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对于经典的小说而言,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写出一个形象鲜明的人,或者写出一件亘古流传的事。其中,事也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因此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核心之核心。关于这一点,早就有类似的判断,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塑造个性鲜明的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1]其实从经验的角度来看,所谓个性鲜明的、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指这一人物形象能够与生活中的某种类型的人发生重叠,相应的就能够用小说中的人物的心理,去解读生活中相关人的心理,而这也正是小说创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个性丰满: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是典型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走狗;小市民赫留金粗鄙庸俗、软弱愚昧、曲意奉承,是社会底层人物奴性十足的代表;看热闹的观众迎合强者、缺乏正义、随风而倒,是当时社会人们普遍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4.
《变色龙》是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的经黄篇目,作者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变色龙”形象。对这篇小说我们不妨采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解读,全文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数字来概括理解。  相似文献   

5.
要写出活生生的人物来,必须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而对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动作描写,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而有效的艺术手段.高尔基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论文学技巧》《论文学》319页)我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很少对人物作概括的介绍,或直接进行议论和评价,而是通过人物动作,来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鲁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在小说中用很少的笔墨,选取典型的细节动作,就使人物性格闪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变色龙》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作。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通过描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街头一件人被狗咬的小案件的过程的描述,就极其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沙皇反动王朝的—个忠实奴才和走狗的典型。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应该抓住作者塑造的“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去赏析。从课文注释中,我们知道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能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以求自保。小说以此为题并作为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雅号”,正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政府的一个警官。他有时声色俱厉,开口“我…  相似文献   

7.
在契诃夫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中,《变色龙》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金银匠赫留金被一条小狗咬了手指头,引起巡官奥楚蔑洛夫的干预.事情微不足道,甚至有些滑稽可笑.可是,它并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一些庸俗逗笑的故事.在这看似日常生活的笑话中,契词夫以其非凡的艺术才能,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颇有深广意义的讽刺典型.在不足三千字的小小篇幅里,相当逼真,相当完整的刻划出一位见风驶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迎上压下的巡官的典型性格.通过这个人物,作者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某些人的奴性进行辛辣的讽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某些本质.契诃夫给这篇作品起名叫《变色龙》就具有讽刺意味,可谓点睛之笔,它十分形象的概括了奥楚蔑洛夫性格特征.的确,奥楚蔑洛夫就是名符其实的“变色龙”,他善于随机应变,反复无常,象蜥  相似文献   

8.
学习这篇小说,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塑造的“一时一变”“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从语言描写到心理剖析,剥去“变色龙”的“外皮”,把握作品的批判锋芒。因此,应以语言描写为侧重,从“变色龙”语言的变化,态度的变异,心理的变态,直到导致其“变”的根本原因,层层设疑,由表及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并在精读中,自己解决疑问,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变色龙》中的“四”所谓“四”,是指作品进行讽刺的四个角度:一、小说题目的讽刺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它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止其他动物对自己的侵害。作者用这种动物为题来借喻讽刺小说里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于变色。在断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变色龙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重难点确定]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塑造各种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因此,小说教学的重难点应依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塑造、作品主题及社会意义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小说《变色花》也不例外。该文选取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基于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确定为:1.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精彩对话描写;2.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题目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是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的经典篇目,作者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变色龙”形象。对这篇小说我们不妨采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解读,全文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数字来概括理解。一次断案,永世臭名警官奥楚蔑洛夫由于在处理一件狗咬人案件时,围绕着狗的主人不同,他态度反复无常,像墙头草一样,忽左忽右,出尔反尔,成为见风使舵、阿谀奉承者的代表永留臭名。两副脸嘴,笑煞他人他在断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两副嘴脸,对上一味巴结讨好,卑躬屈膝,对下则装腔作势,威风凛凛,这两副嘴脸,恰好是…  相似文献   

12.
变色龙原是一种两栖爬行动物的俗称,学名叫蜥蜴,它因能根据环境和形势的变化,通过调整自己的肤色来适应而得名。现在人们常把那些没有原则立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人称之为“变色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几位著名的“变色龙”。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优秀的小说。分析这些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应当抓什么,怎样分析?这里就双册教材中的几篇小说谈谈个人的看法,供教师们备课时参考。抓住每篇小说塑造人物的最鲜明、最独特的艺术手法进行细致的认真的分析,是中学语文中小说人物分析的主要方法。要找出每一篇小说人物塑造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必须认真钻研作品,并将几篇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对照中,用全力抓住各自的“个性”,细致地分析好“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二十多篇小说,塑造了各色典型人物形象。但在这些典型人物形象中,称得上“变色龙”式的典型角色却为数不多,屈指算来,《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这四个人物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复习时,我们不妨将他们集中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便记识。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中有一句常用语:“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话一点不假。甭说别的,单说自然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方式,就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奥妙无穷。一般的动物,它的皮肤和毛发的颜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有一种小动物,它的皮下有许多色素块,能够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如果它潜伏在葡萄架上,身体就呈现绿色;一会儿爬到灰色墙壁上,身体就呈现灰色。这种小动物就叫变色龙。俄国作家契诃夫写了一篇小说,主人公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小说的题目是《变色龙》。那么,奥楚蔑洛夫与变色龙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以“…  相似文献   

16.
《变色龙》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早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如何掌握《变色龙》的取材、构思及主题意义,理解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就必须弄清楚它所涉及到的“六五四三二一”。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呼。狗在文章中是一个活生生的道具,奥楚蔑洛夫对...  相似文献   

17.
有些动物为了逃避天敌或捕捉食物,学会了伪装。这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色变的特异功能。典型的有被称为“变色龙”的蜥蜴。有一种雨蛙也有这种功能。我们现在就来揭开雨蛙的变色之谜。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在《变色龙》中讽刺的不仅仅是奥楚蔑洛 夫,还应包括赫留金及那些“哈哈大笑”的围观者。赫留金是众 多小市民中的普通一员,透过对他的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契诃夫小说对普通市民阶层奴性心理的剖析。这更拓宽了小 说的思想内涵,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著名文学家契诃夫的讽刺小说《变色龙》(初中语文第四册),是两千来字的短篇。在这篇短文里,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曲折的故事,凭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简炼、单纯的情节,引起不同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为数不多但却质量很高的小说之一,也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作品仅用了不到两千八百字的短小篇幅,就为世界文学画廊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孔乙己,这同小说高度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