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夷秩序"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其根基是中原王朝发达的经济和高度的文明。"华夷秩序"下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本文从古代中国边界的范围入手,循着古代中国边界的特点,分析古代中国边防的性质,进而探寻古代中国边防对当代边防的启示,以期从边防视角对"华夷秩序"下古代中国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间的关系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即是朝贡制度在东亚体系中的表现,中华帝国作为“四夷”的中心,维护着这一地区的安全,带动周围邦国的发展;集体安全体系形成于20世纪初,它作为解决世界“无政府状态”的一种尝试,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为目标。作为具有内向性的体系,二者功能上存在着一致性;但是由于在古、今时间上相差甚远,加上东西方地理上的不同,两者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代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体系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在基本保持现有史料支撑下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可资利用的遗产,为当今的东北亚地区一体化寻找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朝鲜亡国是20世纪初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朝鲜作为东北亚区域的传统国家.其被日本逐步吞并,一方面是受到东亚华夷朝贡体系逐步瓦解和西方势力入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日本近代以来推行大陆政策蓄谋已久的必然结果。朝鲜亡国对2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标志着传统的华夷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二是极大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剧了东北亚国际秩序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5.
在朱舜水居日时期,其华夷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突破传统华夷思想的观念束缚,把在东亚传统族群谱系中被视为"夷狄之国"的日本视为"域外中华"。但与此同时,他又坚守华夷思想固有的陈见,视满清为夷狄,认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不幸沦为了"夷狄之国"。这样强烈的认知对比,体现出其华夷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围绕朱舜水居日时期的华夷思想,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东亚近世华夷思想的演变之梳理,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夷秩序”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在儒家传统文化和亚洲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之下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在这个国际秩序下,中国周边的各朝贡国长期以来自觉地遵守朝贡制度。然而,这几百年建构并逐步巩固起来的“华夷秩序”,在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的不久后被打破。日本以朝鲜、琉球为突破口,一步一步冲破了“华夷秩序”,并最终掀起了一场侵略中国的狂潮。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国际关系学科在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概念,就其来源可分为前现代国际关系思想和实践中生成的概念、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中创造的概念与从其他学科移植到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等。鉴于前现代国际关系思想和实践中生成的既有概念主要来自西方,中国学者已开始挖掘和阐释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基于古代亚洲各区域国际体系的分析生成新概念,并收缩或扩展既有概念的适用范围。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中创造的概念,中国学者通过正本清源、辨异求同、旧瓶新酒、分门别类等方式来重新界定既有概念,并通过为既有概念添加形容词、组合两个既有概念等方式创造新概念。在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的趋势下,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有意识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描述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经验事实,并依据国际关系领域的特点重新界定来自其他学科的概念。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进程中,这些概念创新为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下观是中国古代世界观的核心内容,它统治中国两千多年,是中国和欧洲在政治文化上的最大差别。它崇尚礼、德、仁等政治文化价值,希望构建"协和万邦"的世界秩序,但同时又承认"中国居中"、"华夷有别"。天下观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认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如何看世界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国际体系的演变确定国际关系史分期,是重要的国际关系史编纂视角。当前的国际体系分期模式,多集中于国际格局变迁,对行为体的重要性关注不多,国家往往被假想为同质化的主权国家。实际上,民族国家作为主权国家的进一步演化,对于国际规范的确立、国际格局的变迁都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演变的关联,有助于反思国际关系史的编纂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起步晚,至今尚未形成体系,但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必须建构起自己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载体,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西方国家较为发达的国际关系理论为借鉴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与西方主流理论不同的逻辑体系和哲学内涵,在世界政治的主题、世界政治的发展动力、研究国际问题的基本范式及理论自身的哲学和历史本质方面,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理论既有相似和相近的一面,同时更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如何以更加开放和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将其理论精义运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实践和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是今天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国际机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对国际机制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最后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中国须积极融入国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也试图讨论它的未来走向。1919-1948年是国关理论初创与理想主义主导时期,源于对一战的深刻反思,理想主义谋求实现一个想象中的和平世界。从二战到1979年是现实主义的主导时期,以二战和冷战为背景,摩根索建立起现实主义理论框架,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1992年是自由主义复兴时期,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理论化程度最高的自由主义流派,与新现实主义比肩而立。1992年至今,强调观念和认同的建构主义兴起,逐渐与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形成三足鼎立。今后,国关理论将更多地表现出进化思维、权利政治和多元理论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迅猛,成果丰富。中国建构主义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中国学者的理论研究比较侧重于建构主义的理论介绍、评价以及流派比较,应用研究更倾向于研究区域问题和大国关系。总体来说,我国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其应用领域也未能更紧密地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未来中国建构主义国家关系理论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许多矛盾与问题也凸现出来,其中教育经费短缺就是突出问题之一。传统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已愈来愈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拓宽教育经费渠道,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财政体系已势在必行,并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普遍趋势。中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关系专业在各大专院校的普遍设立,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对于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能够熟练掌握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双语教育旨在培养大批能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探讨国际关系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主义(一译“地区主义”)于二十世纪在欧洲得到了较好体现,但东亚区域主义将在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主义自身的脆弱性和东亚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共同造成的。中国战略机遇期内能否通过有效的双边外交解开周边外交中的“疙瘩”、增进东亚区域主义的认同、更好地以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身份参与东亚事务,决定了中国国家利益能否得到充分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近20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成果进行概述和评估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首先应该解决一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逻辑的和利益的两种国际关系理论划分,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努力建设逻辑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出发,在阐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结合趋同中的特点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了应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北欧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欧的国际关系研究整体上仍然处于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研究的边缘地位,但在和平、安全、区域认同、福利国家模式等研究领域,已经发展出具有本区域鲜明特色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并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当然,北欧地区国际关系研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理论基础薄弱与学术规模偏小的现实造成了其学科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