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洁 《儿童音乐》2011,(1):78-81
一、教材分析:本课沿着"新年"这根主线,通过唱、听、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喜庆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民族风格浓郁,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大风车》。教材分析:《大风车》这首歌的歌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并且有动感。情绪欢快热烈,颇有召唤性。它还是中央电视台少儿栏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教师为歌曲定调要适当,过高会喊叫,过低唱不出情绪,在唱好歌词的基础上再来学谱,要求学生唱出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课型】唱歌课【年级】二年级【教材分析】《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二四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汉族民间音调河阳歌舞的节奏和曲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闹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本课的教学内容均与“新年”有关,沿着“新年”这条主线,通过唱、听、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喜庆的氛围中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徐菁 《儿童音乐》2010,(1):79-80
选用教材: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能准确、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学会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新歌并逐步掌握一些自主性学习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听觉能力、即兴创作和分析理解歌曲的能力。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巴西儿歌,歌中叙述了儿童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唱起来琅琅上口,童趣盎然。 全歌共分六个乐句,一段体,大调式,2/4拍,浅显易唱。歌唱时应做到活泼、柔美,并用稍快的速度来表现欢快的气氛。在唱“我要担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这句时,应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害怕、担心的心情。课件准备 “小红帽”故事的动画片,表示歌曲结构的一些图片,“小红帽”的歌…  相似文献   

6.
刘盈 《儿童音乐》2010,(10):56-57
一、授课年级:小学三年级二、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家来环保》,能自主地、有创造性地表演歌曲。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三、教学难、重点:歌曲B段的学唱及活动组织,学唱并表现歌曲。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听唱教学法。五、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绿色小旗子,彩色卡纸,电子琴。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引导学生体验,展示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喻快热烈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过新年》这首歌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歌词通俗易懂。尤其模仿锣鼓点的衬词“咚咚锵”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节目气氛。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因素很多,但多为变化重复。最后歌曲在上行到最高音处结束,显得欢快热烈,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浏阳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歌词产生于1950年。曲调最初套用的是京剧曲调《小放牛》。整首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小剧《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1951年由朱立奇重新套用了唐璧光的《送瓜调》的曲调,并且对原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原曲的慢四拍子改为快二拍子。《送瓜调》原本采用的是湖南祁阳的小调音乐。经过套用、改编的《浏阳河》便有了崭新的面貌:歌曲的歌词是口语化的回答,两段歌词一问一答,风趣轻松的问答中饱含着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爱戴。歌曲四个乐句,一字多音的组合,丰富多样的节奏,使得歌曲呈现出欢快、流畅、纯朴、明朗的风格。衬词“啊咿呀咿子哟”更增添了这首湖南民歌的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欣赏器乐曲《祝你快乐》,歌曲教唱《明天会更好》。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歌曲,并能够背唱这首歌。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感受军乐合奏产生的鼓舞力及音乐的不同表现力。 4、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其乐观向上,争做合格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感受领略江南水乡风情。 2.聆听江南丝竹《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形式有初步了解。 3.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古人将阴历正目十五日称为“上元”,那天的晚上则称为“元宵”,元宵节起源于远古时代人们以火把驱邪的仪式,元宵节的风俗特征是通宵张灯结彩,供人观赏取乐,故又称“灯节”。各处都有灯会和灯谜,小孩也提着灯笼四处玩耍,这种节日庆祝活动,一直要持续到十八日“落灯”为止。此外,元宵节还时兴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等群众性娱乐活动,舞龙灯、耍狮子再有祭土地神、祈甘雨的含义,舞龙则出于祈求祛病延年,五谷丰登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参与表现。4·通过对歌词和歌曲演唱形式地改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设想1·在学生听赏乐曲的过程中,通过律动和参与打击乐伴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2·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的过程中,把一些音乐知识,歌唱技巧、演唱形式、表现手法融入到学生在“听、赏、说、唱、做、创”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临上课前组织学生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 [点评:这首歌选得恰到好处。从现场效果来看,上课前的氧围营造得相当热烈,消除了学生在几百人面前上公开课的紧张情绪。同时,《春天在哪里》歌曲的主题,也暗含了本课“力在哪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圣诞临近,我再一次教我的学生们唱这首欢快的圣诞歌曲《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欢快的歌曲配上精美生动的卡通动画,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有一个在学校小提琴队的孩子边唱边做出了拉小提琴的动作,我对他报以鼓励的微笑。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重音记号,并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用跳跃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地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劳动丰收带来快乐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1.借助电脑课件感受乐曲欢腾热烈的情绪,并以舞龙灯、耍狮子等活动加以表现。2.了解几种民族乐器的外形及音色特点。准备:1.观察人们过春节的庆祝活动。2.狮子头饰、舞龙头饰若干,民族乐器若干,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相似文献   

18.
吴明霞 《云南教育》2002,(13):36-36
一、教材简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曲调改编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狂欢歌舞的生活侧面,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曲调旋律欢快、跳跃。全曲可分四个乐句,其中一、二、四乐句节奏相同,音调稍作变化;全曲明快活泼,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教学难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调演唱这首歌。三、教学目标1.指导…  相似文献   

19.
内容:学唱小学人教版第五册第八课歌曲《小奶牛》歌谱。过程:第一步:用“柯达伊(音级倾向)手势法”唱音阶、构音程1.教师在五线谱高音谱表上标出一组音阶并在每个音下写出唱名:学生边学做手势边跟教师依次慢速唱上行、下行音阶。2.教师擦掉音阶下的唱名任指一个音让学生用“手势法”表示该音后,教师再唱出此音音高让学生学唱,然后教师再做柯达伊手势让学生依次在五线谱上给唱名找家(即标上其音高位置),并唱出其音高。3.构唱八度之内的音程:教师在钢琴上给出标准音la的音高让学生找任一音的音高位置。例:“la”下方第六个…  相似文献   

20.
在即将完成单元主题“有家真好”的语文教学时,我们备课组的三位老师在集体的创智下,有了一个大胆、新颖的教学构想:在课上教学生唱一首名为《让爱住我家》的歌曲,然后布置一份特别的回家作业:1.回家教自己的父母唱这首歌,然后把全家一起合唱的这首歌录制下来;2.以《我教父母学唱歌》为题,把这一亲身体验的过程写成一篇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