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湘西土家族古老的镏子曲牌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土家族打镏子的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湘西土家族古老的镏子曲牌为依据 ,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土家族打镏子的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打溜子是聚居湖南西部龙山、永顺、保靖、桑植等地的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统称“家伙哈”,也称“打家伙”。一般每个山寨都有一支或多支打溜子队伍,凡逢娶亲嫁女、祭祀庆典和过年过节之际,就有一支或多支打溜子队伍前来祝福、欢庆。  相似文献   

4.
九子鞭是湘西土家族人在祭祀神灵中创作的一种音乐、舞蹈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湘西龙山、永顺、保靖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九子鞭的习俗,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艺术,其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艺术特征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宗教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大湘西旅游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湘西旅游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建成大湘西旅游圈后,可将三地区旅游资源连成一片。进而形成跨省区的大旅游。为此,必须有战略观念、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张家界打“名山”牌。自治州和怀化市打历史与民俗化牌。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民俗舞蹈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一)民俗舞蹈的前身——原始舞蹈的产生和发展;(二)以湘西土家族民俗的舞蹈为主要例子,探析民俗舞蹈在原始舞蹈基础上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三)我国当代民俗舞蹈艺术历史遗存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开发利用熠熠闪光的湘西本土艺术教育资源是其教育发展的主体需要和现实要求。在浩如烟海的湘西土家族山地文化资源中撷取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并将之提炼为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内容,对其甄别筛选是关键。湘西土家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应以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培养具有传承、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艺术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指导思想,以土家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主题单元活动和主题网络要素发散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婚俗是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不同的民族婚俗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本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婚俗的调查、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族民俗。  相似文献   

9.
<正>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古老的民族,该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已经在湖南湘西生存了2000多年。目前的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湘西的各个地区,在湖北省也有土家族与苗族、汉族杂居,各个民族和睦乡土,生活非常和谐。土家族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民族,每一名民族成员都能歌善舞,其中的摆手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土家族人勤劳而且勇敢,该民族的摆手舞就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写照,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0.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摆手舞也是湘西土家族至今每年必须举行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本文以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当地摆手舞表演者、资料阅读文献等方法,从摆手舞的文化形态和艺术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家族“摆手”的文化意蕴及健身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屈杰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5):117-119
“摆手”由摆手歌和摆手舞组成 ,它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 ,而且是湘西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的原始文化因子进行分析 :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 ;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 ;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 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二年春天,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五种丛书办公室”交给我们编写《土家族语言简志》的任务。五月,我们开始对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居住地区进行全面的语言调查。九月,在湘西大庸县调查时,“县志编纂办公室”张振莘同志拿出一个上有古文字的“铜镜”(暂名)来叫我们鉴别。当时,我们觉得在土家族地区发  相似文献   

13.
湘西是个多民族地区,各种文化现象都有很突出的民族特征。在同一种文化现象中,民族间由于生产、生活、习俗的差异,其表现方式也色彩纷呈,各具特色,其中梅山文化的诸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从民间传说看梅山文化的历史渊源 梅山,是湘西土家、苗、汉等各个民族共同信仰的猎神。土家族称梅山为“梅嫦”、“媒山”或“梅山阿打”(1)。土家族敬的梅姐是女神;苗族、汉族敬奉的梅山是男神,在性别上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15.
牛角号,是用天然水牛角制成的吹奏乐器,早期用于狩猎、战争、祭祀等。它在湘西地区主要“存活”于土家族的祭祀、巫法等活动之中,为土家族梯玛(土家族法师)所“操控”。本文首先从乐器本身和音乐本体层面入手,探讨作为乐器的牛角号,所涉及到的形制、形象、曲调形态特征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从文化层面切入,探究作为法器的牛角号,它在仪式中被赋予的特殊功效和所达到的功能效应;以及作为身份象征的牛角号所涉及的一些性别“禁忌”问题。通过对两个层面、三个问题的探讨,试图展现湘西土家族梯玛牛角号的音乐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湘西和鄂西两地的传统土家族服饰,以古代、清末改土归流和现代为三个时间节点,分别剖析了其服装和饰品造型、结构、材质、色彩与刺绣的艺术特色,并着重探讨了土家族服饰的性别差异问题.对于土家族传统织锦艺术“西兰卡普”的织造原理、构成形式、用色特征和纹样题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探讨了土家族传统服饰和西兰卡普艺术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小生活在湘西边远山区的沈从文,在艺术上追寻着个人的创作踪迹,这就是湘西民俗的“乡土性”。作家以一种热情的笔调对故乡风俗人情进行推崇,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返朴归真。体现了最具原生性、“纯粹”性、丰富完整性、蕴涵深刻的人本哲学。  相似文献   

18.
当前湘西宗族组织重现的原因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组织是由湘西土家族传统的社区组织,它已渗透到湘西土家族农村社区的各方面,经实地社会调查发现,从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湘西土家族社区的宗族活动又重新抬头,这是湘西土家族人民实现现代化所要面对的现实。以瞿氏宗族为例,探讨湘西土家族社区宗族制度复兴原因,目的在于找到一条适合湘西土家族人民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芭茅杆编织     
陈磊 《早期教育》2006,(10):16-17
在湘西苗族和土家族地区,修建房屋都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茂密的树木,修建房屋、家畜圈、粮仓等。木质吊脚楼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