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汶 《天中学刊》2015,30(1):77-81
《执竞》是《诗经·周颂》中的一首祭祖诗。从诗歌文本及周初历史史实来看,《执竞》诗当为"三王并祭"之诗。其诗反映的祭礼,参证甲骨卜辞、金文,"禘"祭在周代当是祭祀先祖的礼仪,有独祭、合祭,其中便有"三王合祭"的祭礼,这与《诗经·周颂·执竞》内容相合。因此,综合诗歌文本、周初历史背景及禘祭礼仪考察,《诗经·周颂·执竞》当是反映"禘祭三王"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玉在《诗经》中有多处是被用于祭祀、祝寿,与当时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结合诗歌文本对这些用玉祭祀、祝寿意象进行了解读,以期展示周人祭玉的礼俗观念,探析祭祀祝寿之玉意象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它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诗经》时期传统文化习俗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是周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蕴涵有生命的本真,具有经久不衰的强大震撼力,《诗经》是来自黄土地的歌唱,是地地道道的母语,也是我们民族的鲜明徽标,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灵魂。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应是自《诗经》开端的。  相似文献   

4.
礼是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心部分。《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保留了许多的古俗民风,与采摘活动相关的一些画面至今都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包蕴着许多原生态的古礼的内容,这些采摘习俗与婚礼、社祭、宗庙供祭、郊天之礼等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祭祖乐歌以《颂》为多,《清庙》为《周颂》首篇。以往研究多聚焦这首诗为谁祭、祭谁、何时祭、于何地祭等问题,且历来说法不一。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解析《清庙》,从其形成阶段、应用阶段和延传阶段作立体化观照和复原。《清庙》原诗旨意由“显文王之德”,到“显先王之德”,皆为“示德”,表现为从单指到泛指之变;形态上则表现为“前文本形态-祭歌形态-后文本形态”之变;功能上则表现为“抒情功能-礼乐功能-诗教功能”之变。  相似文献   

6.
《祭十二郎文》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呕血之作。明代茅坤评价该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苏轼更是推崇至极:“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妹文》是袁枚表现兄妹之间深挚情感的一篇祭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近代评论家将此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称为鼎足之三。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表现手法、语言、感情等方面都有着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从《诗经》看周代祭天礼仪姜楠祭礼向被列为五礼(吉、嘉、宾、军、凶)之冠,因为,就国家而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礼关乎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就个人而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见《礼记.祭统》),祭...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宴饮诗是周代贵族努力进行华夏部族文化建设结出的丰硕果实,是周代贵族礼乐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华夏民族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诗经》宴饮诗具有歌颂、强化宗法血缘亲情,确立强化贵族阶级的礼乐制度及确立贵族的道德风范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有大量的声音描写,这种描写不仅是人们观察摹拟自然的结果,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特别是其中关于动物的声音描写,类型多样,意蕴丰富,充分体现了《诗经》时代的文化发展特点以及文学发展的较高水平。而《诗经》这种通过描写动物声音来传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更是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鼻祖和经典范本,其“中和”精神更是帮助理解《诗经》的重要情感因素。本文从现实主义精神、情感表达的中和化和戒惧敬畏意识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诗经》的“中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2.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季本的诗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本是明代的诗经学家,他对《诗经》的研究,吸取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尤其是对《诗经》思想的研究,更是在宋儒研究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本文对季本的诗经研究观点做一个全面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了殷周社会的历史画卷。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诗经》时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唯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而遭弃后的生活更是悲惨。《诗经》中的弃妇诗就是这种社会问题的佐证。对弃妇诗中弃妇人格风貌的探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体悟此类诗歌的丰厚内蕴,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上古时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处境的认识,进而体会她们的形象风貌、道德情操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诗经》包括风、雅、颂(风,即十五国风,是当时各国的民间歌谣;雅、颂出于文人手笔,以宴会诗、田猎诗、史诗、侑祭诗居多)三个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是由《诗经》所开创的,而《诗经》流淌的又是周文化的精神血液。《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祖到春秋的发展史。因此。《诗经》就成为了研究西周以及春秋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浅议《邶风·柏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诗.原名《诗》或《诗三百》,至汉代奉为经典,故称《诗经》,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诗经》所反映的是距今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上古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把《诗经》作为教材用于私人学校的,《诗经》在孔子的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通过学习《诗经》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借以考察社会、批评朝政,做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或外交家。孔子对《诗经》社会功用的论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并已作为儒家学说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不朽之范本,名篇《蒹葭》更是美丽异常。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