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载着家长的重托,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回族后代、传承回族文化的重任。民族文化是表现民族自我的重要标志,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改革已进行了好几年,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少数民族幼儿园实现园本化和民族化统一的必然。回族文化中有很多都是我们课程组合较为优秀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的整合必将拓展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视野,对于传承回族文化是十分有益的,值得幼儿园老师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幼儿园应克服教育理念的滞后及对传统文化的粗浅认知带来的发展瓶颈。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感以及传统文化在教育上的融合与传承这两方面协调幼儿园教育活动诸要素,在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甄别与筛选的基础上,形成幼儿园鲜明的文化传承氛围。同时,以守旧与创新、传形与传神、提炼与深究等教育发展思维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扩展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传承教育主题,让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幼儿园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富国强民的需要,教育中对经济、政治的使命过于重视,导致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使命的缺失。在世界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华文化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与演变显得苍白无力,中国人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有下降的趋势。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教育必须坦然应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的实质是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觉意识和培养幼儿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与理解。幼儿园主要通过开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文化课程和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来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感恩情怀。  相似文献   

4.
王飒  梅峰 《考试周刊》2009,(47):152-15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文化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对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探索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幼儿开始,家园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方面都有自己的职责,并且又需要相互合作。在具体的分工合作上,幼儿园应该做到开发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把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构建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家园合作的家庭角度分析,幼儿园应引导家长重视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引导家长丰富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父母以身作则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多途径家园合作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编织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是中华宝贵的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将传统的编织引入幼儿园课程,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幼儿园课程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践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我园开展"幼儿园编织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从教师需要出发,以幼儿意愿为导向,多方合力,"自下而上"积极探索与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的编织课程体系,做好编织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宝贵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传统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不可或缺的渠道。针对目前传统文化应用于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为幼儿园提供多种支持,幼教工作者应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幼儿园应加强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上海注重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诵读、古代文化体验等为载体,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一批高品质区本、校本课程建立起来,学生的才艺在各种平台上展示交流,专业化体验基地、教师队伍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懂行的教师。上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内功,带动传统文化教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尤其是散杂区的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河南新乡市回民小学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回族文化传承的视角对散杂区回族学校文化传承提出了重视回族文化传承、尊重学校的民族文化历史、将回族节日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代教育工作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农耕文化进行传承和再发展。其中,幼儿学前阶段教育工作中实现农耕文化的挖掘和应用,既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也可以有效传承农耕文化。幼儿园中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农耕文化的融入,可以加强幼儿与自然、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教师可以教导幼儿热爱劳动、保护环境,对于广大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是现阶段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提升的一个可靠对策。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农耕园本文化的挖掘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晓华 《学周刊C版》2019,(17):164-164
中华传统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是我国最璀璨的明珠,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幼儿园在设置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宝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大部分的幼儿园已经开设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园本课程。由此可见,幼儿园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幼儿园园本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在主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地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利于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高州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课程特点,坚持适宜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及活动性原则。教师应将高州地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儿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诵读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法宝,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幼儿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自身鉴赏了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与洗礼,也启智幼儿感悟古诗词历久弥新的内涵。本文探析在幼儿园如何组织幼儿欣赏、诵读经典诗词,演讲、表演经典故事,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化心态是文化主体所具有的对本族群文化的心理认同状态。文章以黔中屯堡文化为例论述文化心态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认为自尊与自信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卑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阻力。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主题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优化教育资源,彰显办园特色,提升内涵发展。为此,幼儿园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利用本土资源,多措并举,以环境创设、育人活动等为载体,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和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回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地域依托———回族山区农村的视角出发,认为在生态移民的背景下,回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面临着外部环境巨变及自身调适功能被忽视的困境。提出了加强回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回族传统体育传承应走竞技性与民族性融合的道路;拓宽途径,多平台传承回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育目标,基于我县回族人口占70%以上的地域优势,利用回族饮食、服饰及建筑、节日等文化,依托民族自治县的文化优势,结合我园发展现状,本文以探究回族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回族服饰、饮食、建筑等系列文化的渗透为思路,探索有效开展幼儿民族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提高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陶冶幼儿美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李海英 《学周刊C版》2020,(1):178-178
诵读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法宝,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幼儿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自身鉴赏了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与洗礼,也启智幼儿感悟古诗词历久弥新的内涵.本文探析在幼儿园如何组织幼儿欣赏、诵读经典诗词,演讲、表演经典故事,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回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开发,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回族节日、饮食、音乐、体育等民族文化的简单介绍层面,而对于型塑回族学生道德人格的传统道德文化这一深层文化内容,却较少涉及。本文就"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目的、开发意义、有利条件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园国画教学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为克服当前幼儿园国画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教师应以欣赏教学为基础,通过提高自身的国画修养,培养幼儿对国画的审美感知能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