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1989年第4期刊登了陈尔泰同志《试论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一文后,同年第6期又刊登了蔡长宁同志的《广播电视“本论”研究浅析——兼与陈尔泰同志商榷》。本期我们再次刊登陈尔泰的《答蔡长宁同志》,同时刊登了雷跃捷同志的《学术争鸣应有科学的态度》一文,对陈尔泰的两篇文章都有所评论。我们认为,陈尔泰、蔡长宁、雷跃捷同志的文章,涉及到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等问题,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我们的宗旨是:一定要把争鸣引上健康的也就是科学的、民主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筹建者,又是我们努力办好广播的引路人。多年来,他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对广播工作做过许许多多的具体指导。他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同林彪、“四人帮”对广播工作的干扰和破坏进行了有力的斗争。他多次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广播事业中去,他和广播工作者心连心。本文介绍的只是周恩来同志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我党杰出的新闻宣传家和党报领导人。五四时期,他组织觉悟社,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旅欧期间,他主办中共旅欧支部和共青团的机关刊物《少年》、《赤光》;抗战时期,他直接领导的《新华日报》成为我党除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又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和国统区人民心中的“北斗报”;解放以后,他日理万机,仍非常关心宣传事业,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周恩来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一、“木择斯司,千人喉舌”——群众…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沿着周恩来留下的足迹,追寻他青少年时代所走过的道路时,就会发现,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新闻活动是他早期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热爱新闻工作,在长时间的新闻实践中,对新闻工作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并付诸实践。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周恩来从事报刊活动时期,正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敬爱的周总理亲笔给我们重庆《新华日报》写过一封工作指示信。这四张用重庆土纸写成的信,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的珍贵文献,它体现了我们党重视新闻工作的革命传统,反映了周总理认真负责、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6.
靖国同志: 又到春耕播种的时节,想起了你去年的来信。33年前关于农村节目的一场讨论,使我们结为文字友,经历了半个人生之后,仍在俗话这一话题,不能不说我们对农村都有着一份难了之情。‘笔端常带感情’,这是梁任公谈写文章的话,办节目也是‘写文章’,如果没有由衷的情感的流淌,不可能产生心的感应。真情的投入,真情的回应,节目的光彩,节目的生机,都蕴于其中了。在对农村农民情感的产生上,我的先天条件不如你。我不是生产在农村,只是后天的许多因缘帮助了我。童年时逃鬼子难,两度在农村生活,为这感情之树理下了根。许多赞美农村、农民的音乐文学作品催发了它的幼芽。而1949年参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同志是我国最早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党一位较早办报,领导报刊工作的新闻活动家。一九二○年底至一九二四年六月,周恩来同志为寻求革命真理到欧洲勤工俭学。在旅欧期间,他积极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勤工俭学工作,并从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总支部和旅欧中国共产党总支部的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周恩来同志还不辞辛苦地从事新闻通讯的写作,据统计,周恩来同志旅欧期间写了五六十篇《旅欧通讯》,约有二十多万字。在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副刊《觉邮》等有影响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这是顺理成章的《新华日报》创刊于武汉,成长于重庆,而创刊前的筹备工作,则是从南京开始的。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周恩来同志为首,有叶剑英等同志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来到南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和国民党政府谈判共同抗日问题。那时,党中央就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党报。几经谈判,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然而计划着手筹备未久,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使报纸在南京出版的  相似文献   

9.
征答有益,引人思考读过《黑龙江图书馆》征答栏刊登的“款目到底是什么?”一文以及编者按语,感到征答栏开设新颖。质疑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提问求解,耐人寻味。款目一词关系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图书馆目录学一课的基本知识,对款目的概念发生理解上的差误容易导致对款目内容、作用、种类上的含乎不清。引人思考的是:刘杰同志一文的结语,即“两种观念相持,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两种观点,究竟是正确和错误的相持呢,还是错误和错误的相持呢?  相似文献   

10.
11.
编辑概念必须同一──答张洪玲同志叶向荣长沙张洪玲同志《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一文(见《编辑之友》1996年第4期)对我的《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见编辑之友》1995年第5期,一文的基本论点、论据提出了否定意见。我见了感到非常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12.
档案学理论要发展──答向全福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形成的有意识性,或“档案有意识形成论”的内涵,我在《科技档案的形成规律》以档案学研究》1994年第4期)一文中实际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但现在向全福同志在《难以成立的“档案有意识形成论”》中作了违背作者原义的解释,以及提出了坚持“自然形成论”的观点,所以不得不再阐明以下观点。这里首先还是从“自然形成论”之不足谈起。“自然形成论”在档案界并没有人明确提出,但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这一时期的科技档案管理学的理论思想看,确实存在着档案的“自然形成论”的思想观点。它集中表现在这一时期科技档案管理学著作中‘咱然…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的刘洪波同志《再论图书馆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再次对拙作提出疑义。并进一步指出:“在读者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出我们的“不少观点似是而非,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纯洁性与唯一性”。即是有“读者”,又有刘洪波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九年冬天,周恩来同志听到一位原来在重庆商务日报工作的同志从香港来到北京时,他回想起了重庆商务日报当年的情景,很高兴地说:“重庆商务日报这段工作做得很不错。一九四一年我党在重庆还是比较孤立,只有文化教育界人士敢于接近我们。商务日报动员工商界反对四大家族,工商界开始靠近我们,扩大了我党的统一战线。”根据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要“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博物馆》2009,(3):96-96
2008年3月2日至3月12日,中国美术馆策划主办题为“周恩来与中国美术——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专题展”。汇集在这个展览中的全部图文作品,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到周恩来同志对中国美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感受党和国家对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视与关心。  相似文献   

16.
也谈新闻的商品性──兼答徐永恒同志郑保卫偶读《新闻界》1996年第1期刊载的《试论新闻的商品性》一文,感到很有收益。作者徐永恒同志联系我国当前的新闻实践,就新闻是否商品的问题作了较为深人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然而,作者在写作中为了强调...  相似文献   

17.
郝慧丽同志:大作拜读。新闻学研究生关心现实的新闻理论研讨,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很高兴和你交换一些看法,供你参考。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林帆教授提出“新闻是‘事学’”这样一个论题。今年他又在《新闻大学》夏季刊上发表了《新闻即史》的文章,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尊意如何?我是很赞成的。关于新闻的定义,从目前来看似乎还很难统一。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少不了“事实”,都离不开“事实”,都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那么,什么是事实?有个叫彭漪涟的哲学家,给事实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事实是人们对“呈现于感…  相似文献   

18.
从1956年我做新华社记者工作以来,曾有幸在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多次随他采访,目睹他为党为国家历尽艰辛、日夜操劳的情景,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亲切关怀。每当回忆起这些,心绪似潮,不断涌起对他的无限思念和缅怀。为维护国家主权,机智果断,坚定不移我第一次随同周总理采访是在1956年11月他访问印度时。在访问中曾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联,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崇高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今天,重温周恩来同志在70年前留下的手迹,无限崇敬和思念之情倾注于笔端。1937年,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族侵略、国共两党谋求合作抗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初,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思念之情,在开展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活动之际,根据有关线索,翻阅了二十年代的旧报刊,从天津《益世报》中发现周恩来同志旅欧时期撰写的旅欧通信五十四篇,近二十四万字。这一发现真使我们感到莫大的欢欣和鼓舞。其后,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又发现了发表于天津《益世报》的通讯一篇,发表于当时的内部刊物《觉邮》和《少年》的文章、通信各五篇。以上总共六十五篇,约二十五万字。这是截至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所发表的全部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