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着"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思考,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人",跃龙中学将办学追求定位为:传承"龙文化",弘扬"龙精神",培养"龙传人"。以"龙文化"校园浸润人,以"龙精神"课堂振奋人,以"龙传人"校本课程培育人。  相似文献   

2.
<正>讨论中小学教育与新国学之间的关系,前提是要明确学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一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学校教育是把一个"自然人"通过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章太炎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对国学有个粗略的论断,即"一国所有之学也",即一个国家所有的学术或文化,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新国学"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具传统性与时  相似文献   

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教育的实践探索,对此做出了回答.在"培养什么人"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改革开放后的"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到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怎样培养人"上,始终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为谁培养人"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改革开放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再到新时代教育的"四为服务".不同历史阶段,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时代的差异性,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立场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4.
张毅 《中国德育》2013,(10):19-2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3年年初,教育部召开研讨会,筹划启动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核心的"立德树人工程",进一步落实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社会责任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力之源,中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正是社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23)
张志坤7月24日在《人民日报》撰文: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以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劳动者为目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教育目标由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职业人",把培养"职业人"的职业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地方院校:你往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方综合性普通高校把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拔高层次会力不从心,降格以求也会浪费资源.培养职业技能,教会操作方法,这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操作之"术",还有视野、眼光和思维方式.只有进入这一层次,普通高校才有可能区别于职业技术学院,才能拥有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和发展后劲的技术人才,培养"专业的人、文化的人和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7.
崔学宝 《文教资料》2007,(35):159-160
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核心,更是世界文化的核心,音乐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有效的手段。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向"多元音乐文化"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和社会"接轨",培养出全面的人,特别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体现出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培养基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数学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一、利用我国古代数学成果"数学是人类文化和智慧成就中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教学与管理》2013,(27):27-29
文化即"人化",什么样的文化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培养什么样的学校人(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因而"和谐学校人"的培养无疑需要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作为支撑。毋庸置疑,这种"和谐学校人"的培养顺应了和谐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我国传统哲学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维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高层次文化服务人才是促进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核心动力。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引领的"三结合"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把中国传统文化、湖北区域文化、武当特色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及服务行业标准等为代表的文化内容贯穿于高端技能型旅游专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证明:学生文化讲解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学生旅游服务的文化内涵和层次日益丰富。该模式得到了学生、社会、行业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不是制造职业机器。文化就是人化,即以"文"化人,以"人"化物,与之相应的是人文文化及其价值理性与科学文化及其工具理性。教育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又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基础,教育定位于文化领域中其宗旨是素质教育,从手段上看,教育是文化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需具备的素质,而文化素质又是它们的基础。文化素质是素质的基础,又是基础的素质。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是圆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和创造力为核心,应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提供附加值高、体验与参与性强的创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组织、活动等要素的集合。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部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鄂尔多斯具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优越条件,可形成“成吉思汗文化”、“沙漠文化”、“蒙古风情文化”三大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另外,节庆民俗模式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模式是适宜于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运作模式,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漳州文化的实证研究发现,移民文化、边界文化、流域文化、海陆文化演化共同构成本地区文化变迁路径的四个方向,其文化层次包括艺术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等.依据自然、经济、社会变迁背景提出了纵横产业融合、慢文化旅游开发、区域旅游竞合、现代服务业升级等旅游开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由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旅游产业共同构成,涵盖20余门类,在空间上形成六大集聚区。西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的突出特点是人文集聚和文化体验因素集聚。产业集聚的主要动因是缓慢的市场拉动力外加政府政策激励力和文化传承责任力,运营模式是文化+旅游+人居+商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文化经济模式。西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也存在着三大明显的缺点。因此,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在世界视野内准确定位,充分挖掘周秦汉唐的文化内涵,加快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区的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区域聚集,走好文化开发和旅游协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今文旅融合背景下体验旅游已成我国旅游市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亲子游是从体验旅游中细分出来以家庭为主要消费结构的全新旅游产品。近年来,我国亲子旅游市场发展日趋成熟,酒店业积极开发各类亲子旅游产品。然而众多酒店的亲子产品体验性、参与度不高,产品同质化程度明显。酒店业应具体分析亲子旅游市场需求,结合体验旅游的理念深入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特色,开发“亲子+”科技、文化、体育、智能等创新产品,优化亲子产品结构,并充分关注安全、健康、体验性和参与性,从而提升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旅游文化的弘扬。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宗教旅游资源转化成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旅游项目已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鞍山目前的宗教旅游发展现状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做一些分析和建议。通过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多层面地开发,同时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带动第三产业,进一步促进鞍山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墨子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及社会意义。目前墨子文化与旅游业、影视业、动漫业等的融合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墨子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要坚持产业融合的文化产业开发途径,发挥墨子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墨予文化的深度产业化。文章通过分析墨子文化开发现状及文化产业开发路径,提出一些创新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旅游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酒店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酒店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主题酒店,已成为酒店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苗族文化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市场、文化、经济、社会四个方面分析贵州苗族文化主题酒店的定位的可行性,并从建筑外观、餐饮、客房、公共空间、活动、购物、服务七个方面探讨苗族文化主题酒店开发设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湖南省旅游资源,提升湖南省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旅游文化品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南省可以通过挖掘传统、适度创新、设计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战略构想开发茶文化旅游,使湖南省旅游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湖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进一步开发湖南省茶文化旅游的对策措施:(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茶文化旅游新产品;(2)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提高可参与性;(3)不断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