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红 《寻根》2003,(6):99-100
白族主要聚居于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可以溯源到南迁的古氐羌人,形成于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其祖先史称为白蛮、白人。高姓在现今白族的姓氏中排行于第六位,位于赵、杨、李、董、段之后,是今天白族中的一个大姓。白族中的高姓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由鸡氏改为高姓。白族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形态。由于原始时期的人们大都相信,各氏族与某种植物或者动物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就把它看成是本氏族的保护者或者是本氏族的图腾标志与名称,并通过图腾对自然和自然力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2.
<正>"I will feel painful at any declined culture. We will be condemned as criminals if Kunqu Opera dies out because of us, just like we break porcelains of the Song Dynasty or bronzes of the Shang Dynasty. That is why I dedicats myself to reviving Kunqu Opera. I think it has never been too late if we do it."  相似文献   

3.
Golden ornament of sun birds is an object unearthed from the Jinsha site near Chengdu, capital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2001. Made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Shang Dynasty (1300 - 1046 BC), this hollow-out work is composed of two layers. The inner layer features 12 revolving dented sunrays evenly distributed to form a circle.  相似文献   

4.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only a sports event but also offer a great chance for cultural exchange. In celebration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the Capital Museum hosted a grand exhibition Memory of China: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aiming to showcase the brilliant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o the people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略论——以成都平原先秦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墩文化(或称三星堆一期文化)一三星堆文化一十二桥文化一晚期蜀文化,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古蜀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以至融合的历史轨迹。在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进程上,集中代表了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学借百年校庆的机会,邀请海峡两岸的学者,以“全球化与黄土文明”为主题举行学术论坛,是很有意义的。我想围绕这个主题,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向大家请教。一、黄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所谓黄土文明,应该是指孕育、诞生和生长于我国黄土高原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文化形态。中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我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区,东西千余千米,南北约700千米,全部面积约40万平…  相似文献   

7.
长恨绵绵,为情所困——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恨歌》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反传统地将杨贵妃的形象正面化,扬弃百姓对唐明皇的理想化,描述了一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体现了诗人追求功利的淡化与艺术的深化。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使此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许宏 《寻根》2010,(3):4-12
<正>说到二里头的历史意义,大家经常说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应当说,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中国考古学近百年的研究探索,使我们知道华夏文明的源头要上溯到更久远的新石器时代,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则是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自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 ,“文明对话”为国际学术界所广泛关注 ,通过对话 ,人们似乎找到了克服人类文化危机的灵丹妙药 ,但本文认为 ,对话作为增进了解的手段固然重要 ,然而学会相处作为目的比练习对话更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 ,不同文明实体甚至敌对的文明实体 ,如果不想同归于尽的话 ,首先要学习相处的艺术、相处的智慧和相处的态度。儒家己立立人的忠恕之道、和而不同的处世方式、道并行不相悖的宽容态度、仁民爱物的情怀、天下一家意识等等 ,都是相处之道、相处的智慧。开发并张显这种智慧对于化解全球性部族对抗、文化危机、宗教冲突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杨东方 《寻根》2007,(2):23-28
进士及第是读书人的最高梦想,也是人们对读书人的最高期望。唐人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表现初登进士的欣喜心情,而大宴曲江池的盛况也表明了当时社会对于登第读书人的重视。一些小说、戏曲也极力宣扬、渲染读书人科举得意之后立刻高官厚禄、皇帝赐婚、衣锦还乡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一 序論 "詞衰於明",這幾乎是研究詞與詞史之人的一個普遍共識.即如劉毓盤之<詞史>,就曾寫有專章,題曰"論明人詞之不振"①.吴梅之<詞學通論>亦以為"詞至明代可謂中衰之期"②,至於王易之<詞曲史>,則直指明詞為"入病"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陶瓷对亚非社会文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瓷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典范。华瓷具有强大的调适功能,广泛影响陶瓷之路亚非国家的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风俗向善、审美理念趋真,改变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文化心态,进化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观察到的西方某些学者研究"中国学"的三个新视点中国学术思想要走向世界,也许应对"海外中国学"有所了解。最近阅读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有些想法,很想和大家讨论。但我不是研究"海外中国学"的专家,只是从我的专业(中国哲学)的角度关  相似文献   

14.
边百森 《寻根》2011,(1):140-141
“小云南之名,正史不见经传”之说,困扰着以山东沿海为中心寻根人的思路,成为“不解之谜”。专家判断:在洪武年间即有“小云南”一词。顺着这一方向,笔者又查阅了一遍《明太祖实录》,果有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杨馨远 《寻根》2003,(1):115-120
河北素有发达的文化、农业和手工业,也是人口密集地区。但在明朝初期,河北却成了今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河南、陕西以及内蒙等省份移民的入籍之地。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造成、移民对河北究竟有什么历史作用呢?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和全国地名普查的第一手资料,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多方研究。本文所指的河北,基本是以现河北省界为基准,为能更符合历史状况,仍含今北京、天津二市辖区范围。一、移民的历史背景元朝统治时期,其社会经济虽有发展,但存在着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尤其是蒙…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城市文明的兴起——论成都早期城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以近年来成都平原最新考古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献资料对成都城市的产生和形成进行了再研究。本认为早在4500—3500年前,成都平原就具备了产生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到成都十二桥宫殿建筑群遗址,是成都早期城市产生和初步形成时期,开明王朝迁都成都,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因而成都是具有4500年悠久历史的化古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明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春瑜 《中国文化》2006,(2):164-165
2004年,我在京中一次文友的聚會上,與武漢作家、以出版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享譽文壇、近日更榮獲茅盾長篇小說獎榜首的熊召政先生聊明史。甚投機,便脫口而出:“我要寫一部明朝的書,書名就叫《看了明朝就明白》。”素以捷才见稱的熊先生立即說:“好啊!我也要寫一部書,書名叫《看了明朝不明白》。”我倆不禁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8.
潘忠泉 《寻根》2006,(3):87-89
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是常有的事,但无论如何兴亡隆替,有关前代的历史记载却并不断绝,且常有因革之朝为前代修史,即便是天人共弃的无道暴君,也只是革其命但不革其位号,于是有位号则有纪年,有政令则有实录,自春秋以来一直如此,自古及今,从未间断.惟有明代的建文朝是一例外.它存在四年,但在明成祖朱棣“靖难”胜利之后即被革除,使其从历史记载中生生消失,使建文朝很多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形成诸多遗案.数百年来,众说纷纭,屡屡成为史学家们的热门话题.那么,建文朝是如何被革除的呢?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捷足先登且兴旺发达;建基于内陆型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五伦”观念乃是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其最为根本的伦理精神属性。尽管这种伦理意识曾遭致从古代先哲到近、现代思想家从未间断过的质疑和抨击,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依然是人们在应对实际生活时所可能采取的最好的伦理安排和道德选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原人民应当结合现代化的要求,对这份精神遗产加以改造,使之能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生活方活中的有益思想成分,在塑造中原新文明中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