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腊神话中,狡猾的西绪福斯终于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被施以最痛苦的惩罚。每天早晨,西绪福斯都要将一大块石头推上高山,而在他以为已经到达时,石头就会从他手中滑落。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相似文献   

2.
和希腊神话人物西绪福斯一样,<老人与海>的主人公也处在人生"困境"之中.但他敢于直面命运、抗拒命运、维护人的尊严的精神却具有永恒的意义.对西绪福斯困境的人生思索饱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的情怀,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西绪福斯到福贵,表现了余华对西绪福斯的发展和对其加以中国化的成果。另外,也表现了余华与古希腊神话在宿命论上的共识。西绪福斯和福贵的命运都是注定充满艰难和磨难,但是具体而言又有所不同。他们都对生活作出了救赎的行为,但是方式各异。他们的故事中所强调的对象又有些许差别,集中体现在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4.
希腊神话中,狡猾的西绪福斯终于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被施以最痛苦的惩罚.每天早晨,西绪福斯都要将一大块石头推上高山,而在他以为已经到达时,石头就会从他手中滑落.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相似文献   

5.
用一种异常繁重、单调重复、徒劳无功而又永无止境的苦役来惩罚人,大概是人类所能想象得出的最残酷的惩戒方式了。当“西绪福斯”伸出双臂和“吴刚”抡起板斧的时候,他们就命定了必然要陷入神意安排的刻毒的“二律背反”之中。而“西绪福斯”和“吴刚”所命定要陷入的“二律背反”境地,也正好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荒诞的生存困境的绝妙象征。这两个完全独立的神话故事在许多方面所体现出的惊人相似与一致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吴刚伐桂”和“西绪福斯推石”是中西方人对人类普遍必然面临的根本问题——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和生存意义——的体悟的神秘象征性表述。当然,作为两种完全独立、截然不同的文化铸造的结果,它们又不可能不体现出彼此的文化差异。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看,同为受罚者,“吴刚”就只是一个因过受刑的普通受罚者,在他身上,我们既看不出对超越的追求,也看不出对神意的反抗。他纯粹是一个藉以向道教徒们昭示道教清规神圣不可侵犯的抽象的符号化的人物;而“西绪福斯”处处与神争斗,蔑视神、反叛神,体现出人类与神抗争的生存智慧。他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始终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战士神式的英雄。因此,“吴刚伐桂”只是一个含有道德教谕意味的惩戒故事,而“西绪福斯推石  相似文献   

6.
普罗米修斯作为古希腊神话中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和狄奥尼索斯、西绪福斯、奥德赛等人一样,是数千年来西方文化中的原型人物,这一形象在后来的艺术家或哲学家的笔下因为彼时所处的精神、文化或政治需要,被放大、  相似文献   

7.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荒诞"是其表现的对象和主题。以加缪《西绪福斯神话》为理论依据做互文式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作为文学文本的荒诞派戏剧中所蕴含的有关于荒诞的产生、表现、价值等哲学思考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我最喜欢的散文之一是加缪的《西绪福斯的神话》(另有汉译本《西西弗的神话》),据说这部作品在出版后10年间,就被翻译成85种语言,成为一代青年的枕边书。当然了,这是所谓哲学随笔,既不如余光中的散文那么唯美,也不如余秋雨的散文那么煽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
西绪福斯是古代希腊神话中悲剧命运的化身,是一个受难者的形象,而在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加缪的心目中,西绪福斯就是现代悲剧的英雄。当神判处西绪福斯把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当石头即将到达山顶时,因其自身的重量又滚落下来,西绪福斯则需再继续把它推上山顶,如此来回往复,不得间歇。神认为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普罗米修斯(Prom etheus)因替人类盗火,被鹫鹰每天来啄食其肝脏的痛苦,也不是中国古代那种刑天砍头、鲧被诛杀的悲壮,而是永不停滞的无望劳动。加缪认为,西绪福斯能够以夸父逐日般的勇气,追寻他的存在的价值,执着地迎接厄运,这比他所…  相似文献   

10.
西绪福斯是加缪用哲学随笔塑造的具有象征性的形象,是莫尔索用文学语言描绘的艺术人物,是人间的、现实的西绪福斯。他们相互阐释,相辅相成,完美地体现了荒诞哲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加缪都曾经用西绪福斯神话来象征人生的荒诞与虚无。面对生存困境,他们从各自生命哲学的起点——绝望与荒诞出发,不赞成自杀,不相信关于天国、过去与未来的虚幻希望。并诉诸于反抗的行动去赋予无意义的世界以意义,其生命哲学都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西绪福斯是加缪用哲学随笔塑造的具有象征性的形象,是莫尔索用文学语言描绘的艺术人物,是人间的、现实的西绪福斯.他们相互阐释,相辅相成,完美地体现了荒诞哲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金色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它引入西绪福斯神话以突出人类在荒诞的现实处境中的责任。它借鉴了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却挣脱了经典女性文学作品婚姻家庭的窠臼和“闺中情怨”的模式。为了扩大文本的社会维度,莱辛还在《金色笔记》中融入了发生在20世纪的真实历史事实作为小说的前文本。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中,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策略披广泛运用。无论从狭义的互文性还是广义的互文性来看.《金色笔记》都具备互文性的鲜明特征。本文以《金色笔记》为分析对象,着重讨论该作品与西绪福斯神话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以及女性主义文学传统之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要说的是西绪福斯虫,它在我们滚粪球虫类中,是身体最小而热忱最高的一位。它手脚麻利,跟头翻得惊险,下坡滚儿打得异常迅猛,从难以行走的路上跌下来后,总是不顾一切地再往上爬。这些绝活儿,没有谁能比得了。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位永不休息的体操健将,拉特来伊给它取名为“西绪  相似文献   

15.
施圣陶 《中文自修》2005,(10):34-34
我从梦中醒来,坐在陌生的床上,床又硬又冷,四周的空气十分干燥。“西绪福斯!快点起来推石头吧!”坐在我对面的工友已经穿好衣服了,只见他满脸皱纹、衣衫褴褛。  相似文献   

16.
推巨石上山     
只要你读过古希腊神话,便会对西西弗斯神推巨石上山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把西西弗斯看作一个“喻体”,以他来比喻我们人类,并藉以追寻、研究人类的生存意义。不过说实话,我对一些人的观点不敢苟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海明威生平和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然而,国内尚缺乏专题研究这一问题(从邱平壤的《海明威研究在中国》一书可以看出).究其根木原因,就是我们传统中为文人避讳的思想在作祟.因为海明威是自杀的,而自杀历来被人看成是儒弱的和不光彩的事情.其实,我们毫无必要也不应该回避这一问题.加缪在《西绪福斯的神话》中说:“真正严重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人生是否值得还是不值得活下去等于是回答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历史上许多哲学家认为:追求死亡与追求幸福是一致的.他们的立论是:死亡具有二重对立的意义—最大的不幸与最崇高的善.“死亡是生活的全部毁灭,而生活本身却是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美好与邪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是广东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今年的广东地理试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今年与去年试卷的考点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特点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习作题目】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题目自拟。【习作要求】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曾在我们的眼前和心里驻留过。我们要选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且具有典型事例的人来写。这个人可以是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也可以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我们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些人像一阵轻风,很快从我们记忆中吹散了,有些人却像一棵大树,牢牢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田上。哪些人曾经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选择一个人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