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长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将原有传统专业方向进行改造与升级,建设以应对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科专业:智能工程机械专业方向。新工科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我院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机械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和引领,为传统专业加快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赋予了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使命。高职院校工科教育供给侧面临巨大挑战,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人才标准等亟待改革。基于与本科新工科教育的路径对比,结合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的特色,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供给侧的如下改革:立足地区产业发展,推进以专业链(群)与新工科产业链精准对接的专业结构改革,以人才链与岗位链精准对接的课程与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以知识链与技术链精准对接的学生专业技能叠加改革,以专业交叉融合为目标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新文科"改革。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将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转换为内涵发展,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阐述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时代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与实践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进一步创新建立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机制,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进行,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势不可挡。加强"新工科"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时代赋予工科教育的神圣使命。作为我国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支撑点,高等院校传统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工科"建设与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从高校微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出发,寻找融入"新工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现代学科和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决定着众多下游学科和产业行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学如何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已有专业新工科改造,更好服务于技术创新和新行业、新业态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化学教指委以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契机,开展了化学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和改造战略研究,提出基于化学学科开...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要抓住发展的机遇,积极变革。本文针对新工科建设要求,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专业学科建设、知识体系变化和学生学习状态等挑战,提出了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引进CDIO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选编合适教材,完善师资力量等改革措施。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不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工科高等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也为地方高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区域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催生了全新的人才需求.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我国急需大量新工科人才.目前,产业转型升级、交叉整合、创新驱动等领域也缺乏新工科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升级需求,通过分析专业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理清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理念、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发展,以期解决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新工科内涵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问题.同时,也可为其他专业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以产教融合为驱动,以面向现代产业集群需求、优势资源集聚为特征的专业集群建设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选择。基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湾区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文章从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梳理和分析了大湾区内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新工科专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鉴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新工科专业建设理论和方法的匮乏,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大湾区高职院校建设新工科专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经验和建议,具体包括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微观层面的新工科专业类别的设置,顶层制度的支撑,办学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领会十八大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分析工科专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结合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剖析了工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提出了科学定位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并分析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新挑战的回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工科建设过程中,政府、大学、教师、学生、企业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诉求与博弈要求新工科建设应解决好几个问题:新工科专业与传统工科专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新工科建设中的教师问题、“自上而下”改革与局部改革的选择问题、校企协同合作的问题。要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促进新工科建设持续发展,根本途径在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管理体制,分类、分层次改革,完善校企协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给自动化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提出了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结合新工科要求,从延拓专业方向、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升级实验实践等方面,开展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优化重构研究与实践,为类似专业新工科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武夷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按照国家工程教育要求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中应主动求变,适应新要求和新发展,不断推动专业质量发展与内涵提升。建议从改革思路、改革举措和实施改革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专业建设展开讨论,提出满足应用型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彭定文  谢帮灵 《广西教育》2022,(15):122-126
本文阐述高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依据产业需求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专业群、对标产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展课程建设、互聘互兼打造“双师双技”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策略,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改革实践为例,为高职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和复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作者以“工学并举”为引领并根据“工学并举”新内涵要求对测控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及建设。文章以河北工业大学测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设计为起点,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以及管理与监控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改革实践表明,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持续改进机制能够有效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传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和局限,结合新时代、新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措施。通过重新定位自动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师资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培养当前产业和行业急需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韶关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有二十余年办学历史,本专业按照新工科建设行动对专业的新要求,基于学校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实际积极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在面向市场、面向生产一线、面向行业及产业未来发展,面向粤北、广东以及"红三角"地区食品产业培养应用型优秀食品工程师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下,科技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国际形势的变化,赋予全国高校建设“新工科”的特殊使命。目前,学界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建设目标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尚未进行有效梳理,不能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基于此,本文以笔者所在的传统工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为例,通过个案分析法,对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的差异与相通之处进行探讨,为我国传统工科专业“分类施策、精准推进”式升级改造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