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冯先生随着清华大学流亡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民族兴亡"启示和激发"了冯先生的爱国情愫。为了复兴中华,他奋笔创造哲学体系,同时还直接投入联大的爱国活动。他出任校歌校训编制委员会主席,与同仁们殚精竭虑地一起进行创作,其中著名的校歌、进行曲的歌词以及纪念碑的碑文,均出自冯先生之手。冯先生的美文极大地张扬和鼓舞了联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促使了师生们的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为联大培养爱国志士和世界一流人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2.
革命纪念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青少年德育的第二课堂。随着新馆的建成开放,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在讲解服务、形式创新、馆校联合、展品挖掘、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关键的部分。许多学者对西南联大精神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实践路径传承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当前昆明高校学生群体对西南联大精神的认知情况。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西南联大精神相关知识的融入,且宣传手段较为单一。据此提出高校开展西南联大精神传承教育的建议:首先可将西南联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中,凝练其精神核心;其次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挖掘联大校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再次通过网络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最后还需培养一优良批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4.
西南联大的科学精神,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指出,科学精神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刚毅坚卓”的校训,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西南联大办学的指导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是西南联大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严格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是西南联大科学精神的文柱。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促进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西南联大科学精神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感,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积累了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西南联大的联合办学是抗战时期的被迫之举。不同的背景、传统、分工安排及归属意识,使得联大内部出现过许多矛盾与冲突。实施有序管理、激发爱国情操、熔铸办学风格,是联大缓解矛盾的主要举措。这可以为当前我国高校矛盾的化解提供若干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积攒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荣历史,继往开来,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使命;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保存中国的教育精华,国内多所高校内迁云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内迁高校之一。它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虽然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但西南联大却创造出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这正是不朽的西南联大精神影响的结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弘扬和发展,对我们当下学校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同和践行情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变革的时代在大学生身上留下显著特征:他们的成长历程与国家的崛起之路相交叠,处于数字化成长与网络化生存环境中,存在着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下的文化困惑。调研结果提示教育者,推动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应更加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其学会爱国激情的理性表达;引导大学生矢志于艰苦奋斗,在实现中国梦中放飞青春梦想;还要注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大学生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学术自由是大学追求学术发展成就不容或缺的基本条件,对于大学和大学人来说,维持大学的生命活力不能不没有学术自由的环境,而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并与抗战相始终的西南联合大学,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自己的灵魂和其基本的价值观。因此,深入研究和着力探讨西南联大的学术自由,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针对可行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师生在蒙自生活学习期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边城蒙自的妇女解放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当今世界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现实场域已然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抗疫作为一场最广泛的爱国主义实践,直接推动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积极践行与发展.文化逻辑是一切文化活动的中枢,新时代爱国主义正是基于“家国情怀”“王道之治”“天下为公”的中华文化滋养,才在人与国家...  相似文献   

13.
媒体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媒体在介质与形式方面都在发生着重要的进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创生了新媒体。新媒体具有许多过去旧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在大学文化创新方面可以产生更多的推进力。然而面对新媒体的优势与运用,许多高校在管理理念、硬件建设、运行机制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致使在运用新媒体创新大学文化时产生了诸多不适。高校还应重塑新媒体运用的理念、创新新媒体运行机制、加强运用新媒体的人员培训,进而为大学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张鸣乐 《科教导刊》2021,(2):103-104
本文立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背景,围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展开探究,并提出了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举措,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南联大成为一所人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秉持并实践了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学制度,自由的学术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西南联大成功实施通才教育提供了制度、思想、师资方面的保障。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通才教育上,面临着理念认识不全面,师资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西南联大通才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通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南联大作为一个战争时代的学术组织,体系严整,运作规范,其内部组织主体之间有着较为成功的协作与互补.这为它自身的高效运转和拥有超强的组织生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也是全国人民最纯洁、最朴素的情感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扬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立强国之志、育爱国之才,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将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遍地生根发芽,在爱国教育滋养的旗帜下开出民族花,结出爱国果。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厚植大学生的爱党情怀、报国情怀和为民情怀,这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从知、情、信、意、行5个维度着力,引导大学生"明知""育情""笃信""炼意""践行",从而将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深植于心、实践于行。  相似文献   

19.
西南联合大学在8年的抗战岁月里,用执著与艰辛为国家的人才培育、文化承续、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结合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心理情感、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等,浅析了这些贡献的某些内在原因,为后人理解西南联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比较研究等方法,在阐述爱国主义概念、基本内涵及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在高校体育中要结合中国辉煌的近代奥运史、中华体育精神、中国运动员体育经典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先进文化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途径和方法是守好体育课堂主渠道、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教师以身作则践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