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二奴局》是哈尼族聚居地区长期广泛流传的长篇叙事史诗,内容博杂、气势恢宏,具有鲜明的哈尼族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保留有大量口述文学的特征,从口头程式理论出发,以程式、主题、叙事范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推导史诗的传承特征,能够把握哈尼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进一步探寻哈尼族民间文化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广西红水河中下游流域的《董永和仙女歌》是壮族的口头诗学唱本。文章运用口头程式理论来分析,发现有反复出现的语词程式、丰富多样的句法程式和相对固定的主题程式。这些程式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壮族歌师扩充唱本内容的丰富性和减轻快速构筑诗行的压力,还有利于听众理解和传承孝道思想,进而强化壮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一体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人民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之所以规模宏大、卷帙浩繁,与口头程式有极大的关系。本文运用"帕里—洛德理论",通过分析程式套语、程式结构以及语言修辞的程式等,指出了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结构在《格萨尔》传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格萨尔艺人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5.
"口头程式理论"是研究口头传统的一个重要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多种语言传统的跨学科研究中。文章从口头传统的概念入手,分析其语言特点和程式化的表达形式。探讨程式理论在西方口头传统研究中运用的同时,对比中国《诗经》中的套语模式,分析口头传统的语言特色和内在程式,为口头传统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梅葛》和《查姆》是楚雄彝族从古至今口耳相传的史诗。这两部活形态的史诗之所以广为传播、在流传区域彝族群众中家喻户晓,与口头程式有极大的关系。运用“口头程式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来探讨《梅葛》和《查姆》的口头传统特征,对史诗语词程式中数字程式、人名程式、方位程式的分析和句法程式中平行句法程式、韵律情况的分析,指出《梅葛》和《查姆》中较为典型的程式运用情况,这些程式的运用为史诗吟诵者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也加强了史诗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土族叙事诗《祁家延西》的程式特征、歌手表演中的创作和叙事诗创作的语境三个方面的分析,揭示民间叙事诗具有的一些口头特征。  相似文献   

8.
《宋书》语词考释前人成果颇丰,但因其卷帙厚重,语词数量众多,研究难度较大。本文考释其中四个词语:枭首大航、瞻谢、解故、簿。其中"枭首大航"与"簿"的意义未见前人研究。"瞻谢""解故"在《汉语大词典》以及中古语词研究著作中的解释均可商榷,本文试为辩证。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部历史巨著, 历代注家不少。但是, 有些语词的旧注颇多歧说, 未能说明问题; 有些注释启人疑窦; 还有些没有注释。多年来, 我们研读《史记》, 对某些有疑义的语词及叙述作了一些考证。因《史记》疑义语词不少, 文章篇幅有限, 不可能一一列举。特遴选数个以示说明  相似文献   

10.
整理和注译《三国志》常常会遇到一些语词方面的问题。由于对书中一些语词的不了解,造成的误注、误译甚至割裂语词的现象时有出现。本胪举十余例并加说明,以引起标点注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禅宗语录、唐宋文人笔记、元杂剧等口语化程度较高的文献中,使用的方言词语也较多,这些词语有些已经在现实语言中消失,完全成为古语词,例如"打剥""看客"等;有些依旧保留在人们的口头中,成为现代的方言词语,例如"喷""歇""?头""恶水"。  相似文献   

12.
哈尼古歌是哈尼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凡的艺术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近年来,政府对部分哈尼古歌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归档和整理。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多元文化的渗透以及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哈尼古歌的保护传承出现了传承人断层、受众群体小和演唱功利性突出等问题。在哈尼古歌保护传承中,应高度重视政府、社会和哈尼族三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只有如此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说文解字》一书中有关古代舞蹈的收字作了较详细的考察和归纳 ,认为从中反映了中国古代舞蹈较复杂的内容 :古代社会的劳动生活、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以及古代先民狩猎生活。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羽饰在古代舞仪中的重要位置 ,它折射出原始舞蹈的起源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声音和活动图像是承载哈尼族口碑文化的最主要的媒介,数码音像技术是我们记录、传承、宣传哈尼族口碑文化的首选技术手段。只有记录保存声音和活动图像才能最大限度地、原汁原味地记录保存哈尼族的口碑文化。  相似文献   

15.
清代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是一部专门收集古书注解的工具书,在书前《经籍纂诂姓氏·分纂》和《经籍篝诂补遗姓氏·补纂》两个文件中所公布的被收入《经籍饕诂》的主要训诂文献,有一部分表述不清,今对其进行考辨,并统计被收入的主要训诂文献总数。  相似文献   

16.
宋代花卉词的大量出现与宋代朝廷的享受之风密切相关。花卉词体现了宋词平民化、世俗化的倾向,也显示出词人嗜尚清雅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对于何为宋人眼中的"当行家语",历来研究者在列举了各家对宋代词人词作的评价后,仍然未能作一个全面而明确的解释。通过分析苏轼等宋代诸家词作,结合各家词论,认为"当行家语"应包含有五个方面的评价因素,即是否协律、内容上的拓展、形式上的创新、风格的多样性、语言的轻快自然通俗。王国维的"境界说"和临桂词派的"重、拙、大"是对宋人"当行家语"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朝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兴起于唐末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持续了千余年。与科举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两种教育制度。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教育体系,同时还是当时的学术基地,也是古代藏书和出版的重要机构,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书院研究可为当代高等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掌握好汉字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前提,而古文字又是古代汉语学习的必修内容。文章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资料入手,对汉字的本义、形声字的发展规律、古代汉字的异化现象及其蕴涵的古代文化信息等进行了系统讨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文字对我们准确掌握汉字的本义、读音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等都有重要帮助,同古代汉语学习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