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发展是社会运动变化的必然趋势,但社会发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取决于人的选择。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并带动政治的、文化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在社会活动中总是以为我的方式,选择满足自己需要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现就是社会主体在尊重社会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的历史观 ,是和选择论这种非决定论的历史观相对立的。但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又是和宿命论的、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相区别的 ,它不仅承认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 ,同时承认历史发展中人的历史活动的选择性。作为两种历史观 ,决定论和选择论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为历史发展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 ,历史的决定性和历史的选择性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依存的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表现于人的有选择的历史活动之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决定性 ,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决定论,经历了神学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和理性历史决定论等历史形态。马克思在历史决定论领域完成的理论视角转换,就是在社会实践这一认识论的首要观点的基础上,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统一起来。由于这一理论视角的确立,就使历史决定论成为一种体现规律客观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双重属性的理论形态。那种所谓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统一的说法,实质上是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理解为机械历史决定论,因而要从这个理论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5.
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是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是指人民是价值的享用者和评价者。过去我们对后者有所忽视,未能找到一条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则将人民视为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并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自然、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它既是客体运动的过程,也是主体构成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有客观必然性又有主体选择性,是两者有机结合、和谐作用的结果.而社会历史的最终选择仍然取决于社会物质的现实状态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发展的,发展是历史的;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历史教学是传播发展的,就更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历史教学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现实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才能又好又快地服务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育时机作为德育过程中的客观条件,不仅是实现教育者德育目标的有利条件,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是德育时机的本质特征,对二者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分析,旨在为今后德育时机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主体的追寻--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主体的缺失;(2)主体的发现;(3)交互主体性的建构。“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提出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定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段逐步成长的历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结晶。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真总结国际和国内的实践经验教训,并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对于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要深刻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均衡发展观,准确把握教育均衡发展的层次性,正确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要正视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长期矛盾,认识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制度缺陷,警惕教育发展中的"低水平"和"高水平"均衡陷阱,了解我国社会教育流动的新特点;要把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均衡发展观,重点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以来,人类普遍处于危机之中,其中理性的异化是最严重的,理性的异化导致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从而使人类陷入经济发展与生态失衡的恶性循环,生态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科技理性异化导致的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片面发展观,日益显示出其弊端,有鉴于此,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对理性异化的恶果的否定,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地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把关注民生放到重要地位,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决定的。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民主和民生是以人为本的两个侧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轮子,要以民主促进民生。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方法上。具体说来,又主要表现为:以立足三情来紧密联系实际,用着眼发展来抓住事物的根本,因统筹兼顾使辩证方法得到创造性的运用,以勇于批判来发扬科学精神,靠一力创新做到对历史转变的超群出众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首次被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使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完善与严谨,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自我反思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开展的经常性实践活动,又是在这些活动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完善的重要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是党的自我反思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忧患意识是党自我反思的动力,自我反思的标准因历史任务的不同从单向走向了多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是扎实推进党的自我反思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文献资源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硬件建设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