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手机的普及使用这一事实,利用WAP手机上网原理,设计并实现了WAP手机学生信息查询系统;可使学生在上网不方便时,通过手机查询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联络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手机可以当手表用,智能手机可以当学习机、微机、相机使用,减少了费用开支,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和查询多种知识,手机还可以当字典、词典,学习汉语、英语的好助手,可是智能手机就是一台掌上电脑,使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手机产生依赖,这让孩子能力退步,影响视力,沉溺手机玩游戏、聊QQ、短信聊天,玩空间、耍微信、偶尔看看电影。影响休息,耽误学业,多数家长反应,手机给学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瑜 《铜仁学院学报》2013,15(3):111-113
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手机上网可以获取所需资源;另一方面,手机上网容易成瘾,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干预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7亿,其中2亿可以上网,预计2011年底手机上网用户将超过PC上网用户,到2014年全球有可能实现人均一部手机。手机覆盖之广,说明手机在人们的信息传递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手机除了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时空的阻隔而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之外,  相似文献   

5.
《海外英语》2013,(5):20-20
手机已成了我们的生活必备品,不可否认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你可以随时查看天气,随时上网搜索你想要的信息,随时收发邮件,等等。同时,它也有诸多不利,比如安全隐患。来听听下面几位朋友对手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宁白 《中学教育》2007,(2):56-56
日前,第一批“定位手机”正式登陆申城50户家庭。此款为申城中小学生特制的“定位手机”只有7个按钮:接听键、拒绝键、父亲电话键、母亲电话键、家庭电话键、老师电话键、好友电话键。该款手机没有任何数字键,也没有内置游戏。孩子使用“定位手机”后,家长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手机短信以及声讯电话随时了解孩子所处的方位。在多数家长看来,有了“定位手机”,就能借助高科技手段,24小时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把孩子攥在手心,不可谓不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朱蓉宸 《初中生》2017,(23):22-2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脑、手机随处可见,上网已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购物、查询、了解新闻、观看视频、搜索感兴趣的事等.可是,看似利大于弊的网络其实危机重重,它就像吸铁石,把你紧紧抓在手里,让你整天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一步步走向堕落.  相似文献   

8.
虽然高校学生借助于智能手机联网开拓了他们的学习视域,便利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们过于依赖手机,长时间的智能手机上网消耗了高校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神,使得他们精神涣散、无心向学、性格孤僻和情绪暴躁等。更为严重的是,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上网成风乃至常态化,正在破坏着我们正常的高等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毁坏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因此,需要高校深化研究学生课堂手机上网行为的原因并采取对策给予矫正。  相似文献   

9.
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上网的日益普及,手机上网成瘾成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动向.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经济承受力等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亟须建立国家、网络、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有机结合的立体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上网观,远离手机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10.
与电脑上网相比,手机上网具有更加方便快捷和廉价的特点,拥有手机的中职生具备了随时随地都能使用手机上网的条件,加之中职生由于经济、住宿等条件的限制,更乐于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加入到手机上网的行列。同时,手机上网的隐蔽性和随意性使得对中职生上网的管理更加困难,必然会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中职生身体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手机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伴随着危害,为了促进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以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及附近大学城的高校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进行探析。一、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调查显示,超过98%的人使用手机上网,并且超过85%的人经常使用手机上网。大学生手机上网渐成习惯,超过九成的大学生每天都会手机上网,并且超过八成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采用自编手机使用情况问题、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对155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量。运用t检验、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自我控制及其三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使用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差异不显著;女生使用手机上网较男生多,高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比初中生显著增加,文科生较理科生使用手机上网行为显著提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自我控制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作用于手机上网行为。结论: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主观幸福感与一般青少年一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学生手机上网现状,通过对手机上网的灵活性、便捷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分析,探讨了手机上网对高职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应对高职学生手机上网带来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到来,很多家庭都拥有了电脑、手机,可以随时上网.或许是因为上面的一些因素,现在的中学生在教师眼中是越来越难教,尤其是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学生.他们有了手机就有了寄托,上网几乎可以满足他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iPhone 利用iPhone自带的Safari浏览器,你可以轻松的上网收发邮件,进行地图、天气、股票的查询;还可以观看YouTube上的视频并与朋友共享视频;还可以拍摄、存储、浏览照片,照片的横竖位置会随手机放置的位置而随时调整;所有的16个菜单功能都能通过Muti-touch技术的触摸屏来解决,即使手指粗大的人也不用担心触摸屏的不灵敏。拥有一部iPhone让许多人惊讶到甚至会去质疑便携笔记本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胡静 《华章》2013,(20)
手机是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它集通话、短信、上网功能于一体,不断丰富着现代人的社会生活。手机进入3G 时代后,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大学生在学校里是集体生活,配备手机是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手机成了大学生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阐述手机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手机上网因其高效、便捷受到不少大学生青睐。它给大学生带来必要帮助同时,也带来了对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多方面不利影响。2012年暑假,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高校学生手机上网调查"课题组,根据目前手机上网中存在问题,针对手机上网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应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及自律与自我教育能力,使大学生更加理性利用手机上网。  相似文献   

18.
以湘西自治州职业院校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5所职业院校的89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手机上网时长、手机上网内容的现状,并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学生在手机上网行为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手机上网差异对其社会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就读学校性质、年龄和月生活费等3个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学生在手机上网时长上有显著性差异;除民族外,其他人口学特征不同的学生在手机上网内容上均有显著性差异。(2)手机上网行为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知识习得、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等4个社会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职业院校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力量,其社会化环境由现实转向虚拟,时间大大缩短,内容呈明显的跨界性。  相似文献   

19.
任广宏  李凤红 《教师》2013,(27):16-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文化不仅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固有的文化发展形态,而且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因此,手机网络文化对传统的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深层次调查手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我们对高中学生手机上网做了一个调查。1.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中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60份,回收率为93.3%。2.调查结果数据显示:47%的学生表示每周上网不超过2次,38%的学生每周上网3~5次,15%的学生表示每周基本不上。关于上网目的,45%表示是为了观看影音视频和观看讯息,29%表示是为了玩游戏,15%表示是为了帮助学习,11%表示为其他目的。就上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问题,37%认为上网和学习往往是冲突的,35%表示上网有时会影响学习,10%认为影响很小,18%认为上网学习是相得益彰;56%认为上网会影  相似文献   

20.
拍照、上网、听音乐……我们的手机已经是能做很多事情的物件了。但随着大信息量通信联络时代的到来,手机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遥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