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第72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6页“东欧的变革”、第115页“东欧剧变”,其内容都涉及“东欧”这一概念。《教学参考书》第157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目关于“东欧”的定义是这样的:“战后初期,中欧和东南欧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现在一般习惯称它们为东欧各国。”据此课本第72页指出:“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96页“东欧的变革”指出南、波、匈、捷等国家的变革情况,实际上也…  相似文献   

2.
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都极为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44年就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人民是一切的母亲。”他在1946年2月为晋鲁豫军区政治部《人民的军队》报题词中指出:“要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他本人  相似文献   

3.
这篇教案,主要备二年级教材第6课“有关资料”中《劳动人民真伟大》这篇课文,适当联系了本课中其它课文,谨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教学重点、难点:讲清哪些人是劳动人民,为什么说劳动人民伟大;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理解“劳动人民伟大”和“尊敬”的意思。课前准备:1.教师熟记《劳动人民真伟大》这篇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4.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里的“笑容满面”、“特别高兴”、“开心”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一手……一手……”、“祝福”、“一边……一边……”、“祝愿”展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幸福”、“难忘”表达了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的感受。两颗连在一起的心表现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孔子,一般都认为他轻视、鄙视、敌视劳动人民,其“爱人”思想不包括劳动人民在内。但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误解。论者大多抓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作为孔子敌视劳动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从而论定孔子视奴隶主贵族为“君子”,视劳动人民为“小人”。冯友兰先生说:“地主阶级认为,他们跟劳动人民还是不平等的,孔子很强调‘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并且鄙视‘小人’。”认为孔子对劳动人民持鄙视的态度。杨荣国先生说:“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因之,小人,也就是指当时的奴隶。”肖萐父、李锦全同志说:“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君子和小人一般被作为统治与  相似文献   

6.
《人民的勤务员》选自一九七三年版《雷锋的故事》。文章的题目,含义深刻。首先,题目反映了雷锋为人民做好事的革命动机。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雷锋最听毛主席的话,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他在一九六二年五月二日写道:“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人民的勤务员”这个题目,就揭示了雷锋为人民做好事的出发点:照毛主席指示办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其次,题目反映了雷锋为人民做好事的革命态度。其一,雷锋不仅为人民做好事,而且尊敬人民,在雷锋的心目中,人民是“首长”,而自己则是“勤务员”;其二,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当作理所当然的份内事,因为这是“勤务员”的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全新思想统摄高中思政课程有关国家制度的全部内容。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教学,化解学生心中疑惑:“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的历史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等,让学生认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甲:最近,全国上下掀起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宣传热潮。乙:是,动静挺大。甲:你知道是哪“八荣”、哪“八耻”吗?乙:哟,这还真不知道。你知道?甲:那当然了。不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一口气说完“八荣八耻”,说完后上气不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     
角度之一:“活”与“死”的含义理解。诗人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活”与“死”进行鲜明的对比,先摆出了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画出徒有躯壳者,只是行尸走肉的可卑、可鄙的丑行: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是对虽死犹生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热情歌颂、接着摆出了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这里诗人无情鞭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正因为如此,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两种人的人生价值也大相径庭。教学方法与过程:本角度采用赏析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破题:“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接着提问,这些人怎么样?指名一学生朗诵诗的第一节。然后教师再次发问:为什么诗人说“活”着的“死”了,“死”了的还“活”着?针对“死”、“活”二字。引导学生赏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群众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群众观可以概括为“三论”。 一、群众首创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毛泽东同志也曾精辟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史学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史记》有“人民性”,“处处从人民立场上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支撑这种观点的主要证据有四:一是司马迁“大胆地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的历史功绩”;二是“写了不少游侠、刺客、龟策、日者、货殖等下层社会的人物”;三是“热情地颂扬了那些对国家民族有贡献、对广大人民有过好处的历史人物”;四是“司马迁从同情广大被压迫人民出发”,“敢于揭发和抨击那些强暴的统治者及其御用的大小爪牙的各种罪行。”这种观点及其证据是错误的。“人民性”是对人和事进行阶级定性的词汇,它与“有同情人民的表现”不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立场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而《史记》的出发点却是西汉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高校担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完成此重任,高校领导干部应具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意识和素质,具体地说,主要是: ——适应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意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邓小平曾强调,在我们做出重大决策时,都必须首先考虑“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高校领导干…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顿时,广场上欢声如雷,呼声如潮,“毛主席万岁!”响彻云霄。面对群众的呼声,毛泽东脸上始终焕发着庄严慈祥的光辉,不时地呼喊“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城楼上下一呼一应,群情鼎沸。连身经百战的陈毅同志也激动地放开嗓门:“看了这,总算是此生不虚了!”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激动地说:“人民喊我万岁,我也喊人民万岁,这才对待起人民呀。”  相似文献   

14.
妈夸靶几《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教材注:“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今按,课文节选凡十三节,提示云:“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情操……”此说当本于戴震《屈原赋注》:前七节“言君信谗之故,而己终不随流俗”;后六节“设为退隐之思,言事君虽不得,而好修不变”。可见节选部分通篇文意不涉及人民。林云铭《楚辞灯》“可怜这些人民,征戍则危其身,赋敛则夺其财,谋生多少艰难”云云,多是增字为释,强作解人。因此,“民生”解为“人民生活”实…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的重大成果之一在于明确了两个重要判断:1)历史方位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在“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进而真正实现“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其总体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 :浓重的祖国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 ;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精神 ;“用人民的形式 ,喊出人民的愤怒” ,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17.
奇联欣赏     
【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此联可曰“绝情对”。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在对联里这叫对不上。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上联】:洞庭天下水。【下联】:岳阳天下楼。此联为反传统联。重叠用了两个“天下”,看似违反对联规则,实则是一大妙笔。它使楼与湖更为突出,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8.
好字例释     
“好”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频率十分高。它兼属多种词性,用法灵活。 (一)作名词。与“的”紧密结合,构成“的”字词组,起名词作用。例如: (1)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景阳冈》)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为人民服务》) (1)中“好的”就是“好的熟牛肉”的省略,即  相似文献   

19.
人民公仆     
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话表达了邓小平同志对中国人民的无限热爱,是对“人民公仆”最形象、生动的解释.江泽民总书记曾充满深情地说过: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20世纪的中国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19年来的历史说明了,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中人民是至高无上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压倒一切的最高标准.他一生为党和人民呕心沥血,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于这方面 的研究,在江泽民 同志 2000 年 2月提出 “三个代表”的要求之前已有不少文章和著作。“三个代表”的要求提出以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版了近十部专著,发表了数百篇论文。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地位及意义 学者们认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孙宏典 等认为:“人民利 益”是 “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的 逻辑起点。把“人民利益”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