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属于人类最早的精神文明现象之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人类的古今历史,其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如果完全撇开宗教研究,就不可能全面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历史现象。戒律在人类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认识戒律在宗教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宗教的历史会有不小助益。这里是为此做一个小小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诞生之日起就有咪谷、摩批。咪谷、摩批宗教文化是哈尼族文化、原始宗教、祭祀文化、社会习俗、民俗活动、民族医学、民族礼仪的载体,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哈尼族的精神支柱,保护咪谷、摩批宗教文化对哈尼族宗教历史文化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也许是一个谜,然而,在古代和近代,它却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许多国家的兴起和消亡,都是与宗教密不可分的.发展至今,宗教的作用也许不再那么明显,但由其传播给后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却有着不可低价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作为其讲经传教的经典文献,更是这种文化的物质基础,它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6,(Z1):23-24
<正>宗教档案是指各宗教团体、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宗教教职人员在进行宗教场所管理及宗教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宗教档案是宗教事务管理的基础,是研究宗教事业发展的工具。加强对宗教档案的有效保护,对于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规范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宗教活动的历史面貌,维护宗教财产和信教人士的合法权益,保持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也是信仰民族和人口较多、影响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宗教之一。在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起了非常重要的凝聚和纽带作用。在回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在其物质、精神及制度文化的各个层面,伊斯兰教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服饰文化就是鲜明的例证。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斯羽 《文化遗产》2017,(4):96-101
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宗教场所,被认定为文化遗产的基督教建筑,处于宗教空间与大众生活空间的交汇处,其影响不仅限于宗教范畴,也涉及世俗领域。基督教建筑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是一场连续的政治、宗教、资本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及社会背景下,通过不同的动力机制,促成了基督教建筑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空间和城市景观的再生产。作为文化遗产的基督教建筑不仅是社会历史的象征,也参与建构社会历史,生产社会结构,维系社会关系。青岛的基督教建筑是青岛近代史的产物,同时也主动地参与了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7.
简讯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成立。宗教文化出版社的出书范围为:出版宗教政策、宗教学理论、宗教文化(不含文艺创作作品)和宗教历史方面的研究著作;以及内部发行为主的宗教经典、教规、教义、解经、讲道、经  相似文献   

8.
芦笛 《文化遗产》2014,(6):30-36
灵芝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其渊源与文化特征有待深入和系统地解读.作为体现古代社会主流和正统意识的系列正史著作,其中包含丰富且较为系统的有关灵芝的记载,涉及灵芝的采集和进献、灵芝文化中的宗教因素、灵芝的象征、灵芝文化的社会影响,以及灵芝的名实问题等方面,揭示了灵芝文化实源于先秦,而兴起于秦汉之际皇家对神仙和不死药的追求;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灵芝被赋予多重象征,与皇权、宗教、医学、艺术之间产生了活跃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赵朴初 《出版参考》2005,(12):20-20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  相似文献   

10.
麽师道教抄本是民族民间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古壮字抄本承载着壮族宗教文化流传、发展、衍变的重要信息。因民族习俗、历史变迁、文化衍变以及传承者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麽师道教抄本整理也须有别于刻本古籍和汉族宗教文献。该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麽师道教抄本整理鉴定的工作实践,就跋文在抄本鉴定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宗教作为世界性文化的存在形式,在媒介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深受媒介变革的影响来渗透信仰文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越发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趋势,所带来的文化升级,物质升级,跨地域升级等等一系列在传播领域的变革,正在逐渐地重构社会的精神基础。随着世界宗教世俗化的影响,在促进宗教文化跨渠道、跨地域传播中新媒体传播手段扮演着新锐力量的角色。本文拟在探究和分析在媒介技术变更发展的大背景下带来的宗教文化渗透手段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杜松平 《青年记者》2016,(30):86-87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地区.历史发展表明,我国的政治中心不论是在历史上的长安还是在今天的北京,新疆地区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整合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地区信教群众较多,受教育水平偏低,普遍具有朴素的宗教情感,甚至存在“知教不知法,信教不信法”现象.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新疆法治环境相对薄弱,社会成员的法律知识普及、法治信仰培育等有待提升.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认为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社会秩序已很难再依靠共同价值、一致性的信仰来加以维护.“但是,世界各民族间缺乏一种共同的宗教、种族和文化的共识,这种情形对法律的统一作用寄予厚望——如美国的经验所表明的那样,在这里,正是因为我们宗教、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我们便不得不特别倚重我们对宪法和法院的信赖以保持团结.”①法律认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两者相适应具有跨文化的性质,因而跨文化传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实情况是,一些主流媒体对宗教话题严重过敏,通常采取回避、弱化甚至排斥的态度,从而造成宗教信徒对主流社会的疏离感,无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跨文化适应。本文对宗教文化传播脱敏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提出宗教文化传播与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淑芳 《档案》2012,(4):28-30
保安族服饰文化反映了该民族历史发展中社会生活的传统风尚。保安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深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审美习俗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等方面的影响,其服饰表象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世界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分支。它的历史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各宗教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各教各派的传播。宗教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范围受到宗教教义的制约,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制约或推动宗教的传播。与其他文化形式的传播一样,宗教传播从氏族内的图腾崇拜仪式演变为战争或和平方式的传教,发展到今天的电子传教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族的和宗教的文化互相碰撞、融汇,旧的死去,新的生成,宗教因此而得以发展。本辑发表的4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宗教传播方式的演变及其规律,描述了当代宗教传播的现状。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引发从更广的范围对大众传播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巧玲  刘伟 《档案》2013,(4):35-39
回族建筑主要有清真寺、拱北、道堂、宗教学校、民居、石雕和砖雕等,其中以清真寺、拱北和砖雕为回族建筑文化的代表。回族建筑为研究不同时期的回族历史、社会状况、科学技术、文化素养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7.
山西寺观藏书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如斌  范继玲 《晋图学刊》2000,(4):59-61,32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四大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们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时至今日还在继续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保安族服饰文化反映了该民族历史发展中社会生活的传统风尚.保安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深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审美习俗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等方面的影响,其服饰表象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萨满教贯穿金元两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历史上的萨满服饰与其宗教历史观念的关联性展开研究,来说明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服饰的表象都是某些宗教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读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柳立言先生近期力作《宋代的宗教、身分与司法》一书,不但令人从枯燥的史料中感受到了一份"惊险"与"刺激",而且近距离"触摸"到宋代司法.该书系统探讨了宗教与身分两个因素与宋代司法的关系.毋庸置疑,司法并不是脱离社会文化的"绝缘式"存在,而是与社会文化诸要素错综复杂地紧密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和影响.如美国学者庞德就认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