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史学界关于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的开明专制带有“确定的资产阶级性质”,俄国是通过开明专制“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说法提出异议,认为:1.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是由于当时俄国客观历史环境所决定;2.它并不具有“确定的资产阶级性质”,而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新的形式,实质上依然是封建沙皇专制;3.它不但没有使俄国“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和“推动俄国封建君主制逐步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反而巩固和加强了其农奴制度与封建沙皇专制,从而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以后俄国和欧洲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史学界关于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的开明专制带有“确定的资产阶级性质”,俄国是通过开明专制“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说法提出异议,认为:1.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是由于当时俄国客观历史环境所决定;2.它并不具有“确定的资产阶级性质”,而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新的形式,实质上依然是封建沙皇专制;3.它不但没有使俄国“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和“推动俄国封建君主制逐步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反而巩固和加强了其农奴制度与封建沙皇专制,从而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以后俄国和欧洲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明代洪武年间的封建专制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洪武年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高度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局面。本文着重分析洪武年间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并进而阐述和探索其作用与影响。一历史发展到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日益强化。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统治机构之完备,皇权地位之崇高,都无出朱元璋之上者。洪武年间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以往历朝专制统治的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尊孔与专制     
历代帝王都尊孔,是想用孔子的理论为专制服务,再用御用文人进行不断的篡改充实利用改造,创建一整套的封建专制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的理论冠冕堂皇,使残酷的等级社会看起来合情合理。帝王们喜欢孔子。看重的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事君以忠”,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至于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哪一个皇帝又听得见做得到?帝王尊孔就是为了专制,而专制又需要尊孔。他们左手拿着专制的大棒,右手打着孔子的旗号,决不允许任何异端的存在,决不允许有人挑战权威。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悖论——评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明专制思想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将“开明专制”视为实现民主立宪进程中的必要步骤。其内涵是指在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实行一些开明的、带有资本主义民主色彩的统治政策,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渐进的思想。这在专制之风浓厚的近代中国是有其合理性的。梁氏先后三次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实践证明,以开明专制求民主政治之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开明专制本质上仍是一种专制政体,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不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旧的统治秩序,而去实现开明的政治,这只能是一种违背历史客观规律的空想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和唐甄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他们在学术上造诣不同,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方面却有很多接近之处。他们都冒着砍头的风险,以鲜明的立扬,激烈的言词,抨击了封建专制的危害,描绘了自由、平等的社会兰图。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先导。(一) 我国封建社会的时间长,人民遭受封建专制的迫害也特别惨酷。自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后,百代都行秦政法,虽屡次改朝换代,这种国家机器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开明专制”是东欧一些国家走向近代化的开端。与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的英法等国不同,这类国家没有革命政权的暴力可资凭借,只能凭借旧政权的专制权力来推行改革。它们的“专制”措施,既有反人民、反革命的一面,也有强制封建顽固派转化的一面。革命打先锋,改革收其功。东欧这类国家,为了避免暴力革命,为了与英、法等国抗衡,吸收了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改革的经验,甚至在某些局部走在前列,从而为后进国迅速赶上先进国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专制两千余年,专制思想不断强化的同时,反专制思想也随之萌芽、发育、成熟。从先秦诸子各家的论述开始萌芽;到董仲舒的“挟天威以令天子”理论将其逐步发展;再到朱熹及黄宗羲,使这一理论起于成熟。尤其黄宗羲批判封建的一家之法,并提出新型“法治”的改革蓝图,对今天的民主法制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武帝拓跋Gui据有中原后,北魏政权进入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蜕变期,而变化的根本点是专制皇权的形成,这一过程突出表现在其都城的建立,部落离散,官僚政体的建立,正统形象的确立等方面,最终以嫡长子继承制的初步确立而宣告完成。  相似文献   

11.
皇权神化是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它渊远流长,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秦汉皇权神化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后果进行探讨,对于了解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特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对于了解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封建地主阶级总结了以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经验,继承并发展了“王权神授”论,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法、阴阳家相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揭示封建专制制度与封建专制思想对档案工作的危害性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灾难。对健全民主与法制,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档案的本来面目,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运动。这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一九一五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展开勇猛的进攻。他们反对袁世凯之流推行的政治专制和思想文化专制,主张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民主;反对对封建文化传统的迷信、屈从,主张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对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保守复古,主张革新创新,从而掀起了我国“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从赢秦起逐渐发展,阶第性地层累使这种封建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化、制度化,进至明清两代,便达到空前的程度,甚至在世界中世纪范围内来看也堪称典型。这种体制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种体制在不完善时期,主要表现特征为:封建君主滥施淫威,对民众采取肉体的惩罚和劳役的超负荷剥削;地方分权也较大,秦汉时期的令守即是。同时由于氏族血缘的亲亲关系的遗留和残存,封建贵族的统治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封建政治的残酷性则给这种作法以嘲弄。地方权力总是  相似文献   

15.
封建专制主义,在我国历史上留连了二千多年。它不仅对当时的礼会生活、而且对以后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今天,它还象梦魇般地纠缠着一些人们。林彪、“四人帮”时期,更是到处晃动它的魔影。可见,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和研究已是一个不可懈怠的仟务。批判,必须认识批判对象本身。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面貌,应该探究滋育它的社会温床。本文就是试图对有关这两个问题的某些侧面作些粗浅的、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各国都曾有过封建专制主义。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源于先秦奴隶制 ,延续至明清 ,历史过程特长。它的基本特点是 :皇帝利用中央集权制肆意独裁 ,君权神化 ,君统与宗统相结合 ,皇帝官僚享有种种特权。它的要害是决策不民主 ,一人说了算 ,造成严重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相对开明的时代,但是也摆脱不了封建专制的阴影。在唐代开明专制之下,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体,即在参与朝政中受到贬谪的官员。他们的进退出处及心路历程揭示了这种开明专制的本质。他们的诗创作,成为我国古代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民族化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上册第二章第2节《欧洲封建国家改革》曾提到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改革,他们以“开明专制”自诩,表面上采纳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些主张。一些学生自然会把君主专制与“开明专制”联系起来考虑,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在封建专制时期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证据取得方面的性质、异同,以及我国封建社会在证据取得方面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明朝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是《明朝前期的经济和政治》一节教材的两个重点内容。其中的难点是:关于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要讲清明太祖的措施与元末农民战争的关系,进而正确说明元末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和明太祖的历史贡献,关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既要阐明其积极作用,又要揭示其消极影响,这是很不容易的,教师在备课时应下些功夫,对教材作一番深入的钻研,以便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