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凌 《考试周刊》2012,(50):45-46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培养更有利于语文的学习。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对此众说纷纭,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这“敏锐”的程度因语文程度而异,哪怕是一首小诗,不同语文程度的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语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成熟。  相似文献   

2.
低级重复是指那种没有任何指向性的随意重复,因之也是毫无意义的重复。然 而这种重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却随处可见,它对语文教学不但没有丝毫益处,反而会严重影 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通过揭示低级重复产生的根源及其造成的危害,提请语文教师 重视这个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以便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和避免这种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一直以来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多少年来这种方法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个人认为它也是因学科而异的,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来我觉得语文未必适合课前预习,因为语文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虽是文科,可它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是服务于任何学科的基础性学科,涉及面相当广泛:天文、地理、农业、商务无所不有。正因如此,说明了它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教育专家曾作如下阐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艺术,乃是因为课程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这一论述,为课程实践者们热衷追求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持。所谓生成.即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偶然性、差异性是其主要特点。生成的契机和成果因师生而异,因文本而异,因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程度.而异,也因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及厚度而异。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 ,就要“转变观念、转变教育模式 ,改革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君不见在语文教学中 ,那种单一呆板的现象还屡屡出现。学生回答问题必顺按教师订的标准或教参上的现成答案。学生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即使学生回答的再好 ,很有见地 ,因为不是发言于书 ,老师也认为是错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 ,不得不去背诵段落大意 ,课文的中…  相似文献   

6.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7.
介绍背景应因文而异西吉县苏堡学区蒙国安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时代性强,内容深刻的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中心思想。要很好地发挥背景教学的这种辅助作用,我们必须注意打破传统教学中那种“开门见山”,教师照本宣读背景的固定...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文的教学"因文而异",毋需质疑;但课文又分类聚合,因而探索"因类而异"的教学也十分必要。尽管文本分类有利于语文教学,且使各类文本共具一般性和特殊性教学价值,但当下在价值认识和价值实践上仍有误区。而从文学文本的文学形式、实用文的实用性、论述文的逻辑性思维出发,立足各类文本特殊性展开"因类而异"的教学,应是使各类文本应有教学价值生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郑永慧 《教师》2013,(33):76-76
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生活化而美,因它的创造性而美……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因此,语文教学理应充分的体现美,应提倡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章法的教学,一向是作为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而被讨论得较多的一个问题。可是在看法上,不少人都把词语章法的教学简单地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思想波动:重视了这一环节是否会忽视另一环节?加强了这一因素是否会削弱另一因素?看来正确地认识词语章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有必要,因为只有确定了词语章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在重视它和加强它时才会理直气壮,把被“四人邦”搞乱了的思想纠正过来,以利实践;同时还可以促使我们去探索词语章法教学上的某些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辅助手段。而形式优美直观形象的形体板书,不仅给人以视觉美感,而且有益于培养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美学家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的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形体板书正因为比纯文字板书更具有这种艺术“特质”才使它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找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语文教学的一个尤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唤起学生心中的“那种感觉”,并利用“那种感觉”所做起的“那种愉悦”去优化教学情境,逐步实现知能培养和人格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唤起学生心中的“那种感觉”,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票注意培并学生形成良好的印完兴色我们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洪学活动中,如果离开了与兴趣结伴而至的求知欲望、学习态度等内在动机,一切教学目标都…  相似文献   

13.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我觉得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习作评价则是难上加难,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因为习作评价范围广,没有规定的细致标准,评价形式方法多样。下面笔者就针对小学生习作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课堂评价语言既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肯定等的工具,又是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直接表现,它应不拘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用教育的机智、教学的艺术、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讽诵”是我国古代汉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它广泛而长期的流传和应用,除受读物条件限制和封建统治者的“奖”、“禁”外,主要还是因为它在汉语文教学上的适用性、高效性,而适用性、高效性则源于汉语的非形态性和汉字的表意性。它是数千年来汉语文教学经验的结晶,是教学汉语文规律的反映。今天,我们教的、学的仍是汉语文,“讽诵”仍然应该是它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讽诵,是违背汉语文教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陈树刚 《教育艺术》2008,(10):67-6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难写,令无数学子谈之色变;作文难教,让多少教师苦无良策。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那种以急功近利之念,收立竿见影之效的做法,最终只能是欲速而不达。企图通过大量的技法讲解和强化训练也非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从本期起,我们开设了“特别关注”这个新栏目。特别关注,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它关注的也许是热点问题,也许不是,但一定是与广大语文教师工作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特别关注,还要让大家看到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看到不同观点的交锋,引起大家的思考。作为第一个关注的话题,我们选择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新世纪伊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是语文教学的指导纲领,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它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关注是应该的,研究是需要的,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应不应当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人们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有的同志不赞成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认为这样做会忽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认为这种作法只能在重点中学试验,而不能在普通中学推广。其实,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正是针对当前那种读写脱节和以思想教育为中心来安排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来的。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就是把作文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上,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下面,我想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或许可以笼统地说是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庞杂。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学活动在进行,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这个概念的内容。但是恐怕不能就这样认为,因为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可能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变得模糊且没有着力点:或者因缺乏“抓手”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多而无序。  相似文献   

20.
1引言就语文教学而言,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多方面的突破。首先是教学模式的突破,出现诸如个性化语文学习、交互式语文学习等教学模式。学生能通过网络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