共识来看我国的语法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三点启示:要重视语言运用;要发挥学生学习语法的主动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语言生态学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分析语境影响言习得和学习的生态因素。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媒介语是语言生态中的重要因子,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习得与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语言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分析中学传统英语课堂存在的缺陷,探讨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媒介语如何转变和提升,可促进中学生英语习得和学习的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19.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二语习得环境中有符合模因条件的语言因子,将模因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来是可行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语言信息作为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第二语言作为模因输入(模仿复制)和输出(表达传输)的过程。因此,探讨第二语言模因的习得过程及二语模因理论的解释力可以弥补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刘倩 《林区教学》2010,(10):31-33
近年来,在俄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俄语口语教学水平已成为俄语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长期以来俄语口语教学由于受课时少、缺少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因而,他们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以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行为主义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输入假设论为基础,分别探讨它们与口语训练环境、口语训练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以及与学习材料及学生情感过滤的关系,进一步改进俄语口语教学方法,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