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探索构建汇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文化育人体系路径,有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集育人主体之力,打造全新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从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文化层面解析文化育人体系的构成,并基于顶层设计完成各个部分的构建,把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专业课教学以及思政教育工作中,助力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国家发展创新的灵魂,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培根铸魂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大有作为的历史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潜力和水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校重要的育人价值导向。高职院校应完善课程设置,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文化全程育人体系;依托民族文化的特色优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借助学生社团活动,构建校园文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感;筑牢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工作育人实效,实现多方发力,用文化的力量淬炼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德,砥砺学生品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务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尊重文化的根本属性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构建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将高校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需要抓住传统经典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并在主流文化引导下,达成健康文化精准供给,形成“全员文化育人、全过程文化育人、全方位文化育人”的机制,要保证学生成长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校园,有担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具体策略有培养双师型队伍、构建文化课程体系、整合并优化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化育人应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挖掘高校文化及其构成的深层内涵,探索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推动功能和作用。通过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制度文化、发扬伦理关怀、优化人文素质教育、倡导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策略,充实文化立德树人内容、夯实基础、优化体系、丰富内涵、彰显成效、践行要求、激发生命力。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本体功能,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高校文化育人应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挖掘高校文化及其构成的深层内涵,探索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推动功能和作用。通过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制度文化、发扬伦理关怀、优化人文素质教育、倡导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策略,充实文化立德树人内容、夯实基础、优化体系、丰富内涵、彰显成效、践行要求、激发生命力。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本体功能,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必须做到育人方向不偏、教育者先受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的主要方式,要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把时代精神、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发挥思政课移动课堂的功能,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是指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本文通过对文化生态特点的分析,提出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生态的引领作用、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在文化育人实践过程中,培育塑造人的思想信念,锤炼健全人的品格行为,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以成人为目的,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65):1-3
文化育人关乎学生的道德成长。作为班主任注重文化育人,可推动班级文化的构建,凝练育人工作理念,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形成助推学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让班级文化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情怀,激发其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文章试从文化育人的视域,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分析班主任工作中"文化育人"的意义,探究班主任工作中文化育人的原则和路径,进而总结一些班级管理的有效建议和对策,以指导文化育人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班级管理和立德树人工作,进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我国新发展阶段,要紧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实施“三全育人”工作,将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引领贯穿到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为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今天,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传统育人方法的合理内核,发挥其育人功能和社会责任,进一步引领社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传统的爱国主义传统资源,通过在校园文化中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形成牢固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是大学基于"师生"主体,以文化资本为核心逻辑演化而成的"教学文化生态场域"、"学术文化生态场域"及"管理文化生态场域"关系构型。在这个构型中,大学教学文化、学术文化及管理文化既相互区别,自成子场域,又相辅相成,整合形成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在大学场域关系中,教学文化与学术文化是对立统一的,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是主体交叉的,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是管理在调节教学与学术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就大学文化生态场域资本流转所处的地位而言,教学文化生态是本,学术文化生态是根,管理文化生态是魂,三者权力主体交叉、资本交流多元,成为大学场域不灭的冲突和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与冲突形成了"三域"的有机联动,为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治理提供了现实的际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心性论思想有助于抵御唯利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与崇高的道德追求有助于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可以有效地遏制学生中日益泛滥的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大学学科文化规约功能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基本逻辑.认为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和规范体系作为学科文化的核心要素,通过学科知识规范、知识权力调控、学科制度约束和学术道德自律的方式支撑着大学学科文化规约功能的实现,而且规约功能的实现是由学科价值观管理到学术道德自律的动态过程,是显性与隐性规范的共同作用过程,是整体性文化规约与学科差异性文化规约的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设具有教育学院特色大学文化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以自己的活动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文化状态也就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状态,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综合性尺度。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或亚文化,是大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等。要建设具有教育学院特色的大学文化,必须在借鉴一般大学文化建设经验的同时,从教育学院的具体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促进发展、改革创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院校仍属于大学的范畴,而大学的性质是它的文化性,办好学校的关键是要全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大学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超越功利的独立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学生可通过协商民主机制,将自身的诉求与大学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管理者的目标平衡与融合,通过制度性渠道与程序参与大学治理,实现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权利,构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增强大学相关决定的正当性以及被接受性,提高治理效能,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客观限度,大学应根据事务性质、学生参与能力、参与意愿等因素,确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方法和范围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大学发展过程中 ,大学除了传统已经形成的学术自由、注重研究、服务社会精神外 ,还应具有关爱教学主体的精神。大学应以此为基础 ,通过尊重学术自由 ,培育大学文化 ;依托科学研究 ,创新大学文化 ;增强服务意识 ,拓展大学文化 ;关注教学主体 ,提升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训的生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学校训生成的智慧与理性萌芽,对光明与自由向往的出场形态,兼具科研与实践功能的推进机理,彰显服务与使命意识的文化自觉,构成了西方大学校训生成的演进过程.中国大学校训的演进生成,蕴含了传统文化基因的气质理想,嫁接了西方现代大学校训的文化要素,留存着中国学人上下求索与革故鼎新的实践印迹,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校训生成的诸多挑战,亟待破译大学制度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