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说过:“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生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又说:“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其中的“乐”就是美育。五四前后,教育家王国维、蔡元培等都曾大力倡导过美育。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所有这些,说明美育在培养人的品德和陶冶个性方面有较大的作用。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指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确切地讲,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在各科的教育教学中,都应发掘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美育课程资源,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2.
刘健梅  韦宝光 《广西教育》2013,(30):13-13,22
美育一词是由德国诗人席勒提出来的,他将美育定义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的生存”的新人文精神的重铸之路。化学蕴含着许多独特之美:有物质的色彩、结构之美,有化学、物理变化之美,化学实验之美等。化学教学应挖掘和体现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中的美,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化学教学与美育的结合,要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指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施教手段,兼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熏陶,使受教育者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感性教育。其本义是与理性教育相补充,对受教者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能力进行培育,使其形成理性与感性、肉体与精神平衡协调的完美人格。这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活生生的处于社会实践中的公民而言,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更体现为一种生命本体的终极性价值,即不仅使受教育者与对象世界之间建立和谐完美的关系,而且使自身的内在世界和谐有序,美丽高贵。它有着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不可具备的功能。我们认为,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理所当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那种将美育视为德育或智育的一种手段或途径的美育“从属论”观点,无视美育的独立价值,不仅抛弃了康德、席勒等人的美育理论的科学精髓,而且更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当今知识理性至上,科学教育成压倒之势,学生的个体感性日渐萎缩的学校教育中,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尤其值得防范。我国教育部自改革开放以来多次下发指令,  相似文献   

4.
试论美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陈建国马铁骊一美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理想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心灵的科学。蔡元培说:“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他强调把艺术作为美育的基本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  相似文献   

5.
语文美育是整个美育乃至人的终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的每个语文教师理应把语文课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种以素质教育为鹄的的美育。西方18世纪正式提出美育的伟大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明确了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他说 :有审美趣味和美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能力和精神能力的整体达到尽可能有的和谐。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继承了从古至他们那个时代的美育思想 ,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作为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 ,认为共产主义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美育(…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审美教育的内在需求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作为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理论 ,首创于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他在《美育节简》中指出了审美教育对人的个性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 ,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 ,除了首先他成为审美的人 ,没有其它途径。”席勒认为 ,人性的发展要从自然状态提升到理性和道德的状态 ,必须经过审美这个中间途径 ,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审美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 ,以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 ,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 ,激发…  相似文献   

7.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世纪之初就提出了美育完美人格的主张。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也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8.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美育,即审美教育。1、国外早期对美育的定位.“美育”一词,最先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提出的.他认为“审美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把‘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即理智的人”.  相似文献   

10.
高职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而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来塑造学生完美的个性。18世纪德国杰出的思想家席勒曾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席勒强调美育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古代著作中就已经可以看到。法国美学家席勒最早在其《美育书简》一书中提出并使用“美育”概念.他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高等学校的美育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实行高校的美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美育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的意义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赋予其新的意义。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当人类刚刚迈入农耕社会之时,我们的古代圣贤就提出了“艺术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提出以音乐教育培养“城邦保卫者”,而我国的孔子也提出“诗教”、“乐教”的问题。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时,在1793年,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提出“美育”的概念。席勒明确地将“美育”的本质界定为“情感教育”,目的在于克服人性的分裂和兽欲的横流。他说:“想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外,再没有其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确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必须包含明确的美育思想,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的完美人格,形成人的自由而富有创造力精神品质。任何有违于这一点的思想都不是美育思想。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美的举止的第一个规律是保障别人的自由”。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学校的所有教育都应体现这。精神,而新课改中的语文课,以其自身美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应该起到特别的作用,语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五彩缤纷的世界,汉字、成语、诗词歌赋,以及优美的散文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文学名著中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和情操美,则更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者应有明确的美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课堂教学语言也存在着美。教师把教材中的美挖掘出来,通过语言把美再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饮知识的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席勒《美育书简》)这应该是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完成的一项任务。美的形式是千姿百态的,教学语言的美也有不同的特征,大致说来,有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书简》是以书信的形式讲人性的完整和美育问题,但席勒在论迷人的性格的完整性、人性的完满、美的作用、审美一体性等方面都体现了和谐美育的观点。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提到“完美的人性”,并以游戏冲动来调和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他对美的分析、游戏冲动说的提出、对艺术起源问题的分析,都是让人摆脱物质、自然的限制,进而摆脱道德状态的限制,最终进入审美状态。和谐的人性美是其和谐美育的核心及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6.
李耿 《成才之路》2012,(15):86-86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美育在各类学校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美育呢?笔者认为,美育是一个范畴,不是一门学科,它存在于学校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一、学科中的美育爱因斯坦曾告诉过我们:“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情感,才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所以,学校美育不能脱离以智力为主要目的的学科教育。美育不是单纯化的艺术教育和形式美的教育,更不能片面化地把美术教育等同于美育。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如同美术、音乐一样为年轻的学生们敲开美育之门,也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一种手段。1988年国家教委就下达了《1988年至200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则》,把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强调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将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跨世纪商素质的劳动者,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教育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将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所以普及计算机教育是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的世界趋势,不懂计算机将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我国全日制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把美育作为各科教学目的之一,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如何将美育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呢?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随着电子计…  相似文献   

19.
林晓纯  赵鑫 《知识文库》2023,(24):36-39
<正>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教育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国家层面也对博物馆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席勒的“游戏说”认为“游戏”是“审美教育”,需要通过“游戏”来实现完满的人性。这与博物馆儿童美育是相合宜的,因此,将游戏融入博物馆的儿童美育中,博物馆给儿童提供自由游戏的空间,游戏则帮助儿童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本文中,笔者还列举了一些国内博物馆对博物馆美育的探索,进一步阐述游戏在博物馆美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中的审美人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不少学校都很重视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然而,就普遍情况而言,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它们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但不是全部,如果仅以此作为对美育的诠释,无疑会把美育与学鉴赏混为一谈,使美育退化为另一种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从而削弱了美育的价值。从根本意义上讲,美育实质上是一种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教育,即审美人生教育。席勒曾把美育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审美的人”,即通过美育,使人从感性必然与理性强迫的双重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而自律的人。美育须与人生教育结合方能显示其深层意义。因此,我认为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更应着眼于学生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善人格的建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