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阐明有关《前汉书平话续集》、《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研究史开始,继而指出其中所存在而没有被留意的版本学之问题,最后提出我对《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两种书出版情况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再生缘》中的女性遭际来分析女性贞节观在清代的发展。作为当时女性的群体价值观,贞节观的坚守说明她们的人生是根植于传统社会的;而对贞节的不同理解,则体现了清代女性试图将守节这一行为从外力的强制性约束转变为内在的主动选择。从而揭示出清代妇女的独立意识的渐渐萌发。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5.
引用《诗经》说明道理,是自先秦以来形成的传统,汉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发展和突破。通过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传作品中保存的大量《诗经》章句的分析,我们可以考察两汉时期引用《诗经》的新特点,认识《诗经》对汉代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思想解放时期,当时女性的地位貌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从女性贞节观方面将魏晋时期女性的地位与之前的秦汉时期及之后的隋唐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魏晋时期女性地位并没有什么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7.
《春秋》栽有十一位女性的谥号,均为葬后举谥。文章先对经传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十位鲁国得谥女性的书谥体例;然后从当时的贞节观着手,考察为何仪书一位诸侯夫人之因;最后比照独立谥女性一生所行之事,探究其与谥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礼记》是一部很重要的典籍,过去长期被列为经书之一。关于这部书的成书时间及编撰人,两汉之际的学者本早已论定:是宣帝时期的礼学大师戴圣所撰。晚近一些研究者则将成书的时间推迟了一百多年,也从而否认是戴圣撰集。本文依据《礼记》的授受系统及汉代经学内部今古两家斗争的具体情况肯定汉唐诸儒的说法。文中力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材料,重事实。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一部经典悲剧,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此剧表现了关汉卿对封建社会黑暗吏治的批判及对女性节烈孝顺、善良美好及反抗精神的赞美。实际上,《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悲剧遭遇表现了关汉卿对一味追求功名不顾亲情的儒家功名观的批判,对盲目行孝的儒家孝道观的批判以及对违背人性的儒家贞节观的否定,这种思想意识与元代社会阶层变化导致文人社会地位下降以及关汉卿长期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接触有关。《窦娥冤》表现关汉卿强烈的反儒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野草》与周作人的《雨天的书》,这两部作品集都写于五四退潮时期,都是时值二人在创作上需要新的调整蜕变时期,给予后人瑰丽的精神财富。本文就创作体式、创作手法,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品格、精神品格、心理追求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第一部个人诗歌总集的《楚辞》,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伟大诗人屈原的慊谦爱国之心;另一方面充斥着大量神话影子和神游景象也揭开了早期先民图腾崇拜的影子。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志提供了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图书的成熟情况,但在收书如此浩瀚的巨著中,独诗赋略较其余几略显得暗淡无光,其中的"诗赋略"在没有小序又夹杂种种疑问,而后世所说《楚辞》的踪影也无迹可寻,这给研究《楚辞》者带来诸多困惑。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探讨汉志"诗赋略"中的"屈原赋之属",得出今本《楚辞》并非选自"屈原赋之属"但其编纂者确为刘向无疑。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讲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节时,有学生问:“这里说《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而‘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节又说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是《汜胜之书》,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呢?”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与《十日谈》女性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作舟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66-67,70
《金瓶梅》与《十日谈》被视为中西方两大奇书,作为反封建主流文化的旗帜性作品,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在文坛上得到了充分肯定。而两部作品中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广为世人所关注。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两书的作者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越绝书》是一部记述古代吴越地区的重要典籍,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和相关书名,如《越绝》《越绝记》《越纽录》《越记》等。其中,《越绝记》《越记》《越纪》和《越绝书》是同书异名的关系,但后两种只存在于隋以前的古籍资料中;《越绝》《越传》《越地传》《伍子胥书》为《越绝书》一部分的称谓;《富中越绝书》《越录》为误传书名;《越纽录》《越书》与《越绝书》不相关,二者为两部典籍。关于《越绝书》的书名,“越”即“国之氏”,越国的简称;“绝”字目前有三说,即“奇绝”“断绝”“记录、记载”,但由于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笔者倾向于遵从“诸说皆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杨孟晟 《文教资料》2010,(31):101-103
《列子》一书,自马叙伦《列子伪书考》问世后.其伪书身份似确乎无疑,哲学史与思想史对其均敬而远之,原因与其书真假有关。对《列子》一书反映出的哲学观念的初步探讨,有助于对《列子》思想(非《列子》成书)所属时代作出界定。《列子》一书的天人观念与魏晋时期主流学术思潮——玄学存在一定的距离。《列子》的哲学观念不同于魏晋玄学家,更近于早期的原始道家。从其天人观基本倾向来看,《列子》一书的思想渊源很古老,与后世的思想观念不相符合。今本《列子》一书文气简劲宏妙,思想首尾一贯,自成一家之言,不是后人所能凭空伪造。厘清此问题.既有助于先秦和魏晋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史研究.更能通过从列子到张湛的思想发展过程.理清纷繁复杂的上古至中古思想文化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花间集》与《玉台新咏》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编辑体例、文学观上的继承性。二书产生的时代虽相差较远,但《花间集》在编辑时对《玉台新咏》的模仿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所体现的。《玉台新咏》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花间集》可谓词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18,(5):10-14
同是作为被收入《武经七书》的武学经典,《三略》与《孙子兵法》在兵学思想方面多有相通之处,如都强调用兵要知彼知己、因敌制胜、速战速决,都重视将帅的作用,强调君主要给予将帅独立指挥、临机决断之权等等。但是,两部著作也存在不少相异之处,《三略》结合时代特点从战争观、将帅思想等方面对《孙子兵法》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如《三略》倡导"义战",而《孙子兵法》则没有区分战争性质;《三略》较之《孙子兵法》更加重视民众在治国、战争中的重要性;《三略》提出了"夺其威废其权"等处理君将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据《隋书.经籍志》,《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根据清儒的研究,唐时尚存的《韩诗》,最终亡于两宋之交,流传至今的,只有一部《韩诗外传》了。但三家《诗》是两汉《诗》学主流,对三家《诗》著述情况进行梳理,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两汉《诗》学状况。本文从众多的文献材料中选取有关论述,对两汉三家《诗》著述详加排列,力图对这些著作的有关情况分别给予确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两汉妇女的贞节问题,学术界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两汉注重妇女贞节,以李甲孚的《中国古代的妇女生活》为代表;另一种认为两汉不注重妇女贞节,以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吴景超的《两汉寡妇再嫁之俗》为代表.考诸两汉史实后发现,二者既有其合理之点,又有其偏颇之处.本文试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