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中唐骈散相争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革新,是自六朝以来骈散相争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它改变了六朝以来骈文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古文在散文史上的地位,重新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形式美的文学样式,即讲究平易朴实美和骈散合一的多样统一美的古文传统  相似文献   

2.
乾嘉时期是清代骈文理论和创作的高峰期。在和古文对举的话语建构中,乾嘉骈文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促使了自身文体的独立。不管是与古文求对等地位、争文章正宗,还是主张骈散交融、奇偶不拘等,都反映了此时骈文理论的繁荣。之所以求对等,是因为骈文不是齐梁道弊文衰的产物,经史典籍中俪辞已经肇兴,先秦两汉文章中也多对偶,韩愈对骈文的批判根本不能成立;自然事物多为奇偶相生,甚至非偶不成,文章体制自然可以骈散并立,并驾齐驱。而争正统则是在乾嘉骈文繁荣的背景下,有些文士不满足于仅仅和古文求对等,而是彻底颠覆古文文统,将骈文视为文章正统,古文根本不是"文",是子部杂家之"语"。这就大大冲击了唐宋以来的古文文统,颠覆了唐宋以来普遍认同的文章正宗的地位。而主张骈散交融,以文意和文气为旨归,则是嘉庆末以来,随着汉宋学术的交融和对骈文、古文特征的全面认识后,文士文学思想成熟的结果。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将会对深化清代骈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唐宋八大家”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形成与被接受有一个过程。南宋以前学者对唐两家已有共识,但对宋六家文的认识还不一致。吕祖谦最早集中宣传宋六家文,梳理唐宋古文流派。他选编的《皇朝文鉴》、《古文关键》及其他从事的教育活动,对宣传唐宋八大家,确立唐宋八大家的地位、促进唐宋八大家的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湘乡派代表作家通过编纂《经史百家杂钞》《古文四象》《续古文辞类纂》等散文选本来构建和宣扬湘乡派文论,这种选本批评视野对于深入考察湘乡派的"宗经致用、经济入文""汉宋兼采、骈散并重""‘古文四象’说"等文论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案例背景唐宋文赋代表作之一的《阿房宫赋》,从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因此,本文结合《阿房宫赋》一文,对高中语文中的古文教学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二、案例题旨《阿房宫赋》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篇不朽之作,其融议论、描写、叙述于一体,骈散互用,文句奇偶错落,长短结合,全文都洋溢着一种史论的理性风采。在作品中,其语言辞采华美,凝炼精妙;并且还依据其情感的变化,设置了许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整个骈俪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从概念上看,"古文"与"近体文"相对,它不完全是指散行文,还部分地包含了骈文。从影响与效应的角度看,古文与骈文在唐宋以后也一直是并行发展,直到20世纪初,在现代白话文的强力打击下,才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周易·文言传》作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照,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同时,它又是文学上的一个典范.《文言传》确实有出色的文学特点:一是骈偶争辉;二是音律天成;三是精雅灵动.《文言传》涵盖散文、赋、骈文三体;句式辞章之美,令人叹服;骈散相间,韵散兼行,更是后世古文的正体.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期,对西昆派的反对形成了北宋的骈散对立。欧阳修为了避免与传统发生直接正面的冲突,通过以文体为四六,即将古文创作的方法技巧运用于四六创作中,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四六文章形式。以文体为四六又和以四六为文体相联系在一起,欧阳修的古文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四六句式的整齐对仗,把四六的节奏引入古文之中。欧阳修改变了传统文章中骈散绝对对立的情形,使骈散再度融合,成为新的文章风范。  相似文献   

9.
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就是在骈散同源的基础上,从"宗两汉"、"相杂而迭用"、骈散兼作三方面来调和骈散对立的思想。针对当时古文之弊和骈文之失,李兆洛提倡"宗两汉",在语言上要求骈句与散句"相杂而迭用",在文体上要求骈散兼作。李兆洛"骈散合一"思想是全面、彻底地调和骈散对立的批评思想,不仅在当时为骈散的调和树立了鲜明旗帜,对后来的骈文批评家如曾国藩、谭献、朱一新、孙德谦等人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宋古文运动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复兴运动。它要求恢复与发展先秦两汉散文朴质、自然、流畅的传统,反对魏晋南北朝以至当时流行的骈偶浮艳文风,故称古文运动。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如《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孟子》《庄子》等哲理散文,贾谊、晁错等政论文,都有卓越艺术成就,但主要还是学术著作,那时的纯文学作品则是诗歌与辞赋。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偶声律之学大盛,进一步丰富了艺  相似文献   

11.
骈文在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未出现大家名作,但作为一种积年发展,并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体在此时期并未消逝。随着时代的发展,骈文在科举、制诏等方面仍有广泛的应用,并为晚唐骈文向宋四六的推进起着相当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代和语境下的散文概念,反映不同的散文观念。宋元时期古文运动与文章评点之兴等外部因素,加上文体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促使宋元散文最接近古典散文概念,即古代散体文,后世散文大抵沿袭宋元,故宋元散文最有资格代表散文的文体概念。直至近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引入我国,散文文体与文法才发生变化。现代散文纯粹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与宋元散文有着实质性的差别,除了语体之异,二者最突出的差异乃文体观念之异,具体表现为现代散文文体等级的倒退、文体层级的倒错。  相似文献   

13.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科举制度对骈文的依赖和支持,唐代古文运动在韩柳之后迅速跌入低谷。孙樵在古文衰落的时代大力提倡古文。在理论方面,针对晚唐破碎细巧的文风,孙樵系统地提出了从审美理想到创作方法的文论主张,特别强调史与文的关系,认为史是文的最高境界。在创作方面,孙樵的古文关注社会现实,兼具奇崛与平易两种风格。尽管孙樵多方努力,但是他并没有成功地从自己的时代突围。孙樵是古文运动中奇崛一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结束了古文向奇崛风格的发展,为后来者暗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骈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探索,以为骈文应是“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主要由对偶句构成,具有对仗、用典、声韵、藻饰等四大修辞形式华美的文体”,骈文与辞赋有区别,不应将以赋名篇的作品归入骈文。骈文的兴盛期可定在南北朝到初唐时期。  相似文献   

16.
唐代古运动的兴趣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在“必宗经”“以明道”“以贯道”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唐代古运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较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的发展和为代再次兴起的古运动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的,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而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仅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度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毛水清所著《隋唐五代文学史》以诗歌作为研究重点,并扩大其了研究范围,注意揭示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了不少被忽略的诗人及其作品,还对前人观点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其最精彩的部分是对作品的分析。其写作方法是溯源辨流,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显示作家作品之异同。书中用语准确、简练、流畅,渗透着优美的散文笔调。该书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政教之论在唐宋时期文论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二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上述两个维面,其阐说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政教功用论和政教审美原则论两大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唐宋文论政教之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20.
刘基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成就,后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也自负一代文宗。论文抓住刘基散文的理明气昌与气昌而奇的风格特征,从散文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考察其艺术成就与影响,论述了刘基在唐宋八大家地位的确立与宗尚形成中的先导作用,及其与明代复古运动的关系等,进一步深化了对刘基散文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