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哲学本体,人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核心。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看,国家治理进程中存在社会民众参与国家治理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足、资本逻辑普遍通行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导向形成挑战及各种存量和增量体制机制现代性转型接轨难度增加等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的发展。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塑造契合国家治理现代性价值体系、延展公民参与国家治理有效路径,提升国家制度执行力度与能力,推进人的现代化并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工程,实现乡村善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所在。社会资本作为新的理论视角以其特有的网络性、增值性、互惠性特征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中发挥了铺垫乡村治理制度平台、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基础、降低乡村治理的治理成本等重要作用。分别从合情性建设-创新社会资本的载体投入、合理性建设-重视社会资本的塑造积累、合法性建设-将社会资本纳入法治轨道等方面积极培育和利用社会资本,从而为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群发式突破与融合发展正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的革命本性推动智能时代“政治”概念的革命。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场景改变了“政治”的技术形象;以技术快速迭代为推动力的资本集聚的瞬变性、智能化塑造了个人能力的均等性,改变了生产关系和国家概念中的权利共享性;个人自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共性悖论;人类共同体概念在智能压迫下呈现出国家间愈加合作与竞争的二重性;智能主义政治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姜振华 《红领巾》2005,(4):30-33,58
社区治理的本质与社会资本的内涵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关联.社区治理的发展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本作为基础,来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研究社区治理问题,要求我们引入新的分析视角和范畴,将作为民间参与网络和互惠信任关系的“社会资本“引进对社区治理的分析,着眼于政府与公民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实践逻辑决定了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取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政治制度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这些核心议题决定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推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乡村自治与乡村振兴战略彼此促进、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乡村"四治"新体系,提升乡村善治能力;构建和优化共同富裕治理机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厚植乡村治理社会资本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能够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提供价值指引和实践路向,具体体现在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蕴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容、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武器、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政治引领、整合协调、教育服务、创新创造等功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基层,而文化又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阜阳作为一个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人口大市,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文化的支持作用不可或缺。阜阳基层社会治理部门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创新阜阳地域文化资源,有效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在支持阜阳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为大美阜阳建设增添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不仅丰富了对中国现代化内涵的认识,而且将会提升党和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决定》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取向从注重和维护社会稳定向重视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完善人民民主、增进市场自由转变。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从虚拟社会治理的作用和功能分析,虚拟社会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日渐加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虚拟社会治理需要冷静审视多元化社会思潮,合理化解网络空间的社会冲突,有效巩固国家安全,充分融合多方参与主体,把虚拟社会治理放置于国家治理的宏观体系下加以综合考虑,根据中国国情选择合适的治理进路,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创新虚拟社会矛盾冲突化解机制、完善虚拟社会安全体系、建立虚拟社会组织体制等途径,促使虚拟社会达成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制度优越性,但市场机制的非理性运作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出现资本空间化问题。文章在阐述资本控制下的空间生产状况以及我国市域社会空间治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推进我国市域社会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费红辉  吴进 《成人教育》2022,44(3):20-25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社区教育是城镇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主动作为的实然依据和必然趋势。一方面,社区教育从组织、群体、个体、社会层面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管理与共治,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融入社区治理,拓展和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进而使社区教育更加契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区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社会进入5.0时代,各种社会风险也随之增加并出现新的特点,带来的威胁也更大,使社会风险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革命的产物,其丰富的治理资源及全新的治理理念,是传统治理机制无法比拟的,为促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风险治理创新,应树立大数据思维,转换风险治理的思维范式;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社会风险治理的统筹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实现风险多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具有现代性、革命性和人本性等重要特征。现代性特征是在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中呈现出来的,是几经周折,在多元化和一体化起伏消长的文化语境中,向西方思潮全方位开放,继承和转换传统,并与中国的社会实际、文艺实际相结合而产生和形成的。文学的革命性叙述,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为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主题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现代化涵盖了革命化,却不能取消革命化;另一方面,革命化推动了现代化,却不能替代现代化。革命化与现代化相辅相成,交织发展。现代化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的现代化。文学的现代化必须建设新的人学结构,契入民族灵魂重铸的现代人学核心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6,(7):104-112
大学外部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的大学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意蕴。大学外部治理承载着社会多元共治的价值诉求,其中,法治诉求是保障,民主诉求是基础,正义诉求是目标。为此,基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特征和大学"善治"的目标愿景,要实现和谐共生的大学外部治理结构和正义高效的治理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当通过"依法治教""社会协同""内生外促"等实践路径,有效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治理已经成为新时期党执政的新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要求提升党的网络治理能力。提升党的网络治理能力是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党的网络治理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现实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及价值理念多元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治理仍然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等。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掌控网络话语主导权、构建执政党(政府)—社会组织—网络公民的良性互动机制、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网络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升党的网络治理能力,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党和政府新的时代使命和叙事话语.就目前来说,社会治理领域中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问题情境还呈现出很强的非均衡性特征,使得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累积.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无法很好地应对来自社会领域的各种风险和冲击,严重阻碍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步伐.有必要通过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文化创新构建起包容、开放、和谐的社会治理新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从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稳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立场、思想方法、话语原则和实践旨归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基础上超越了西方纯粹工具理性导致单向度物质文明和维护资本利益的社会治理价值偏差,实现了“人”的价值理性的回归;秉持守正创新的思想方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社会治理模式和传统社会治理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拓展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空间;坚持自信自立,不断推进社会治理话语创新,消除对西式话语的依赖,强化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做到既不封闭僵化,也不食洋不化;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凝聚社会治理价值共识,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共享社会治理发展成果,筑牢社会治理道路根基。  相似文献   

18.
陈晔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4):19-24,55
市域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关系着社会秩序与活力,因而市域社会治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立足我国的治理场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而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解决好市域社会的再组织化问题。文章以"政党-社会"关系为视角,结合浙江省地方治理经验,揭示新时代党建引领市域社会再组织化的内在逻辑及具体实践路径,进而把握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辩证逻辑和基本意蕴。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是以利益关系结构为基础的政治权力主体与公民权利主体体系,现实地体现为以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为主体,以国家治理的行动和价值体系为匹配的系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为按照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的现代化取向,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治理能力是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主体运用国家制度体系,进行国家治理和参与治理的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这些主体的能力构成要素和实现利益效能的现代化,而完善和发展科学适用的国家治理能力评估体系,则是衡量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和效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内部社会资本作为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本形式之一,是大学内部高效治理和永葆活力的根源所在.积聚和运营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减少大学内部治理成本、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和促进大学内部协同创新.但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由于制度供给不足、权力关系失范、利益整合不畅以及存在信任危机等因素,阻碍了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积聚.针对这些主要的障碍因素,应从完善制度供给、协调权力冲突、调整利益关系、培育内部信任、承载网络责任等维度,设计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培育路径,促进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的积聚,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