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自2004年第10期开设了“焦点对话”栏目,刊发王策三教授和钟启泉教授等人围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教育思潮问题所作的讨论。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业内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期刊发张正江老师与张红霞教授的两篇文章,对这一问题继续展开讨论。我们希望通过专家学者的对话,以充实和丰富我国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7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2卷第3期刊登了王策三教授的一篇文章:《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以下简称《评论》),文中对近些年来在学界几成定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批判,得出了许多有违历史逻辑的观点。一、“由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如何传授方法?我们的基本观点是:通过传授知识传授方法。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本,或只有一个教学目标——传授知识;那么,当今的教学是以发展为本,除了教学目标具有综合性外,仅就认知而言,就有两个层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文字的本质是"形",是以"形"示"义",并且,因为文字是不能记录语"音"的,所以不能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这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5.
3 问题本质的再探索3.1 初步认识的反思反思从关键的⑥或⑦式开始,不错,这是一个挺好的结果,它使整个解题思路明朗了,像在黑夜的摸索中拉开了电灯.但是,我们有3点反思.(1)⑥或⑦式中的字母都出现二次式,与题目的原始形式 a/b,b/c 等有差异,我们能不能作点变形,使得⑥  相似文献   

6.
传授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试论知识传授的作用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基础和凭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学校的基本功能。在课程改革中不仅不能贬低知识传授的作用和价值,而且应该在加强和改革知识传授上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7.
一、把握教学方向,显示教学特色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教会方法,忽视思维训练;只重视"是什么",忽视"为什么";只重视理论,忽视形成理论的实际根源,从而严重地导致知识和能力的脱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不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知之不确到知之较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段名为"中华公网共图强"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吕述望先生提出:中国没有互联网,只有因特网,实际上是用美国的网,美国的服务.进而吕述望先生认为中国根本不是什么网络大国,只是美国因特网最大的用户国.  相似文献   

9.
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科技文化(科学精神)的普及化民族文化和科技文化的普及化是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的质的规定性。它自身又有两个质的规定性:一是公平性.所有公民自动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二:是义务性.”“受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义务。普及民族文化和科技文化的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待有属性。没有普及的要求.就不能称之为基础教育。如果说义务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普及.是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技术文化素质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今天以义务教育为主体的基础教育在…  相似文献   

10.
1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5):16-21
知识概念"重建"论者并不是绝对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而是试图把知识真理性的思考与知识批判精神和态度紧密结合,这样的转向对学习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重建论者对"知识"和"学习"概念的论述,是对知识和学习性质的一种新表述和新挖掘,批评者认为他们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否定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和学校教育价值,这种批评渗透了两分法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文",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课是语言课.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学语言必须读文学,但读文学不等于学文学而是学语言.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来处理,不仅不符合大众对于语文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悖个体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1992年第11期上刊登了张军《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我有几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此提出来与张军同志商榷,并就教于教育界的同志们。首先,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张军同志显然认为传授知识比培养能力更重要。为此,在文章开头就指出:“知识就是基础,能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又反过来促进对知识的获取,离开知识去谈能力,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概而言之,能力是从知识来的。然而我们如果再追问一下,知识又是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邵建关于文艺是准意识形态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商榷,全面地辨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有关本质问题,澄清了理论是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苏培成先生的语文课程知识观提出不同意见,坚持强调“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的掌握为知识的运用”、“变单维取向为三维取向”是语文新课程正确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的功利性,人们过于看重知识的价值今天,我们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崇拜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从课程标准的编制到教材的编写,从课堂教学到测试评价,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知识展开的。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学校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无休止的考试,并辅之  相似文献   

17.
18.
结合古文献用例,从语义、语法两个方面来看,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中的“沉”与西南官话、湘方言中的“澄”是有区别的。西南官话、湘方言中“澄”的读音,对应于《集韵·证韵》的“澄应切”;同时,从四声别义的规律出发,西南官话、湘方言中“澄”的读音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覃远雄先生把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中的“沉”与西南官话、湘方言中的“澄”混为一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3.作为教育本质与教育最高价值的美的教育具有教育的可操作性。教育是围绕培养人们做人与做事两方面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做人与做事需要有健康的价值观与优良的智能结构及其有创造个性的操作技能。为了深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需要应用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如果我们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教育,那么,教育的过程就需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建构,即人的内在心理结构的建构与外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内在心理结构由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两个部分组成。所以,我们可以把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批判当代教育本质的五大学说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美的教育--也就是培养美的、高尚的心灵才是教育的本质.作为教育本质与教育最高价值的美的教育具有世界性的战略意义对人类摆脱地球的生态危机、国家的国民素质危机与个人的无意义生活之痛苦的精神危机,具有最佳的促进效果;作为教育本质与教育最高价值的美的教育具有教育的思想性、整体性与创造性美的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美对人格结构的建构与智能结构的建构起定向、调节与整合作用,一个人的审美层次决定他的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及其创造性才能的发展水平,美的教育是通过审美价值来形成道德价值、认识价值与信仰价值的教育,美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性人格及其创造能力的教育;作为教育本质与教育最高价值的美的教育具有教育的可操作性美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教育及其创造性的教育,教育内容的五育结构应该是美、德、智、体、劳的有序结构才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